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五灵根之辩

“那就按你说的来吧,不过你说的那部木属性的功法我倒是很有兴趣。”赵商干脆的放权给了刘迹。

刘迹犹豫了一下:“主人,我还是建议你修行你现有的功法,或者是我在九盖山得到的九盖山真法,此功法极为高深,不仅仅可以修炼到极高境界,而且还是颇为高等的幽冥之术,道术出奇,更能克敌制胜。”

赵商不解:“那部木属性功法很差吗?”

赵商从梅家典籍上得到的信息可是地灵根和异灵根,修行和自己属性偏向符合的功法效果更好,就像是一个武者,拿到了合适的武器那样,

刘迹依然劝说:“此功法得自那老修士,名为木曜抄,内容极为散乱,虽然看似是一部功法,但有些看上去又不是一部功法,虽然内容丰富,但我最开始苦修此本功法,一直弱于他人,主人三思啊。”

抄,放在书籍中,是誊写汇编成书的,其内容广泛,确实不同于其他著作那般文思严密。

“你还记得吗?”赵商问道。

刘迹肯定道:“这是我第一部功法,每一个字,都记得清清楚楚,还有九盖山真法,我也全部记得。”

“好,等我到家你要一字一句的背诵出来,我誊写出来,也好参详。”赵商吩咐道。

“是!”

……

书房内,虽然有蜡烛照明,但外面已经是晨曦点点。

赵商到家见过三哥洗漱一番后,又花了一整夜的时间才把《木曜抄》和《九盖山真法》全部记述下来。

《木曜抄》内容宽泛,记载修行本身的比例远少于其他的内容,但是对于道术、符篆之道、培育灵植等道法有诸多讲解,如果需要参研道法手段,这本功法是首选。

《九盖山真法》是一门通幽之术,其功法虽然有阴寒之属,但是却并不狠辣阴毒,虽然涉及到鬼祟阴魅之道,却有一股堂堂正气,叫赵商赞叹疑惑不已。

《上微紫府卷》,得自于梅家,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中正平和,且记述讲解详实,是最适合修行的功法。

“我还是修炼上微紫府卷,此法虽然有残缺,但修道者,中正平和,乃是堂堂大道,其他两门功法我还是以借鉴为主的好。”赵商自然不避讳刘迹。

天灵根的特性就是如此,其他灵根的修士都要遭受筑基期的考验,而只有天灵根,除非资质太差,否则光靠时间就能磨过这道坎,根本不需要外物帮助。

所以无论功法或是其他,中正平和之物或许不是最好的,但却是最具有普遍价值的存在。

刘迹对于这个选择也很认同。

足足三种选择,赵商的选择已经很很丰富了,就连梅家这种世家也没有这么奢侈过。

从柴家只是因为一个蕴气期口诀可能外泄就紧张了一段时间就能管中窥豹,知道功法很难外泄了。

因为一般修士都是把功法记在脑海里面,很少保留原本。

最起码要到了紫府修士才有储物空间,练气修士只能把东西带在身上,如果有人因此袭杀了某个修士,就能得到一部完整功法,还助长了其实力,被害者九泉下也不能瞑目。

所以久而久之就有了这个传统,修士们一旦记住了功法之后都会摧毁原本,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取他人的功法几乎不可能。

刘迹完全是因为变成器灵了,没有逃避的空间和必要了,这才尽实吐出。

除了功法,散修们都会尽可能的少带东西,一是方便行动,二是太容易惹人注目。

散修们一般会将部分重要的东西放在一个自认为足够安全的地方,如果没有,那就会全部带在身上,或者干脆固定在一个地方修行。

因此赵商就在墨玉珠灵药底下找到了刘迹和仇敌的遗物都不是两人的全部身家。

一共两件法器!

法器在修士当中也是非常罕见的,一件法器足以让一个修士的战斗力提升足足两层修为,但数量很少,一般也就一些修真家族内部存在少量法器。

刘迹是因为得到了九盖山传承而得到的法器,他的仇敌则是家族传承。

不过现在赵商都用不上,没有法力,就算想要炼化也做不到。

除了两件法器,还有灵石一共一十七枚,剩下的灵石全部都被刘迹当初用来布置阵法了,灵力大损不能再用了,就这一十七枚灵石,也全部都是刘迹仇敌留下的。

倒是那捧土,因为阵法的影响,和两个修士陨落后的灵气涣散使得那部分土壤也发生了变化,拥有一般土壤没有的灵性,也被赵商收了回来。

两人的其他物品倒是保留完整,数张符篆,一些没有用过的符纸,还有在溪江城郊外采到的一些草药,毕竟修士们大多数都有五气过旺的需求,辨识草药基本都成了基本功了。

除此之外,还有刘迹的几个草木傀儡娃娃和一颗黑色的珠子,以及两瓶仇敌的丹药。

一瓶愈风丹用于疗伤,一瓶金露丹用于恢复法力,都被用了一些。

“要不是这家伙背靠家族,有此等丹药辅助,岂是我的对手?”刘迹恨恨道。

丹药和草药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不仅最大化了药效,而且还能很快就发挥作用,而后者就算有一定的功效,从生效时间上就没法相比。

有时候一枚丹药就能让局势瞬间逆转。

“主人你给我七枚灵石,再把墨玉珠和灵土给我,我来帮你置办接下来修炼所需要的东西。”刘迹很快就恢复了情绪,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赵商一边把刘迹需要的东西往灵界里面送,一边疑惑道:“需要这么多?”

