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华山论‘道’,父子相继赴戎机

那日,李脩在朝堂上为辽东将士争取到了最大的权力。

隋帝杨广与众臣大劫余生可能有些事情可能也看开了,正式承认了汉北郡的存在,而一众将校的宗籍问题也一并解决了,包括李脩在内的几姓都最为山东汉北郡诸姓之宗。

而李脩正式过继到了李渊大伯李延伯族下,成为李阀迁山东李氏之宗。

同时,李脩被封为燕王都统燕郡与汉北郡以及神龙岛三地设云州,任命达奚暠为云州州牧都玄天城,何稠为别驾,其余众人一应封赏。

特允于大兴、东都、太原、燕郡四地建燕王府;

另外,李渊上表,此次刺杀事件与前两天截杀唐国公府车队人员有所牵连,所涉既有突厥、契丹、高句丽这些异族也有魔门与密宗这些教门力量,臣愿带诸子只身前往太原北御突厥。

当隋帝杨广一封问罪诏书送达高句丽时,高句丽王听从了乙支文德的意见向隋帝上降表。

至此,对于隋帝来说,也算是了了一桩心事。虽然自己并没有能真正的打下辽东,但现在至少明面上诸夷臣服了。

只是国内的形势更加糜烂,截至到大业七年至大业十年期间,大隋在隋帝杨广的三征辽东的壮举下,损失了将近六十万正规军,更是损失了很多很多大隋名将,他们或忧愤而死或病死或战死,凋零殆尽如于仲文、崔弘昇、周法尚、麦铁杖等也有被隋帝冤杀的大将鱼俱罗、董纯、吐万绪,更有被灭门的前大业权臣杨素一脉。

隋帝杨广突然发现,面对反王遍地,烟尘四起的大隋,他已经无将可用了。他的大将军宇文述经此刺杀事件,也一病不起,在李脩针灸之法下也是仅仅能够维护日常工作,行军作战对于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要求有些高。

杨广看着挂于内廷的宇内堪舆图,他一个人默默的在代表反王的地方插上了一个个小旗子。

口中喃喃道:“大业六年,翟让据瓦岗;

大业七年,王薄据山东太白;

大业七年,孙安祖反;

大业七年,高士达反;

大业七年,窦建德反;

大业七年,张金称反;

大业九年,刘进元反;

大业九年,杜伏威反;

大业九年,孟海公反;

大业九年,郝孝德反;

大业九年,格谦反;

大业九年,杨玄感反。哈哈哈,文海,你看看。我大隋还有多少州郡!朕准备开放两都粮仓,重新招募骁果,朕要巡游北方。。。”

文海惊讶道:“陛下,您。。。”

杨广认真道:“为天下计,为中原争取十年时间,否则,华夏将再现倾覆之危。当然我背负暴君之名,自然还要为天下扬威长城之外。对了,脩儿现在何处。”

文海恭敬道:“陛下,燕王为陛下及众臣连续祛毒半月有余,如今已经回华山师门闭关休养。”

杨广继续道:“唐国公是否已经出发了。”

文海道:“陛下,唐国公携世子李建成、秦侯李世民、齐侯李元吉、楚侯李智云以及客卿红尘三侠率领两千精锐北山太原,已经已有数日之久。对了唐国公一个家眷都没有带,诸夫人、小姐俱在国公府,并将卫侯李元霸与靖卫将军李秀宁留在了大兴,说是方便陛下驱使。”

杨广感慨道:“哎,关键时候还是自家人靠谱呀。”

文海提醒道:“陛下,但是必要的制衡措施还是要有的,我看王仁恭、陈孝意、尧君素等俱可外放山西,以作制衡。”

杨广思考了下道:“你下去安排吧!吩咐下去过了端午,朕要临幸北部。”

而此时,华山之巅

几名老者正围在一起对弈,宋长河则在一旁伺候着,不一会一名道童来报:“天山派,长眉真人到。”

只见,一名白发白眉的老者手持浮尘来到几名老者面前道:“无量天尊,多年不见,吾等又要并肩作战了。”

“嵩山少林,广普禅师到。”

一名老僧手持伏魔杵,身披木棉袈裟,那头上三排九颗戒疤显得格外的亮眼。向众人道:“阿弥陀佛,老僧有礼了!此次出世,是为伏魔而来。”

众人其回礼道:“前辈辛苦,请入内茗茶。”

“慈航院,紫彦居士携爱徒师萱儿前来赴会。”

只见一老一少,两名女居士远道而来:“向众人道,此番出世,是为世人寻的真龙,普渡众生。”

众老者众一位起身道:“来此赴会,皆是同道中人。。。”

。。。

华山之巅已经汇聚了差不多五十余人的儒释道三教高人前辈。

而此刻,李脩正在华山一处山洞中,参阅手中的一部典籍,名曰:《太阴玄符录》。

却是两月前,因帮隋帝以及众臣渡气祛毒,得到的系统奖励。如今他已在华山参悟了两月之久,差不多理解个九成左右,至于其他还要在以后的战斗生活中去体悟。

这是,一名道童过来喊道:“师兄,师兄,老师让你去前厅会一会诸位前辈。”

李脩闻言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道:“小师弟,前面带路。”

不一会,李脩便来到了大厅,径直上前道:“师父,诸位师叔,弟子李脩来了。”

老者捋捋胡须道:“徒儿,你恢复的怎么样了。”

李脩回禀道:“师父,徒儿已经恢复的七七,又可以上阵杀敌,降妖除魔了。”

老者听闻李脩无碍便继续道,“来,脩儿!为师为你介绍一下,这些都是我华夏的擎天巨柱,无价瑰宝。”

一声“肃静!”

