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号 理性与温情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一世书城]

https://www.最快更新!无广告!

二候,虎始交;虎本阴类。感一阳而交也。

亲爱的珍女士:

昨天下午我撰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围绕着一个古老的主题开始。从城邦到帝国会引发一系列的变化,岛国一些学者在描述北洋历史的时候,也出现过这样一种说法,就是从城邦逐渐发展为帝国。这种说法很显然是根据西洋的历史附会而成。从近百年来的考古成果进行分析,似乎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岛国学者的说法,就是我们也是一点点从城邦变成了帝国。不过上古时期到底是什么样的今人是没有办法推断的,假设人一开始就是群居动物,当这个群居的规模越来越大的时候,就出现了城市,那么城市和农村哪一个较之前出现的。城市是在村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还是说村落是以城市为中心发散出去的?这是历史之谜,有待考古进一步去解答。岛国学者口中所描述的城邦,在我们这边学者的描述当中,其实是都城。那么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就是有一个群体存在不同的分工,有的负责种植,有的负责从事手工业。

我曾经说过,历史就是今人对过去一次次的追问,但是不是每一次都能够得到一个比较准确的答案。研究历史的时候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历史是建立在相信的基础上,还是建立在怀疑的基础上,如果建立在相信的基础上,那么一次次的发问又说明什么呢?如果是建立在怀疑的基础上。那么一切皆可怀疑,而且让他产生怀疑的那一套说法也是值得怀疑的。所以在研究历史的过程当中,既需要不停的发问,又需要相信,那么信与发问的尺寸,到底该怎么拿捏呢?我的观点是这一切都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科学需要质疑,你就去发问科学需要相信你就去相信。当然我曾经也说过,科学不是建立在相信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实证和数据的基础上。而历史在很多时候都是没办法去实证的,因为它已经过去了。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根据历史的规律。来尽可能的去重现历史发展的过程,上古时期,伏羲发明了一个东西叫易。千百年来,我们用它指导生产生活,它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便利,但也限制了人们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因为所有的问题都被他解决完了,人们还需要在这方面动脑筋吗?而域外则不同意外,因为在这方面存在着巨大的问题,所以千百年来,人家一直没有停止在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终于在近一百年的时间内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工业时代的到来,进一步加快了域外技术革新的速度。而我们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就因为字大阻碍了进步的速度。昨天下午我看了一位张先生发的视频,我对于这位先生对于某一个问题的讲解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同时我又选择不完全相信他的说法。我承认他的说法有相当大的可信度,很大程度上是经得起推敲的,因为这位先生有技术背景,同时还是一位律师。

与此同时另外一位白头发的发型有点非常怪异的老先生,他的说法相比之下,逻辑性就要弱很多。尽管如此,他的说法也是动了一番脑筋的,而且他给他的对手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于是他的对手动员了很大的社会资源来应对这一场危机。请你原谅我在发言的时候故意把话说的特别的绕,这是因为不得不如此,我要是把话讲的特别的直白,固然很容易理解,却能给我们彼此都招来麻烦。其实我很期待出现这么样一种情况,就是每个人都能够畅所欲言,那这样一来就会引发另一个问题,就是人与人之间很容易因为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而爆发激烈的冲突,曾经在某个社群里大家恶言相向。由此有人曾经发出感慨,如果真的让大家释放天性,世界将会变成地狱。

很多东西都不是我们所以为的样子,很多东西都比我们的想象要复杂很多。昨天我撰写的那篇文章在社区里没有掀起任何水花,这让我感到有些失望。我想他们已经看到了我说的那些东西,只是我说的这些东西并没有让人家感觉自己有话要说。他们的所思所想是我目前所预测不到的,在刷短视频的时候,我看到一位先生说了这样的话,过去的朋友就让他过去吧,因为你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因为你们的社会阶层很可能也已经不一样了,在这种情况下是没有办法做朋友的。对于这样一种观点,我一直以来都是不怎么同意的,尽管如此,我还是不得不承认他道出了大多数人的真实状态。当他看到你过得比他好,他心里就会难受。在跟你说话的时候,话里话外都带着刺儿。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能够跟他做朋友呢?所以对于成年人来说,朋友这个词是非常奢侈的。根据我现在掌握到的一些信息,未来男性的生存环境将是非常恶劣的。

