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1很尴尬

回去的路上,坐在中巴车后面的郑平来又在唱反调:“这个乐丰村书记的话我才不信。有这么牛,不用去当书记了。背后不知花了多少补偿款。”

坐在前排的曾永洋马上批评郑平来:“郑平来你不要用自己的心,去衡量人家。我几个亲戚,就是无偿把用地奉献出来的。不信我可以带你去问问他们。”郑宝华也高声说:“村里如果都出这种唯利是图的人,什么事情也不要想做。大家今天亲自到乐丰村,看也看了,听也听了。接下去,我们郑屋村一定要学习乐丰村的做法,把我们郑屋村,做得像乐丰村一样好。我回去带头把我母亲种的麻竹清掉。”车上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鼓掌声和叫好声。

在第二天召开的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上,终于通过了河道整治涉及占用集体用地种植,一律不予补偿的决定。党员和村民代表纷纷在会议决议上签字。情绪很大的郑平来和郑桂花,见大家都签了,不得不也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随后,郑绍华安排老婆郑丽萍,带着砍刀,第一个砍掉了种在沿河的绿竹。宝华、凤来也先后叫老婆把绿竹或蔬菜清除了。儒河两岸,很快热闹起来,砍竹的,移果树苗的、拔蔬菜的,就像农忙时节一般。里面既有表示支持村里工作的,也要发牢骚的。

五天后,虽然河道里依然杂草丛生,但整个河道豁然开朗起来,昔日的河岸又呈现在村民面前。

施工要请挖机,郑绍华提出让他的挖机施工,按照正常价格计算。郑平来在背后说:“这不是以权谋私吗?”郑绍华找到他说:“三百型号的挖机,我每个台班二百三十元,还不收入场费。你能请到更便宜的挖机,让你去做。”

郑平来一打听,二百型号的挖机每个台班也要二百三十元,而且还要每次入场费三百元。他无奈地说:“这个郑绍华实在是厉害。表面上按这么低的价格算,其实多算几个小时,什么损失也补回去了。唉,没办法,谁让他是支部书记,而且还是一肩挑。”

那边郑绍华的同年陈玉文也在抱怨:“老庚,大型挖机按照小型挖机价格算,这样亏本呀。到时师傅工资都会发不出。”郑绍华坚持要他支持自己的工作,说郑屋村财没什么钱了,上次铺村道,村里贴了十来万,把山场招标到的钱,都贴得差不多了。

“老庚,我们还能有点工钱就行了。谁让你老庚是村里的一肩挑呢?”郑绍华说。

郑绍华每天自己亲自在现场督工。远处郑平来的身影时不时在远处河岸边,晃一下,就消失了。

施工到禄安桥地段时,还有两大丛,至少一百多株的绿竹没有砍掉,孤零零地立在河岸边。郑绍华让凤来一查,是郑德兴家里的。

当年郑燕群和郑绍华分手后,郑绍华就没再到过郑燕群家。郑绍华每次在路上遇到郑德兴,都会很客气地向他问好。郑德华好像很尴尬,又好像很无奈,只能笑着点点头。

傍晚时分,郑绍华独自一个人,出现在四组郑德兴家门前。

郑德兴一年前把原来的土房子拆了,做了一栋两层砖混房。格式和郑宝华的一样,中间客厅,两边房间。房子没有装修,大门装的是传统的木门,木质崭新。屋里郑德兴正在客厅里看电视。他发现了站在门口的绍华,连忙站了起来。

“书记,来了。”德兴个子不高,有些受宠若惊的样子。

郑绍华迈进门,心里有种沉甸甸的感觉。他掏出早已准备的烟,递了一根过去:“德兴叔,不要叫我什么书记。叫我名字,华仔最好。”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