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周家长子

左相,周府。

“父亲,您找孩儿?”

看到自己引以为傲的长子进来,左相脸上并无任何欢喜。

只是语气平淡的问道:“最近卫夫子的身体如何了?”

“老师的身体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年纪大了,还偏偏喜欢打马球这种激烈运动,难免会出意外。”周君屹恭敬回答道。

闻言左相微微颔首,然后又似是无意问道。

“翰林院那边真不打算去了?韩大人对你的期望可是很高。”

周君屹淡淡一笑道:“父亲,您是知道的,孩儿志不在此。”

“摘了状元,不一定是非要做官。”

左相有些默然,脸上表情依旧平淡。

但身为父亲他内心还是忍不住深深叹了口气。

他的长子名周泰,字君屹。

当初他对自己这儿子的期望是‘君子屹然’,可不曾想居然屹然到这般程度。

他这儿子,自小到大就没让他操过心,从小聪慧学习也好,妥妥的邻家孩子形象。

然而谁知道现如今却越长越歪了。

许是太聪明的缘故,所以自己这长子从小到大基本就没遇见过什么挫折。

在读书上,除了自家提供的条件之外,他更是没开过什么后门。

可这孩子偏偏还十分争气。

六岁童子,九岁秀才,十二岁举人。

当年在大燕这件事可是轰动一时,被誉为史上最年轻的举人。

而后十二岁,突然提出要出外游学的打算。

那会儿左相虽担忧,但终究不想打击自己儿子,所以特意找燕皇借了一些大内高手暗中保护自己儿子。

十六岁游学归来,整个人好像都变了,变得不喜欢说话,整日将自己关在房中,二十一岁提出要继续科考的打算,然后就在考场摘得魁首,高中会员。

最后便是状元。

本来左相还以为自己儿子改性了,从此能安稳下来。

可谁知道,自己这儿子又‘作妖’。

当了状元按理来说要进翰林院,将来不管有没有他这层关系,朝中位居高位者必有周君屹一席。

可谁知,周君屹却突然辞官。

声称自己志不在此,要寻找自己的路。

这下差点没给左相吓突突了,就怕自己儿子一个想不开出家怎么办。

次子蠢笨不及长子十分之一,基本就算是废了。

他这长子要是还想不开,那他这老父亲即使再如何位高权重也没半点意义。

不过所幸的是,后来周君屹也找他谈过心。

而谈话结束之后,左相直接惊为天人,良久才缓过神。

因为至此他才知道。

原来自己儿子出外游学那三年,见到了太多的人间疾苦,见到了太多的贪官污吏庸官废才。

所以自己儿子这是决心,要整改士林风气,从根本上解决为官者庸碌不切实际的情况。

对此左相直接懵了。

他老周家这是要出一个圣人啊。

不过事后他也没有立即出言阻拦自己儿子。

因为他儿子的心性他了解,刺激不得。

唯有吃瘪了认清现实自己回头才是硬道理。

因此这几年,基本上他一抓住机会就会试图‘劝解’自己儿子。

尽管一直没用,但他也不曾放弃。

“按国子监那边有个闲职,你要不要去看看。”

“在那里,你照样可以悟你的心明你的理。”左相淡淡道。

周君屹微微摇头:“让父亲多费心了。”

“但孩儿清楚自己的路怎么走。”

“若是真到了走不下去那天,孩儿会自己回头。”

左相默然,过了片刻这才开口:“你自己看吧。”

“你也长大了,有些事还是要多想想。”

“孩儿明白。”

……

退出书房之后,周君屹便打算回自己房间继续研究自己的道。

然而谁知路上却看到了自己的弟子,周子冲。

“小弟。”

周君屹叫了一声,周子冲并未搭话。

从眉宇之间的神色,不难看出周子冲对自己这位聪慧不似凡人的大哥,并无多少好感。

而周君屹见此也未责怪,只是苦笑一阵微微摇头叹了口气后,便继续走向自己房间。

“嘎嘎嘎。”

然而当他刚踏进房间,谁知窗口却突然传来一阵奇怪的鸟叫声。

周君屹走近一看,一道黑影直接落在他胳膊上。

抚摸着冥鸦墨黑油亮的羽毛,他嘴角出现一抹微笑问道。

“你怎么来了?”

冥鸦抬起右边的翅膀露出绑在爪子上的纸条。

周君屹略微有些诧异,连忙拆解开。

【今夜亥时京郊明月湖相见。】

在阴司密令传讯中唯有府君有资格不署名。

所以仅仅只是一瞬间,周君屹便知道是谁在找自己。

……

夜晚,亥时。

京郊明月湖。

“阴司判官,参见府君。”

头戴铁面,身穿判官衣袍的周君屹对着眼前的府君恭敬道。

苏白玉摆了摆手示意他不用多礼,然后便开口道。

“有件事需要你去查一下。”

“还请府君吩咐。”判官道。

苏白玉说道:“本府需要你去南疆查一下,南齐近半年的边关军事动向,尤其是靠近南淮山那里。”

“遵府君法旨。”

对于府君的命令,判官并未有些任何疑惑。

毕竟整个阴司谁不知道,自靖南王死后,府君大人便一直在查这件事。

虽不知缘由,但却无人敢问。

苏白玉微微颔首,然后似是想到了什么忽然问道。

“最近悟道悟得如何了?”

判官愣了愣,似是没料到府君还关心这个。

不过随之他也没有丝毫隐瞒直接道。

“回禀府君,近日学生确实遇见了一些难题。”

闻言苏白玉似乎来了兴趣,问道。

“说来听听。”

“现在学生不知自己的路该怎么走下去了。”判官如实道。

“对于自己的追求产生了怀疑?”苏白玉问道。

判官摇了摇头:“那倒不是。”

“学生的目的很明确,只是这条路前人都未曾走过,学生虽知道终点在哪儿起点在哪儿,可唯独这中间的路程有些迷茫。”

“学生想从士林入手,改天下文人好大喜功的劣性,但到头来却发现。”

“人本性如此,如何更改。”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