为什么这么讲呢?是因为我听说很多发生在幼儿园或者小学的故事。经常有男同学被女同学打的直哭,某位同事在孩子的学校看到一位男生被女生打的场面,这位女士被深深的震惊到了。岛国也曾经发生过那样的故事,女权人士利用一切办法为自己发声,那个时候很多文艺作品都是以女权作为主题。在半岛之南女权的故事一再发生,相比之下,半岛之南的女权人世比岛国的女权人士表现出了更大的韧劲。而在我看来,女权人士真正能够成事的地方是在北洋,因为岛国和半岛之南异性比例不说是一比一,但相比之下大致是可以达到平衡的,而因为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北洋的比例并不是那么平衡。这种不平衡,给女权人士非常大的助力。虽然我相信二零一零年以后出生的人比例失调的问题应该会大大的缓解,带走这一代人的身上,我们将见识到什么是历史的惯性。

我记得自己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在上古时期,女性之所以能够主导社会,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女性被神化了,一个是所有的人都是在女性的照顾之下长大的,很自然他们就会对女性产生畏惧的心理。生育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但是在上古时期的人看来,这是非常神秘的事。当女性神性的光环逐渐褪去,当战争让安全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作为男性某方面的优势作为一种潜力就被释放了出来,当人们认识到男性在人类繁衍活动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男士们就开始主张作为父亲的权利。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父亲的这个角色,会被不断的淡化乃至于最终消失。不过我的观点是不是父亲这个角色被单方面的淡化,而是父母的角色全部会被淡化,未来负责生育的可能是一项新技术。

它不依赖男性,也不依赖女性,只依赖技术。如果这项技术真的被开发出来,如果这项技术真的被广泛使用,那么对社会伦理的冲击将是非常巨大的。如果不选择这项技术,就意味着人类放弃了继续繁衍,那么这项技术一定会被使用。可能那个时候人们会根据当时的条件下生产人口的指标,然后交给工厂去完成这些指标。如果我推测的没错的话,人们会对人口有不同的质量要求。比如做科研的人就需要精心制作,如果是一般的从事重复劳动的人,对质量的要求就不是那么高。人们会被安排接受不同的教育,将来的社会当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人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的,不努力的代价就是你变成蝼蚁。蝼蚁被别人主宰命运,而龙凤能够主宰别人的命运。假如有一天真的看到了这样的场景,成千上万的婴儿被工厂生产出来,然后被输送到各个需要的地方用于各种不同的用途。

其实无论是生活在什么样的年代,人都是非常痛苦的,特别是对于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而言。我的话是很多人没有办法理解的,比如你在审视自己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非常的痛苦,当你在审视别人的时候,你从别人的身上看到的就不是痛苦,而是幸福,实际上你看到的与对方感受到的常常不是一回事。比如我国历史上某著名书法家曾经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兰亭集序》。这位老先生出身名门,生下来就注定衣食无忧。不想做的事情就可以不做,每天跟一帮朋友聚集在一个地方曲水流觞,这样的场景不可谓不快乐,却因为时光飞逝,人总有一天会老的而苦恼。他们想让这样的美好生活永远继续下去,实际上这根本不可能,无论贫富贵贱,在死亡面前一律平等。虽然有的人在离开人世之后化为尘土,而有的人在离开人世之后却修起了高大恢宏的陵墓,但这些对于一个死人的而言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这就如同昨天下午的时候,秦先生在社群里发了一张照片,照片里有一排墓碑,后面是一个很大的坟包。中间墓碑上写着魏陈留王王曹植墓。根据这个,我在某平台上搜到了相关的视频,根据视频显示秦先生所拍的这个地方,应该是某地曹植陵园里面的情景。与此同时我还看了另外一个地方的曹植墓,如果这个地方的陵园由我来设计,我一定不会在牌楼上写着曹植墓三个字,我也不会在墓碑上写曹植两个字。当然这只是我初步的设想,至于是不是适合在墓碑或者陵园上出现植书齐名的情况,还应该在查阅相关的典籍之后再定。我在跟秦先生说话的时候表达了这样一个看法,谁把陵园修建的高大恢宏,就证明谁拥有的陵园是真的。

