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放榜

澹台月将中榜的名单放在手中看了一遍,从头看到尾。

正好赶上了朝廷科举放榜的日子,澹台月打算将此次中了名次的秀才调去几座城池任职。

此次有不少的榜眼探花已经出来了,大多数都是出生在寒门的弟子。

之所以启用这些新人,是因为朝廷中的大多数都是酒廊饭袋。

根本没有一丝一毫能够做到为民请命,只有身为寒门的弟子才能够知道底层

嘴角带着淡淡的笑容。

这些日子以来,他一直在忙碌着赈灾的事情,根本无法顾及其他。

幸亏有澹台雯帮忙,否则的话,这一切哪里会那么快完成。

“皇上,你看看,这几位是否有可取之才?”

澹台雯这些日子为了科举可以说是所有的事情都是亲力亲为,甚至连休息的时间都很少,每天只睡几个时辰左右。

这可是流芳百世,名传千古的好机会,他可必须要抓住了。

澹台月看她一眼,微微摇头:“皇兄辛苦了,不用如此。”

“能够为我景国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朕记你头功。”

“臣妾为皇上分忧,是应该做的。”

澹台雯笑着说道,他之前还不看好澹台月,只觉得他是一个只能够打战的莽夫而已。

事到如今,他才是真的觉得景国在他的手中才能够有希望。

“明日便放榜吧,同时让这些中榜之人准备参加殿试,朕打算亲自出题。”

“此乃为殿试,所有中榜之人都必须经过考核。”

“朕绝对不允许有任何糊弄之举,你可知道?”

正好赶上了朝廷科举放榜的日子,澹台月打算将此次中了名次的秀才调去几座城池任职。

此次有不少的榜眼探花已经出来了,大多数都是出生在寒门的弟子。

之所以启用这些新人,是因为朝廷中的大多数都是酒廊饭袋。

根本没有一丝一毫能够做到为民请命,只有身为寒门的弟子才能够知道底层的困难。

“皇上,你就放心吧,这件事情交给臣弟来办。”

澹台雯自信满满,有些事情不需要别人提醒,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这些个中榜之人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塞选避免有滥竽充数以及作弊的行为出现。

科举考场上面的题目是已经提前出好的,只要能够做出相对应的好文章,就能够获得相对应的批阅。

原本根据澹台月的想法,这个时代的科举无非就是考试文章的书写,给出一个题目,书写国家政治建议、历史观点以及治理国家的意图。

但实际操作的时候才知道,这里面还是包含了不少东西。

首先就必须要熟悉四书五经,背的滚瓜烂熟。

可以说是,死读书,完全不需要动脑筋的。

然后还要通晓礼仪廉耻以及诗词歌赋,能够将这些融入到诗词之中。

毕竟这些可都是文官的必修课程,再就是,考生的学问和能力了。

但实际上,这些都是纸上谈兵,根本不值钱。

若是真正的想要治理天下,靠的还是智慧。

至于什么智慧,那就不仅仅是学术上面的智慧了。

“皇兄,依你看,我们的科举还有那些不妥之处?”

澹台月眉头紧皱,他刚开始也认为这科举没有什么问题,可是随着时间推移,他越发的觉得,这些科举似乎有一股阴谋的味道存在。

死读书,读死书,没有任何实操是根本看不出来一个学子的品行的。

一味的追求科举中榜,反而会适得其反。

虽然科举开创之后的前面一段时间应该能够取得不错的功绩,可是越到了后面,越是让人转牛角尖。

这让他非常的烦恼,不知道这个时候应该继续坚持古代的科举制。

还是说,应该多例举几类科目,就比如说数学。

文学只能保持国朝的安定稳定,促进繁华。

可若是想要整个国家的进步,仅仅凭借着文学开治理国家是远远不够的。

想要进步,想要有发展的未来,那么就必须打造一个全面的考试。

所以澹台月才要想开创新的科目,将科举打造成为现代社会那样的高考。

什么样的人才都需要有,算目科就是他接下来要推广的。

连数目记账都不明白,那就没有资格成为一个合格

还有就是体科,一个学子如果没有强壮的体魄,整日就知道专研诗书。

就算是将来能够高中,身子孱弱,只怕能够为朝廷效力的时间也不多。

接下来就是农科,一个官员如果连二十四节气,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以及各种常见的知识都不知道。

谁敢把百姓安心的交给他,因此建立农科也在澹台月的考虑之中。

接下来就是工科以及医科两门科目,工科代表可这个时代的工业水平较低,不足以支撑庞大的国家运转。

医科代表的是这个时代的医疗技术,可以挽救病人的性命。

次日清晨,科举放榜之日就来临了,所有中了状元或者榜眼探花的人被送往皇宫之中。

大多数人从考场里走出来的时候都是神采奕奕,一副喜滋滋的模样,仿佛这个状元之名是属于他们自己的。

可那些学子真到了放榜之日,看着自己榜上无名之时,整个人都已经懵了。

有人欢喜有人忧愁,中了榜的学子依次被禁军带走了。

“哈哈哈,终于中了,我中了,我是榜眼。”

“这一次我总算是熬到头了。”

“张兄,你中了吗?”

一个文质彬彬的读书人看了一下自己的大名,随后还假装看了一眼旁边的人。

“我没有中,不过我明年还会再来的。”

那个叫张兄的不服气,鼓起了勇气,打算明年再来一次。

“我中了,这一次我是三甲!”

“我也是三甲。”

一个又一个的学子出来,可惜都没有太好的消息。

看榜的人数很多,上万名学子齐聚景京城,但是录取的只有200而已。

录取的人数并不多,因此大多数人都必须要重新再考一次。

这个时代,科举考试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若是能够通过科举考试,基本上等于是半只脚踏入官场了。

只要中了状元,就能够光中耀祖,而且在朝堂之中的地位也会更高。

“我明年还来。”

“我也是,不中状元,誓不罢休。”

几个学子愤愤不平的离开,但是更多的却是兴致勃勃的讨论明年要如何才能够顺利的中状元。

当然了,还有一部分人则是灰溜溜的离开,甚至于有人直接哭晕在了街道之中。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遇上了抢劫的,但是实际上是被打击的。

只是他们不知道,明年的科举之路可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了。

这一次的科举只是开胃菜,等到明年就从文科增加到六科。

不搞文字那一套,用久了就会禁锢人的思想。

此次高中的状元只有一名,名叫何爽,乃是景京何家的长子,父亲曾经是御史,母亲是宫女,因此何家在朝廷之中拥有非常高的影响力。

而中探花的两个人都是寒门学子,白纯和及方辉,两人虽然家徒四壁,可心中自有一道丘壑。

白纯从小便是饱读诗书,深谙治国之道,可惜一直没有找到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