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号 交流和输出

三候,鹰始挚。挚,www.youxs.org,乃生杀心,学习击搏之事。

亲爱的龙波女士:

我记得很多年以前曾经看到一些书面的东西,上面有某人提出的关于需求的看法,他把需求分为几个层次。其中较高的层次叫做自我实现,在如今这个年月,大多数人衣食虽然谈不上体面,却大致也说得过去。当你行走在街上,不那么容易看到衣不蔽体的人。但是过得不体面的人在今天还是有很多的,目前我们的情况是绝对的贫困没有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达到了小康的水准。何谓小康呢?我的感觉就是有条件在意体面的人。当人解决了一些基本的需求之后,它的需求不会停止,而是继续升级。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在较低层级的需求,并不追求绝对的满足。而把精力投向了更高层级的需求,为了自我实现,有的人选择著书立说,有的人选择到处游学,也有的人选择奔向仕途。当然也有人喜欢在平凡的交易当中,把金钱作为一个计量自己价值的基本单位。daqu.org 西瓜小说网

我觉得输出知识的人是高尚的,输出价值观的人是需要警惕的,因为这些人很多都是骗子。当然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骗子,必须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必须善于利用,把握人性的弱点。有一件事很有意思,比如你找到了一位癌症患者。如果完全从科学出发,你可能不得不告诉对方,你已经无可救药了。现在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回到家里等死,这个时候骗子的机会就来了。他可以告诉这位患者,你还有一线生机。然后就开始胡说八道,什么祖传秘方之类的鬼话张嘴就来。当那些药物吃进肚子之后,即使一点用都没有患者很容易觉得自己的病情在改善。很显然这是他自己在骗自己,只有等到病情显著恶化之后,他才明白自己上当了。如果这个片子做得更绝一点,告诉他之所以病情出现了恶化,是一位患者操作不当,并且宣称还有挽回的余地,这位患者先生,有极大的概率再上一次当。

这世上绝大多数人都因为没有足够多的钱而感到痛苦,这个时候就会有人站出来说。其实有一种极其简单的赚钱方式,没有被大家发现。只要你掌握了这种方法,你的人生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过去你可能没有办法买到郊区的三居室,学到了这种方法之后用不了多久,你可以在市中心买到大别墅。过去你可能连一辆最便宜的车都买不了,现在你可以随心所欲的购置多台豪车。过去就连那些长得最普通的女子都懒得看你一眼,学习了这种方法之后,就会有成千上万的妙龄女子奋不顾身的扑向你。为了讨得你的欢心,她们穷尽各种伎俩。但是这世上真会有这么一种简单的赚钱方法吗?当然不会有。只不过绝大部分都愿意世上有这么一种方法,骗子就可以利用这种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去骗人了,这就好比今天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都愿意相信这世上存在美人鱼。

我记得曾经有人做过问卷,你愿意生活在现实的江湖当中,还是愿意生活在文人描绘武侠世界当中去。绝大多数人都愿意生活在那个根本不存在的武侠世界当中,正因为几乎是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于是有人就按照武侠的剧本来包装自己和他的团队,当你来到少林寺,你会想起什么呢?所谓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七十二绝技、《易筋经》、十八铜人阵之类。然而真实的少林是这么回事吗?的确在少林寺有武僧,而且有武术。但是从根本上讲,他们并不是一个武术团体,他们是一个禅教丛林。在这里主要学的不是打打杀杀的本事,而是为了追求觉悟。但是随着少林题材的影视剧火了之后,它的商业价值就直线飙升。于是人们惊讶的看到,如今的少林寺,除了是一个僧团居住的地方,还是一家著名的上市公司。

