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章2依葫芦画瓢

“不能因为某一个地方工作无法推进,就灰心丧气,你是支部书记,又兼主任,你首先要给自己树立信心,不能自己先打退堂鼓,要不会影响其他村干部的。”党高官一席话,说得郑绍华不好意思地笑了。

“今天叫你来,是另外有一个重要的事情想和你商量。”邱伟江一边说一边给绍华倒茶。郑绍华连忙要抢过去自己来倒,被邱伟江挡住了:“到我这里,我给你倒茶,到村里,到你家里,就该你倒茶。”

郑绍华睁大了惊讶的眼睛问:“书记找我商量重要的事情?不知有什么大事?”

“是好事,而且是对郑屋有好处的事。你一定要好好珍惜。”邱伟江说。

原来,一年一度的“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开始报送了。邱伟江决定在党委会议上提议把这个项目落在郑屋村。

早在两年前,省里就在开展这项活动,每个乡镇每年有一个指标。钱不多,只有90万元。不过,这笔钱,对于村里面来说,尤其是金和乡的各村来说,已经是属于大项目了。有人脉资源的村纷纷寻找关系,从上面就压到乡里,争着这个项目。

金和乡第一个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的村是梅溪村。梅溪村有个外出乡贤在市农业局当局长,村里党支部书记通过这个局长,和时任乡党高官的李朝金打招呼,轻而易举地争取到了这个项目。梅溪村党支部书记把这个项目承包给了村里的一个工程老板,把穿村而过的那条小溪整治了一番,溪两岸种了些花草,建了一座石桥。项目就算完成了。有人私下里给核算了下,工程费用最多不超过六十万。而这样实施,市、县来检查验收,竟然也顺利通过了。

第二个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的村是距离乡政府十五公里的丰崇村。这个丰崇村有个外出乡贤在省发改局当副主任。丰崇村的支部书记宫祥瑞依葫芦画瓢,通过这个外出乡贤,和党高官李朝金打电话。丰崇村如愿以偿地拿到了这年的项目。

党高官李朝金找丰崇村支部书记宫祥瑞谈话说:“资金本来只有这么一点,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做实做足项目。”宫祥瑞听说了梅溪村的事情,他拍着胸脯说:“请李书记放心,我并不是想靠这个项目赚钱来过日子的人。”宫祥瑞说得没错,他有自己的电站、纸厂,日子过得充裕,九十万对他来说简直是小钱了。

丰崇村在实施项目时,的确比梅溪村做了更多的事情,不仅整治了河道,做了河岸护栏,还硬化了几条村道,村中心建了凉亭,还在入村口做了景观带。一个高大的椭圆形天然石头,有三米多高,“丰崇村”三个字刻在石头上,颇有几分新农村的味道。宫祥永对外吹嘘说:“丰崇村的‘千村整治、百村示范’项目资金只有九十万,但实际投资达到一百二十多万。”

邱伟江去年换届到金和乡时,丰崇村已经在实施这个项目。邱伟江是从大乡镇过来的,对于丰崇村的项目实施如何,他心里很有数。今年这个项目又可以申报了,邱伟江觉得一定要寻找一个想干事,能干事的支部书记,把项目落到这个村。他首先想到了实施“一肩挑”试点村的郑屋村,和领头人郑绍华。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