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向往之地3

厦门,对于郑绍华来说,是一个神秘而向往的地方。要不是父母反对,要不是郑开来的劝导,他真的已经去那打工了。不过想想也是,没有事业心,做一个平庸的人,还真不是绍华愿意过的人生。当然,去厦门看看,去没有到过的地方看看,这也是绍华喜欢的。

早春的空气是那么新鲜,混合着各种花粉的味道。后八轮车载着满满一车的结晶硅,行走在公路上。乌黑的柏油路,尽管有些颠簸,但绍华对这样的路已经很满意了,要知道,金和乡里的公路,还是泥沙路呢,车辆一过,尘土飞扬。

以前有林业养路工人每天细心养护公路。近年来,听说体制改革,那些林业养路工人都变懒了,难得看到他们在公路上养路。道路变得到处坑坑洼洼,原来地面上的细沙不见飞了,都是一个个突兀的小石块。遇到雨天,坑坑洼洼的地方就会积水,人们行走在这样的路上,经常会被过往的车辆溅得一身泥水。骑着单车走在路上,更是颠得屁股热辣辣地痛。

咳,要是金和境内的公路,也能铺上柏油路面该多好。

车进入漳州境内,两边的视野突然开阔了,平坦的农田里,种满了一丛丛的香蕉。郑绍华第一次看到香蕉树,他惊讶于不仅比金和的芭蕉矮小,而且每丛株数也不多,一排排地种植在田里。

郑开来从打盹中睁开眼睛,见绍华精神抖擞地看着车外,笑着了说:“这里的天宝香蕉,又便宜又好吃,非常有名,回来的时候,可以带些回去,还有这里菠萝,也是很好的。”

“他们田都种了香蕉,不担心没饭吃吗?”郑绍华说。

“这里的农民思想开放,知道种香蕉好赚啊。香蕉卖了买米,不是一样吗?”郑开来说。

郑绍华想起了邓玉林用田种甘蔗的事,说:“联丰村有个邓玉林,把田种甘蔗,收入就比种田高。还是他们思想开放啊。”

“是啊,我们现在乡里头也提倡改变种植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可是我们那里的农民,思想转不过弯来,以前饿怕了,总担心没有米会饿死。”郑开来看着外面的风景,摸了摸已经秃顶的头说。

“开来叔,你是村里的书记,要发动群众转变思想,种植其他效益更好的作物,增加收入。”郑绍华第一次在郑开来面前轻松说话,好像朋友一样。

郑开来叹了口气说:“连我老婆的思想也转不过弯来,我说可以在田里种植其他效益更好的经济作物,可她死活不同意。”

“乡里提倡种什么作物呢?”郑绍华问。

“去年冬天,乡里就提倡种植烤烟,可是全乡只有几个村有人种,而且种得很少,不足一百亩,气得乡党高官在会上直骂。”

种植烤烟的事情,郑绍华也在年前听说过了,村干部在村里宣传种植烤烟,说乡里头免费送烟籽,还承诺有技术员会来指导种植,烟草站包收购。可是村民一致反对,说种烟能当饭吃?鬼信。到时候要是烟草站不收购,卖不出去,粮食没收到,两头空,还不得饿死?还是稳稳地种粮食,收成好坏,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种烟好不好呢?”绍华对种植烤烟一无所知,在父母的影响下,甚至也很怀疑。毕竟金和乡从来没有种过烟。

“如果今年种了烟的群众有划算,明年大家就会跟着种。”郑开来说:“农民都是这样的,喜欢跟风。”

“如果有划算,明年动员我爷俚也种。”郑绍华很认真地说。

“这就对了,你们年轻人,一定要解放思想,大胆接受新鲜事物。”

“书记说得对,农民都是很现实的,只要真的有钱赚,不用动员大家会跟着种。”这时,司机也接过话说。

不知不觉,时间到了近午,车停在了路旁一家饭店门口。这家饭店开在前不着村后不挨店的地方,四周树木葱茏,树上结满了一个个小果。绍华一问,全都是荔枝树。郑开来告诉他,漳州这里气温高,适合种植荔枝,一般四五月就有荔枝上市了。

饭店门口两个年青的女人,笑容满面地迎接他们。其中一个脸盘圆圆的女人,好像老朋友一样,过来一把挽住郑开来的手,把他往店里拉。另一个瘦瘦的女人想拉绍华。绍华红着脸闪开,她就改拉后面过来的司机。一起笑吟吟地跟着进了店。

郑绍华一个人在饭店包厢里,左等右等不见郑开来和司机回来。一个老板娘模样的女人进进出出了几次,一会抹桌子,一会儿送碗筷,还不时冲绍华笑笑。弄得绍华不禁脸红耳赤。大约过了半个小时,郑开来和司机走进包厢,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不一会,那两个女人也先后进来,一边一个地挨着郑开来和司机坐下。在整个吃饭过程中,郑开来和司机不时给两个女人夹菜,还不时逗笑着,亲密的样子,让郑绍华很难堪。郑开来指着绍华,对那两个女人说:“我们这个年青后生,是第一次出门,什么都不懂。”那两个女人听了,吃吃地笑。

重新走在路上,郑开来笑着对绍华说:“刚刚的事情,回去可不要乱说啊。不然被你娒娒知道了,会骂死。”绍华看了看郑开来,明白了什么意思,笑着点了点头。司机也跟着裂开牙笑了。

“男人嘛,出门就要潇洒一点。人生就是那么一回事,”郑开来又说:“所以,绍华啊,对待女人方面,也要看得开。想死心塌地跟你的,你就要好好把握。对于三心二意的女人,一定要做到能放能收。”

郑绍华看着迎面而来的道路,被卡车不停地碾压在车底下,他想见到燕群的心情,突然格外地迫切。他脑海里突然想起了母亲的话:“……我听说,那个爱兰在厦门,上的不是正经的班……”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