即便是距离他好几万米远,你仍然能够从它的身上闻到商业的气息,金钱的味道。现实生活当中的很多门派,他们并没有真实的武术。他们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名声,靠的不是拳脚,而是一张嘴巴。前几年徐先生凭借自己的两只拳头战斗了武林,其实早年间李先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说过,现如今的武术都是花架子。学习武术要耗费巨大的精力,而它的用处却非常的有限。过去你学了武术可以为皇帝效力,也可以给一些大人物做保镖,再不济可以给一些富人看家护院。总之你只要学成了一身武艺,就有了一碗饭吃。在如今这个社会,一切都要依法行事。拳脚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有限,所以今天的武术更多是用来表演的。它更像是舞蹈和杂技,有时候也像是广播体操,用来强身健体。这些因素导致无数没有随着时代进步而发展出更科学的训练方式,所以相对于时代而言,武术已经显得非常落后了。

现如今这些学武之人,只要一提起武术,他就会忍不住吹嘘自己的先人如何如何了不起。要知道在其它领域,今人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唯独武术在各方面都不如先人,整天躺在前人的功劳簿上,陷入无限的追思。如果这些武术界的人士真的那么在意武术,这门技艺的兴亡,那就应该竭尽全力的把它发展起来。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整天想着用什么手段在嘴上讨得一点便宜。整天想着怎么糊弄世人,凭借一张嘴说出一套神奇的功法。我只能很遗憾的说,武术就是毁在这群人手里。我也特别不愿意看到今天很多武术界的人士,动不动就说什么传统文化。武术最好的表达方式就是拳脚,如果你在拳脚上不过关,你凭什么在武林立足?难道凭的就是一张嘴吗?凭的就是你善于编故事吗?正因为很多人愿意生活在梦里,于是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造梦者。

愿意生活在梦里没有什么错,但要知道做梦的代价是非常大的。最近在进行自我反思的时候,我经常提到一个问题,就是我这个人因为输出不足。所以只要逮到机会就愿意多说,如果一天一天这么不说话就会憋得非常难受,这样在单位要履行年初的约定,就变得非常的困难。因为在我的身边出现的这些人,大多与我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可我还是硬着头皮要跟人家交流,我不是有毛病吗?事实就是如此,我真的有毛病。因为一个正常的人应该适当的保持与人交流的量,很遗憾,在生活当中我严重缺少一个可以交流的人。即便是跟朋友通信,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像是我一个人在那里自说自话。没有人有兴趣了解我在说什么,我希望做一些内容的输出,但进行自我检查之后,我发现我并没有掌握什么别人掌握不了的知识。如果我输出的都是一些价值观层面的东西,那么我与我讨厌的那些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当年我曾经去雪域高原旅行,在这期间我曾经跟人交流过。那个时候我有很多话讲,但有时候话说多了你又会担心内容不足,说的都是一些没用的话。其实在人际交往当中能够遇到一些神奇的人,能够听到一些你想了解的内容,是多么幸福的事情,而我在生活当中听到的都是我不愿意听到的东西,他们说出来的东西对我而言都是噪音。反过来我说的那些鬼话对于他们而言大概也是噪音,我想象中的那个完美的自己是一个举止得体、谈吐优雅,一位非常具有幽默感和教养的绅士。很显然我的出身,我方方面面的条件都没有办法撑起这样一个人设。其实之前我从来没有想到过,我的人缘会这么次。不过事已如此无可挽回,除了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也没有什么办法。真正的勇者敢于面对淋漓的鲜血和惨淡的人生。

我觉得在我身上也有一些可贵的优点,只是在这里我不想过多的去描述他们,如果别人不能够了解到我的这些优点跟不存在,也没什么两样,但是只要我自己知道就可以了。如果上天给我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我当然是很乐意的,如果上天不给我这样的机会,我有什么办法来拒绝接受这一点呢?生活就是如此,无论你愿不愿意,你都得按照上天硬塞给你的剧本进行表演,无论你是不是喜欢里边的剧情,你都不得不去面对它。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很不幸,因为在自己的周围都是一些自己不太喜欢的人。不过反思一下,为什么与我有缘的都是一些我不喜欢的人呢,也许是我这个人本身就很次,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特别羡慕过去的一些人,能够与友人以诗文的形式交流。昨天练习冥想的过程不是很顺利,但它还是以相对能够接受的方式结束了。希望将来有那么一天,在这方面我能够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地步。