整个大厅瞬间安静了下来,只听老者说道:“这就是我和你们常提的我的爱徒,天资聪慧。小小年纪更是突破了先天之境,上元一战,阵斩魔门四十七名先天高手,挽大厦之将倾,保住了华夏世俗间最后的高战团。此间事了,我徒便将北上拒诸夷于国门之外。”

广普禅师上前道:“善哉,善哉,将军此去,定然是一番腥风血雨,老衲这边有一部《心经》,将军可于闲暇之时多看看,多读读。”说罢便将一块锦帛送给了李脩。

李脩看了看老师,得到示意后,便向广普禅师躬身道:“多谢禅师赐宝!”心中狂喜,这可是原版的心经呐,我得好好研究研究。

李脩又道:“禅师,小子刚好有一疑惑,不知禅师能否帮小子解惑。”

广普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将军请说,我们探讨一二。”

李脩向大厅上的众人拱手道:“请恕小子无礼,佛语常言,劝世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还劝世人,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更劝人,慈悲为怀、渡人渡己抵达彼岸,一直讲前世的因今世的果,今世的因,来世的报。那么请教禅师,我若为魔,屠戮天下,最后累了,放下了屠刀,我是否就能立地成佛;我若向善,日行多善,渡己渡人,是否就能到达彼岸,那我就疑惑了我今世成佛是因为我今世放下屠刀或者日行多善,还是前世的原因呢。如是说前世之因,那放不放下屠刀,行不行善举又有何关系呢。。。”

老头一脸尴尬,小子,你就差说他们胡说道了!

广普禅师一时不知该如何解说,便道:“阿弥陀佛,没想到,将军的佛缘如此之深厚!释家各派的言语记得如此清楚,还能彼此相互关联推理。老衲格局小了,老衲收获颇多呀,以后还是要将强各派的理论研究及其交流呀。”

众人齐呼:无耻。

天山派长眉真人道:“哈哈哈,贫道,就很简单,这里有一套《青峰剑法》赠与将军,预祝将军旗开得胜,早日伏魔归来。我等再一探长生之秘诀。”

李脩接过《青峰剑法》对长眉真人道:“前辈放心,此番前往必要为华夏打出一片天地,哪怕长城崩塌,我意愿化作血肉长城为华夏镇边。”

“哈哈哈,好一个化作血肉长城!”一名身着儒士服的中年男子手持一只折扇道,“诸位,晚辈虞世南。”

李脩拱手道:“原来是虞大家呀!不知道,与大家有没有兴趣去汉北郡看看呀。”

虞世南道:“将军邀请,时机成熟,未必不可以的。我这有小作两首《蝉》与《从军心》送于将军。”

李脩复谢道:“虞大家客气了,汉北郡随时欢迎,当然,各位前辈,汉北郡的大门随时为诸位打开,汉北郡有一座书院,诸位前辈都可以去传授自己的学说。”

李脩继续道:“道家讲飞升,释家说圆寂,儒家言正气,其实,我等不多派别都能汇聚于此,其实可以总结为:三教九流路不同,殊途同归为一善!”

就在此时,“大内总管,文海到!”

一众人等惊呼,这五十年以奔雷化功掌闻名江湖的文海原来一直躲在了隋帝身边。

当然除了道门的几人没有一丝波澜。

文海大声道:“诸位前辈,不必惊慌!文海只是替陛下给燕王殿下传一圣旨罢了。”

文海高声喊道:“燕王,李脩接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形势危急,命燕王三日内启程返回汉北,坐镇燕郡,都领云州军民严密防范契丹、奚等部落。朕端午之后将巡阅北方,希望朕到达燕郡时,燕王已经解决了北部隐患。至于燕王家眷安危由千牛卫负责。钦此。”

李脩双手接过圣旨,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臣准备一番就出发。”

师萱儿上前道:“李将军,我等是否可以与你同去汉北。”

李脩好奇道:“不知姑娘是。。。”

师萱儿回道:“燕王殿下,我为慈航院红尘居士,领师命历练红尘。”

李脩想了想,有美女相伴也是不错的。

这时候,宋长河走了过来,大声说:“脩儿,这是你媳妇给你绣的香囊。你收好了。青儿等你回来娶她过门呢。”

李脩向宋长河谢道:“青儿,就有劳小师叔照看了。”

三日后,大兴城东门外

李脩、卫霄、郑晓带着百名精锐以及师萱儿等人与李元霸、李秀宁、宋浒还有冯青道别。为了安全起见,李脩还是决定挑选了三名精锐随身保护着他的亲人。

李秀宁看着远去的背影,暗自下个决心,放心吧!父亲,诸位兄弟,秀宁一定照顾好大兴城的亲人的。

这时,一名白衣青年骑马而来,急道:“夫人!我来晚了。。。”

李秀宁回首一看,大喝道:“柴绍!你有迟到,是不是昨晚又去逛花楼了。哼,今天起,我搬回唐国公府住,你,爱来不来。”

几人绝尘而去,一脸懵逼的柴绍孤零零的留在原地,不知所措。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