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表字伯翔

“还请母亲见谅,若能做出选择,孩儿也不愿远离家母,只是如今乱世,若不能平定乱世,如何能够安居乎,若不能让天下安宁,则百姓困苦,就如我们这,不也常受盗匪之祸吗,曾经我们这也是安宁的小村落,可如今不也不能自保吗,故而所想让天下得安,孩儿就必须尽全力,让大乱得平,只有堪平内乱,我们才能得以安宁也”

刘郓拜道。

“可是留在幽州不也行吗,为何跋涉万里,前往江东,江东蛮夷之地,又多瘴气,北人南下,多水土不服,郓儿如今前往江东,让为娘如何能放心”

公孙依又说道。

“不瞒娘亲,孩儿原本也想留在幽州,然而幽州与北地皆非用武之地也,孩儿所想实现心中抱负,理想,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幽州,而江东虽偏僻,然土地肥沃,水网众多,乃天赐之宝地,而北人南下之所以水土不服,乃林中瘴气和南地炎热,潮湿所至,如果孩儿可以约束众军,多吃熟食,多喝热水,并命人烧山,清理山林之中的动物腐尸及烂叶,则瘴气得解也,这些孩儿已有详细计划,母亲还当放心,实际上孩儿也曾想过带一同前往,只因路途遥远,怕母亲受不住,以后等孩儿在江东稳定,孩儿必然派人前来接母亲南下”

刘郓又拜道。

“我儿孝心,我自知也,只是我儿刚刚束发,还未成年,不知这世道艰险,娘亲担心,我儿恐被人利用啊”

公孙依叹道。

“母亲不必担心,孩儿有众兄弟帮助,且孩儿这两月也已训练出了一支新军,还有那改良版的大黄弩和马镫,马鞍,马蹄铁,还有造纸术和印刷术,都已让孩儿麾下众军,众兄弟蓄势待发,孩儿自信,这天下,孩儿当任意驰骋,还请母亲安心”

刘郓拜道。

看着一脸坚定,似乎已铁了心的刘郓。

再想想前日五千人,骑着高头大马,一身甲胄,神气十足,气势逼人的大军。

还有大军之前刘续,刘兴等人。

之前这些人还只是一些孩童,如今在刘郓的映衬下,尽皆英姿煞爽,颇有大将之风。

众人加上众军,每人一马,身披铠甲,腰间配着环首刀,箭袋,身后背着大黄弩和长弓。

部分人还手持旌旗,长枪,长刀等兵器。

很难想象,这些人两个月前,还请一群盗贼,土匪。

而且众人之后安营,编练可谓相当默契,协同。

众军之间也相互帮扶,相互扶持。

很难想象,这些人之前还是攻伐楼桑村的盗匪,也很难想象,这些盗匪之前与楼桑村村民进行过生死战斗。

或许这刘郓确实长大了啊。

公孙依心中想着。

“看来我儿长大了,既然如此为娘也没什么好反对的,不过你们这么多人,又带着大量马匹,工匠,器械,军粮,军资,人多车多,太过招摇,要是被人盯上,集结大军围攻,怕是凶多吉少,难以成行吧”

公孙依想了想,收起了刚才的悲愤,说道。

“母亲放心,孩儿已计划停当,两千工匠位于军中,众军一人双马,马匹便可用来驼运粮饷,军械等物,无需准备过多的车架,而且大军一路南下,除去渡河外,我们也可沿山径,密林而走,由涿郡南下,经中山,巨鹿,走魏郡邺县,由延津渡渡过黄河进入陈留,再南下颍川,汝南,庐江最终到达江东,这一条路,山林,河流众多,足可隐秘而行,而且就算大军被人发现,孩儿也可伺机而动,尽可能躲避,与其周旋,故请母亲放心,等孩儿到达江东,便会派人前来向母亲报平安”

刘郓拜道。

虽然公孙依没有听懂刘郓所说,但是见刘郓已有详细计划。

公孙依也宽心许多。

“如此,我便多为我儿准备些衣物,早日准备,未免届时手忙脚乱,出现纰漏,只是我还有一事不明,你父如今在平原,你们为何不去投他,却舍近求远,南下江东”

公孙依说道。

“这,我父如今在青州可谓进退两难,如今孩儿去投他,不仅不能帮助我父,反而会成为累赘,故而还是孩儿单干最好”

刘郓先顿了顿后,说道。

“我知你对你父有些成见,但他毕竟是你生父啊,我儿还当上心才是”

公孙依点头说道。

“谢母亲理解,孩儿自当谨记于心”

刘郓拜道。

“好了,时候不早了,你这一路也累了,就早些休息吧”

公孙依笑道。

而刘郓则跪下向公孙依三拜叩首后,起身离去。

之后数日,众人纷纷向家中辞行。

同时村中年轻人及周围乡里内的人听说刘郓等人要南下后,也纷纷前来投靠。

一时刘郓又得兵两千余众,加上五千新兵和两千工匠。

刘郓麾下扩编近万人。

于是刘郓为第一营,第二营各增加了一部,并配发了武器,甲胄,当然还有各种书册。

自从刘郓带着五千新军,齐装骏马回到楼桑村后,便声名远扬,加上这段时日刘郓计划南下的消息也在楼桑村周围,不胫而走。

加上刘郓如今打劫了公孙瓒,又不缺钱,又不缺粮,更不缺工匠,器械。

自然也吸引了大量村民,壮士,甚至远近豪侠前来投靠。

加上刘郓来者不拒。

一并照单全收。

这也让刘郓短期内人数暴涨。

力量大增。

另外因为刘郓等人已决心南下。

村中长辈,各自父母亲族虽然开始也有反对,但最终也没有过多阻拦。

最后反而连续设宴数日,为众人践行。

同时众族长,长辈也为众人提前进行了冠礼,并各自取下了表字。

以示众人皆已成年。

刘续,字伯良,刘兴,字仲良,李韬,字伯明,李熠,仲明,陈嵩,兴安,张鹫,德峻,庞集,元初,刘瑄,孝宁,刘昂,长明,刘褚,正和。

当然其中也包括刘郓。

原本按理刘郓应由刘备主持行冠礼,并由刘备取下表字。

不过如今刘备远在平原,于是刘镶,刘秉,李媛,公孙依等人商议。

决定由刘秉代为主持冠礼,并由刘镶定下表字,再祭拜祖宗宗祠,此事便算定下了。

最终刘郓得表字伯翔。

取翱翔南天,振翅高飞之意。

诸事已定,楼桑村内也成为欢乐的海洋,村中数千村民,以及新军各军,周围乡里乡亲尽皆前来。

村中摆下流水宴席,尽皆大醉。

而刘郓也亲身体会到了如今只有几度的所谓烈酒。

想想后世刘郓在军中喝的四五十度的白酒,如今感觉就和喝水没啥区别。

只可惜这个时代粮食本就奇缺,就算是刘郓也不敢拿来大量制备蒸馏白酒,烧酒。

等以后粮食增产后再说吧。

即将远行,哪怕是刘郓也觉得颇为伤感。

只是又想想未来,刘郓便开始踌躇满志起来。

楼桑村大宴,自然也引起了往来客商,商队,北逃百姓的注意。

对比村民自是一一热情招待,相邀进村,一同欢乐不提。

难得的欢乐,刘郓也极为享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