我觉得很多人都曾经幻想过这样一种场面,他可以有很多的受众,可以随心所欲的向他们输出自己的各种想法,而且这些想法能够得到受众的支持和认可。总有这样的人,能够说出别人的心声。也有这样一些,人无论说什么都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我觉得我可能就属于后者,所以我现在过得非常的窘迫。坦率的说,你愿意与我保持通信,连我自己都感到吃惊,一般人读到我起来的那些信都会疯掉的。所以我对你非常的钦佩,你对我的宽容让我非常的感激。其实我也期待着,一些机会能够让我对你有一些贡献,如果这些贡献可以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我将非常的荣幸。

在我的眼中,你一直都是一个非常美好的人。这世上的人有两种,一种人可以无差别的输出自己的想法,另一种人只能做定向输出。而我几乎没有办法输出自己的想法,只要我把想法说出去,几乎就不可能引起别人的共鸣。在如今这个年月,大多数人都在想什么?输出一点什么东西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呢?当然人生可以有另外一种选择,就是不做输出。每天过着简单的生活,他仍旧可以非常的快乐,所以人为什么要如此的为难自己。假如我选择放弃输出,那我就像是一个囚徒。其实一直以来我都在与孤独做斗争,但是比与孤独之间更惨烈的斗争是我与环境之间的斗争。时间告诉我,环境是非常险恶的,在那样一种环境当中,人应该尽量不说话。不说话就不得罪人,少说话就少得罪人,如果经常滔滔不绝的在那里说,他就会有得罪不完的人。我当然希望自己能够游刃有余的应对复杂的环境,我希望自己在每一次斗争当中都能够表现的有理有利有节。

有时候我也反思,为什么有那么强烈的想要输出自己想法的需求呢?其实表达的需求有时候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你的思考并不成熟,却迫不及待的想把这些想法说出去,你怎么能指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呢?曾经通过某一款社交软件,我在某个社群里发言,后来他们就取消了我发言的资格。这对于我而言是非常不幸的,在我看来,当时我一定被上了黑名单。于是我选择告别了那一款软件,说句心里话,我觉得在如今这样一种环境之下。大概不会有有一款软件能够允许我尽情的说出自己想要说出的想法。我现在真的非常讨厌科普这个词,在我看来,凡是做科普的人几乎无一例外都是骗子。如果他输出的内容不是自然科学,而是说一些历史或者其他方面的东西,那就更说明他是骗子,如果想要了解历史最好的方式,不是去看短视频,而是去读历史著作。

我常常感到遗憾,在我所生活的这个环境当中,历史显得太不严肃了,它太过于娱乐化。活跃在历史里的人很多,都是我们的先人,拿他们开涮真的好吗?今天的很多人非常乐于否定历史,对一些历史人物给出的评价。似乎这样可以让他们显得很高明,其实在现实生活当中,这种人往往不是什么有识之士,而是一群狭隘、偏执、扭曲的人。我多么希望我能够拥有这样的朋友,可以在一起诗歌唱和可以对饮,可以谈论很多话题。这样的友谊是多么奢侈,可在那个相对传统的社会,这样的友谊是可以期待的。我有时候会表现的非常的怀旧,但我所说的怀旧往往不是真的怀念过去。因为我所描述的过去承载了太多一种叫做希望的东西,这很像是儒生们所描绘的唐尧虞舜时代的盛世。