这话听起来有一点荒唐,但现在这个情况就是如此,如果你认为他是真的,就应该好好修缮一番。如果让我来经营曹植的陵园,我一定不会考虑在这售卖门票。而是用曹植作为一个品牌来设计一系列的周边产品。曹植这个人才高八斗,这是很多人希望拥有的,对于很多人而言,来到这个地方很可能还是希望逃一些彩头的,所以我一定会在曹植陵园附近建一个曹植庙。我还会热烈欢迎一些相关的社团来这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实在要是没有组织跑到这里来举办活动,我就自己办。我相信只要经营得当,只要开发的周边产品足够吸引人,我相信这一座陵园能够创造的利润是非常大的。当然这样的一种做法,可能涉嫌对前人不敬。如果相反任由陵园荒废,让一位大才子在地下饱受寂寞,就对前任很恭敬吗?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一定把对文化的重视程度,放在对经济利益重视程度的前面,绝不会因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去破坏文化遗产。

比如我可能会考虑成立一个吟诵社,这个吟诵社的成员以未成年人为主。当然如果就方便程度而言,那么老年人更容易招慕到成员。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当成员都是老年人的时候,带出去不体面。只有一群小孩子聚集在一起,吟诵古诗才能有那种氛围。每年固定的时节,大家聚集在一起,在这个才子安息之地吟诵古诗,一定会让这个地方产生不一样的氛围。据我所知,某位教师常年从事银宿教育活动,如果我向他承诺,只要他把他的学生带到这个地方来在大家的面前表演吟诵,他们一路上的交通费用,餐食住宿,我都愿意报销。这固然要花掉很大一部分钱,但这样一笔钱其实花的挺值的,如果每年请不同的吟诵团体来这里进行吟诵。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知名度的提高,能够吸引大家主动来参加活动,这就更好了。

文学其实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东西,在你落魄的时候,在你痛苦的时候文学可以让你把自己体内的愤懑之气排解出去。这么多年,我接触过的有文学天赋的人不是特别多。我也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有天赋的人,同时我也意识到我所处的环境经历都不利于我成为一个在文学方面有成就的人。因为昨天下午聚餐,因为昨天晚上饮酒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比较大的冲击,如果没有这些事情,今天的时间安排方面就不会如此的紧张。也是在昨天刷短视频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片段,对于片段所呈现的内容,我不方便在这里谈的太多,如果有机会我们单独见面的话,也许我会把这些话都告诉你,如果你愿意听的话。最近我有一种想法就是想让自己在同事中间维持一个谦谦君子的形象,我觉得自己的这个想法非常的荒唐。

我觉得如果我每过一段时间都能够反省自己的错误,这对我来说将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因为它能够减少我犯错误的概率。今天还会发生什么事情,不得而知。明年我还要做什么事情也不知道,但愿我能够一切顺利。我对于上天充满了感激,对于我所经历的这一切,我不愿意抱怨任何人,因为抱怨也没有用。如果上天恨我,我就希望他能够更恨我一些,给我一个干脆的直接了,当没有痛苦而又体面的结局,我知道我的这个希望太过于苛求了。上天是不会这么便宜我的,如果最后我的经历与我的期待恰恰相反。我希望来个干脆的,上天偏把这件事情搞得非常的磨叽。我希望到最后是体面的,没有痛苦的而上天,却让我颜面尽失,又痛苦万分。果真如此的话,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只能说我前世造孽太多,而今生有没有做过太多的好事来消除这些业障。

