第21章不想嫁人的公主们

“我不嫁。”

“嗯?”

韦氏看着一脸诚恳的庶长女,有些意外。

跟李珠玉相比,李慧中的年纪要更大些,如今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但没想到她来询问时,却得到了这个答案。

韦氏原本是没想就说亲一事来跟女儿们商量的,在她看来,这都是父母之命,乖乖遵循就是了,哪里容得女儿家们置喙。

但李珠玉这个事情出来后,李显提醒她,“还是跟女儿们说说吧。毕竟是关系她们一生的事,万一做了怨偶,咱们做父母的心里也不舒服。”

韦氏想了想,觉得反正也就是走个过场,于是同意了。

但她没想到在第一个这儿,就遭遇了失败。

“母亲,”李慧中非常乖巧,见韦氏只是疑惑,并没有动怒,便走上前来,跪坐在她身边,一脸诚恳的说道,“母亲一个人在家里太过辛苦了,女儿不想嫁人,只想留在家里为母亲分忧。”

“你,”韦氏感情有些复杂,犹豫片刻才说,“这也不该是你一个孩子该操心的事情。”

跟其它几个让人操心的孩子不同,李慧中比其它女儿年纪都要大些,又从小懂事,一直在她身边帮忙处理庶务,的确是帮了不少忙。

所以这句为母亲分忧,并不是空话。

“我并无心仪的人,也对婚姻没有想法,”李慧中规规矩矩的说道,言辞极其诚恳,“所以母亲问我自己的想法,那我就是不想嫁人。当然,若母亲另有安排,需要我嫁人,那我也并无怨言。”

“算了,我知道了。”韦氏点了点头,看向旁边两个,“那你们的意思呢?”

“我,我还想在父母跟前留两年。”李仙姝羞羞答答的说道,“我舍不得妹妹们。”

“但凭母亲做主。”李明秀倒是回答的很光棍。

“好吧。”韦氏叹了口气,只觉得头疼,“你们先下去吧,我再想想。”

姐妹三人一起出门,等到了无人处,李明秀才回过头,满脸不屑的看着大姐,“马屁精。”

李明秀一直看不惯比自己大两岁的姐姐,她喜欢装乖卖好,总往嫡母身边凑,还大刺啦啦的借着帮忙管家之名谋好处,真是市侩到了几点。。

“孝顺母亲是应该的,二妹你自己做不到,不向做得到的人学习,还要说酸话,真是太不懂事了。”李慧中笑眯眯的说道,一点都不怕自己这个咋咋呼呼的二妹。

“哼。”李明秀其实看不上这个总拿腔拿调,摆出长姐架势教育人的姐姐,但又最笨说不过她,只能转头过去问三妹李仙姝,“你怎么也不愿意?”

“我,我也没有不愿意,只是舍不得离开父母。”李仙姝小声说道,不愿意卷进姐姐们的战火里。

“你是怕在这里嫁了,万一将来大家都回京城,把你一个人撇在乡下吧。”李慧中自觉地看穿了妹妹的盘算,“算你还有点脑子。在这乡下地方,能找到什么好亲事?万一嫁个不入流的人家,要伺候公婆,辛苦不说,吃穿用度也抠抠搜搜,将来见了姐妹也低一头,何必要去受这个苦。”

她常在韦氏身边伺候,也帮忙管家,极其会算账,不像其它几个不沾俗物的姐妹,自然知道钱的重要性。

父亲虽然被贬谪,但也是亲王例,食万户,所以他的吃穿用度,自然不是一般人可比。

她住在王府,吃穿用度都是父亲花钱。县主封地上的两百户食邑,虽然因为年纪小不由她支配,但收益和进项,却都是在她自己账上的。

她每年看着那增长的数字,别提心里有多美了。

额滴,额滴,都是额滴。

所以在看到李珠玉谈恋爱时,她只觉得愚蠢。

嫁人有什么好?

韦鐬长得不错,但家里就不是个有钱的。

万一嫁人,丈夫还没有自己钱多,那岂不是还要自己拿县主的食邑补贴夫家?

一想要动用自己的私房钱,她就觉得肉疼。

得多好看的男人才值得她花钱?

算了算了。

她都想好了,将来要找,就要找个封地比自己多的。

开过县男食邑三百户,县子五百户,她的夫婿起码要在这个以上。

符合的人家不少,但在这些人家中,还要选年轻的,长得不丑的,有才华的,人品没有太大问题的……如果真要那种人,何必选她?