如果为一个现代人,你愿不愿意相信在遥远的古代存在过一个盛世呢?在那个时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鳏寡孤独皆有所养……货不必藏于己。这样一个时代对现代人有吸引力吗?我觉得如果存在吸引力的话,我觉得更多体现在一个方面就是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往往非常的淳朴。我们现在经历的这个时代,是不是一个盛世,我想在很多人的眼中一定是,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可能觉得还有更美好的东西值得去期待,所以不愿意把眼下正在经历的这个就称作是盛世。如果有机会,我也愿意生活在一个盛世里,只不过在我的眼中,盛世一定是一个充满机遇的社会。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个不起眼的人,通过个人的努力在社会上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成了不平凡的人。那么应该如何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今天有一种非常粗暴的方式,那就是看他的收入。我不能说这种衡量人的方式不科学,但它一定不全面。

如何给社会上的人创造更多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呢?我认为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个是比赛,一个是评奖。比赛和评奖的规则和标准必须合理并且保障公平。在我们所存在的这个环境当中,一定有一个令人仰望的奖项,比如有人可以通过比赛获得奥运金牌。从他夺得金牌的这一刻起,他就被写入了历史。在生活中常有一些人说金牌不重要,我不是这样看的。金牌还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于职业运动员而言。只不过我觉得应该给人参加多种比赛的机会,只要机会多了,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实现价值的机会也就多了。比如今天,人们大多数都能够说出最高文学奖是什么奖,但我可以大胆的估计,很多人都说不出最高数学奖是什么奖?我觉得应该逐渐完善一个评奖的体系,让越来越多的人才华得到认可,并且让他们获得社会的关注,得到相应的支持。

最近我也有这样的一种思考,人们经常提到一个词叫做繁荣昌盛。昌盛两个字指的是社会整体的状态,繁荣指的是商业。虽然旧时代重农抑商,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发达的商业是一个社会治理成功的标志,比如在某一个区域内,每一分钟都发生上亿次交易,这个区域就显得很发达很繁荣。如果一年只发生一次交易,这个地方看起来就没什么希望。当然衡量商业是不是发达,除了看交易的次数,还要看交易的规模。不过一般来说交易越频繁说明市场越活跃,交易发生次数越多,它的规模也就越大。假如在次数和规模之间做一个选择,我觉得次数更重要。哪怕是小规模的交易,只要不断的发生,说明市场还在健康的运行。当然我说的这些话没什么值得参考的价值,因为我本人对商业一窍不通。

我们家没有经商的背景,从前我对于商人是没什么感觉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认知的增加,我越来越觉得商业对于一个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假如你要建一个城市,你要尽可能的把它设计的更有利于发生交易。而且要让这种交易在阳光下公开的进行,让所有参与交易的人都习惯于按照规则行事。这里边要考虑到很多因素,是我不能够一一谈到的,不是我不愿意,而是我不具备相关的知识。你像我一样对历史非常的感兴趣,只要进入历史的领域,我们感兴趣的内容就非常的广泛,比如那个时候的服饰,那个时候的风俗,那个时候人们生活的状态。有那么一段时间,人们都希望能够穿越回古代去生活。当然这只是一种想法,真要是把这些人都拉回古代去,恐怕未必过得那么快乐。其实无论生活在哪个年代都没有办法随心所欲,你可能对生活有各种各样的设计,但他们一旦落地就会变成你不想要的样子。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能够更多的了解关于商业的知识,我希望这些人输出的是知识,而不是贩卖价值观。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有人愿意把真正吃饭的本事轻易的输出。而他们愿意输出的往往是没什么用的东西。,所以在短视频的平台上,你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在那里胡说八道。我现在越来越有这样一种思考,短视频其实是一个非常害人的东西,里面有很多你想看到的东西,你在翻阅这些东西的时候,你可能一开始会非常的快乐,但是时间长了你就会变得越来越麻木,但你要把它放下就很困难。科学有时候是推动社会进步,有时候也会制造社会问题。所以不要以为什么东西只有个科学站那边就是好东西,它完全有可能是用科学的方式生产出来专门祸害人的。想做一个输出者,先要有足够的储备。毫无疑问,在储备方面我是很不足的。

此致

敬礼

你的朋友陶唐

新丰九年六月十三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