今天在某社交平台上看到一则消息,说某人和他的配偶在某个地方遭遇了不测之祸。又听说有一位女子把一个小孩儿骗到了楼顶,然后丢了下去,而这位女士因为患有精神疾病,所以不被追究。这种事真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如果在形式上没有被追究,民事上是不是可以进行追究呢?也许对于家人来说,这个人的存在对于他们而言也是非常大的痛苦。所以严厉的处罚他的家人,可能也不是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有些自古以来的规矩是不应该被打破的,一旦打破了事情就不会像我们所以为的那个样子。当然我的见识是非常短浅的,如果有更好更高明的主张,我也愿意接受他们的教导,从而让自己的境界再上升一步。我已经一再表明,给程先生思想的不认可,我不知道这样的争执会不会继续,也许将来程先生不耐烦索性切断与我之间的全部联系。他如果那么做,我无话可说。如果人生可以选择,我愿意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但我知道这根本就不可能。

有一位先生在离开人世之前,把自己的墓地买到了一位女明星墓地的旁边。他大概还在想象酒泉之下还能与那位女士作为邻居,从而发生一些可以想象的故事。当一位已故网络主播的骨灰被人偷出来用作冥婚之后,大家纷纷把冥婚成为陋俗。冥婚到底是不是陋俗不应该是这一次讨论的重点,把这个作为讨论的重点,无疑是偏离了主题。我觉得应该讨论的主题是这家殡仪馆为什么会让有人有条件做这样的事情?可以想见,这不是唯一的案例,也许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只是这一次那个家伙不走运。这种事情应该被严厉的处置,这位女士在生前就已经够苦了,生后还要遭遇这样的,实在是知道说什么好。

在之前与朋友通信的过程当中,一再感叹这世界从来没有善待过这位女士。我觉得很多人可能都经历过这样的痛苦,就是有的人一开始想要在平台上引起大家的关注,当她真的引起关注之后,就有人来找她谈合作。她意识不到那份合约里面隐藏着很多对她不利的东西。一旦签了合约,有可能她真的变得越来越火,但她会越来越受到合约的制约。人家让她干什么他就得干什么,前不久一位女士宣布暂停直播,从她的发言就知道她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都不是很好。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坏人,她们可以用一些些东西对你进行心理控制。而且我也听说过另外一些案例,比如说有些女士。她能够用一些东西对一些难事进行精神控制。她能够不断的让你否定自己,她可以不断的要求你去了结自己,因为她觉得你不配活着。不得不承认今天这个世道人变得越来越复杂了,人变得越来越擅长精神控制。当这种恐怖的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人掌握,这个世道就会越来越险恶。

人必须要想明白一个问题,你到底为什么活着?如果你说自己为了女人活着,为了孩子活着。那么你就一定会被精神控制的,如果你是为了自己而活着,就有人会站出来指责你自私,自私有什么不对吗?难道人家就应该让你拿捏吗?你让人家干什么就干什么,人家心里完全没有自己,你就开心吗?这么看来你也不是那么大公无私嘛,你就是希望拿捏别人嘛,控制别人嘛,别人都控制在你的手里,你想做什么呢?可能觉得你有一个非常光明,非常无私的目的。你这么说也许是在骗别人,也许是在骗自己。因为无论你说的是什么结果都是你得利嘛!好处都让你得了,麻烦都让别人承担了。你不觉得你所谓的大公无私有一点让人觉得恶心吗?凡是那种满嘴漂亮话张嘴教育人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此致

敬礼

你的朋友陶唐

新丰九年十月二十二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