她出身又不是顶好,长相也不是顶好,跟堂姊妹亲姊妹中也不拔尖。

所以与其想着天上掉下个好男人,不如老老实实赖在家里。

如果将来祖母死了,不管是父亲还是叔父上位,她的品级都能往上提一提,食邑也能再涨些。

到时候找个有钱的老男人,找不到的话,也可以买个道馆,在家带发修行做女观。

嗯,建道馆的钱也不能自己出,起码得让官方把房子给她建了。

不知道洛阳城哪里的香火旺,她的道馆……能不能香火收钱啊?

“你算盘珠子倒是拨的响亮,”李明秀讽刺的说道,“就不怕拖来拖去成了老姑娘。”

“皇帝的孙女不愁嫁,”李慧中不以为然,高高的昂起头,像只骄傲的小公鸡,“我是不想嫁,又不是嫁不出去。有人四十岁才嫁,不也能生个皇后女儿。”

这说的就是曾外祖母杨氏的旧事了。

她当年也是四十四岁,才由皇帝做媒,嫁给了武士彟,后生下武则天这个女儿。

李明秀被她怼的无话可说,怒气冲冲的走了。

“我看二妹妹这脾气,将来可有苦头吃。”李慧中大获全胜,心情极好,忍不住跟李仙姝多说了两句。

她之前可是一向看不上这个唯唯诺诺,不懂得表现,这家里没什么存在感的三妹了。

“大姐过奖了。”李仙姝小声的应了一声,然后弱弱的辩解,“二姐,二姐其实也挺好的。”

“呵呵。”李慧中笑了两声,扬长而去。

李仙姝站在原地,轻轻的呼了口气。

说真话总是没有人相信。

她的确是对嫁人一事没有什么太多的想法,嫁也可,不嫁也可。

对父母的依恋有一点点水分,主要是家里孩子多,她又不是喜欢往前凑的,所以对父母也没那么熟。

她主要是舍不得仙蕙和裹儿两个妹妹。

这两年,她在教两个妹妹识字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一心都扑在这个面前,觉得跟教书比起来,似乎其它事都变得索然无味了起来。

我要是嫁人了,我妹妹的学业中断了可怎么办啊。

成亲这种事,对有些人来说是幸福的憧憬,对于有些人来说,就是羞辱了。

“公主,这是魏王殿下送来的礼物。”宫女战战兢兢的向太平公主禀报,头压得低低的,不敢去看太平的脸。

太平公主原本在笑着逗弄摇床上的孩子,听到这话,顿时冷下脸来,直接吩咐道,“丢出去。”

“殿下,”她身边的亲信见状,又是害怕,又是担忧,最终还是鼓起勇气说道,“魏王如今在陛下面前正受宠,您这样怠慢,万一他在陛下面前进你的谗言呢。”

“疏不间亲,我还怕了他不成!”太平愤愤的说道,但是手却已经握紧了。

自从母亲登基之后,就一直希望李武一体,不仅给哥哥和哥哥的子嗣们都赐姓了“武”,还试图让自己和武家联姻。

母亲的意志,是不可违逆的。

想了想她最后一眼看到薛绍的样子,想到被打了一百仗后,又活活饿死的丈夫,她闭了闭眼睛。

再次睁开时,目光便是一片清明。

母亲没有阻止她去看薛绍的死状,也没有阻止她为薛绍敛尸。

一千二百户的封赏,是补偿,是恩赐,更是警告。

不是母亲需要女儿,而是女儿需要母亲。

她和哥哥们若是不愿意,那自有人会出现,填补他们的空缺。

“吩咐他去偏殿候着吧。”太平站起身子,示意宫女们为她梳妆打扮。

母亲希望她与武家联姻的消息一传出来,武承嗣就跑的十分殷勤,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武承嗣是母亲哥哥武元爽的儿子。

她没有见过那名舅父,只知道当年他因为无礼于祖母,所以在母亲当了皇后之后,就找了个理由将其流放到振州,死在寓所。

武承嗣是在岭南长大的,原本该客死那里。但谁叫武敏之那家伙不成器,母亲在他死后,发现娘家实在无人可用,只能将他从岭南召了回来,继承外祖的爵位。

他比自己大十几岁,学识浅薄,相貌平平,至于气质……当真诠释了什么叫沐猴而冠。

有些人,就是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

想到这个表哥日常看自己的眼神,她就觉得恶心。

真要嫁给这人,只怕她婚礼之上就能吐出来。

但是此人虽然无能,却十分善于拍马屁,日常恭维讨好母亲,十分得母亲的宠爱。

听说,他最近还意劝母亲立他为太子。

要不是今日不同往昔,她绝对会笑话他癞蛤蟆想吃什么天鹅肉,皇位也是他一个岭南流民能奢望的?

然而,

想到朝堂上的那群牛鬼蛇神,她长叹一声,连打扮的兴致都没有了。

走吧,还是先解决掉自己身上的危机再说。

本站网站: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