刘迹得意一笑:“这你……主人你就有所不知了,你现在之需要藤龟甲这类地灵药即可,可是之后,等你突破了练气四层之后,你需要修炼法术的灵物我也需要预先准备着,甚至可能的话,我还要筹备一套制符的工具。”

“制符?”

“对,主人你是木魁灵根,木魁灵根最擅长的就是制作符篆了,我在转修九盖山真法之前,就是靠制符为生,你现在虽然继承了我和那死敌的遗产,但这么坐吃山空,根本不足以支撑你长时间的修行,而制符,就是一个很好的生财之道。”刘迹解释道。

赵商到有有看到这类的说法,但并没有仔细研究过,忍不住问道:“这里面有什么说法吗?”

“一般而言,修士都会选择一些修行技艺傍身,用来获取灵石财富,较为常见的就有炼丹、炼器、阵法、和制符,其中制符算是其中门槛最低的一种了,符篆拥有将法术瞬间释放出来的效果,只要制符者将对制作的法术熟练即可,而且也没有灵根上的要求。”

刘迹详细解释道:“木魁灵根,灵力有生生不息之妙,而符篆,就是把掌握的法术封存在符纸里面,加上制符的符纸都是草木之物,所以木灵气的特性最适合制符,火灵气最次,同时木灵气对于辨识灵药和理清药力有不少帮助,所以要成为炼丹师,第一,需要火灵根够突出,即便不是火魁灵根,也起码是第二突出的灵根,第二,木灵根的资质也不能太差,否则成不了炼丹师。”

“那还有其他的灵根呢?”赵商愈发好奇了。

“火灵根对温度敏感,所以是炼丹炼器等技艺里最基础要求,而金灵根对金石之物的掌控力更足,甚至一些矿石只需要放在手里面就能知道其性质如何,手握铁刀,更是能让铁刀的锋利程度上一个档次,要炼器,对火灵跟和金灵根有一定的要求,如果火灵跟资质够好,那么不需要木灵根和金灵根也能成为一个炼丹师和炼器师,只是要求会高些。”

“还有水灵根,对水流、水汽、天象的变化更敏感些;土灵根对大地的变化敏感,而且这种灵根天生法力要比同阶雄厚一成,要是功法合适,法力还会更雄厚,且也有一定的生生不息特性。”

刘迹一说起来,就滔滔不绝。

“若论战斗,火魁灵根攻击有余而防守不足;水魁灵根需要酝酿但变化多端;木魁灵根生生不息,恢复能力冠绝其他属性;金魁灵根攻防皆强且变化能力但不能持久;地魁灵根同样生生不息,法力雄厚,而且和木魁灵根一样全面,在我心目中,地灵根当中一地魁灵根最强。”

赵商有些奇怪道:“常言道:厚德载物,无论是山脉巨石,皆给人沉重感,土灵根应该还有速度上的劣势吧?”

刘迹摇头:“实际上,地魁灵根立足大地,对局势的变化很清楚,而且速度绝对不慢,地魁灵根从我交手的经验和先贤典籍留下的资料来看,最大的缺陷是遮掩能力太差,无论攻受移动,动静都很大,几乎刚刚发动,敌人就已经发现了,而且招式范围普遍偏大,在单独对付一个人的时候,难免有所浪费。”

赵商若有所思,在梅家玉简内也发现了类似的说法。

刘迹又补充道:“不过这是修士们初入修行界的时候,最依赖法术的时候,随着时间推移,境界的增高,这些情况都不再普遍,因为修士们会有意识的增强自己的长出,而弥补自己的短处,不说别的,最基本的外物:丹药、法器、符篆等等,都能将这些缺点弥补掉。”

“我说的这些情况,你只能作为参考,比如一个火魁灵根的修士,他防守也许是缺陷,但他有一个精于防守的同伴,或是一件专门用于防御的法器呢?你要记住,一个修士的灵根的缺点,不一定就是他的缺点,只是一个可以突破的参考方向,但一个修士灵根的优点,一定是他的优点!哪怕他没有刻意研究过,修士之间也常有争斗,而战斗的学问不比修行小。”

赵商如醍醐灌顶。

一把小刀,它也许短,但是它始终是刀,它锋利的特性还在!

而小刀短,可以把它改成飞刀;可以把它捆在棍子前段,增加它的攻击距离;可以把小刀藏在袖子里面攻其不备……

这样一来,小刀短的缺点算是被克服了。

总而言之,就是灵根的弱点是存在的,但是可以被后天弥补的,而灵根的长处,是与生俱来的!

赵商这才有些感激刘迹。

梅家的玉简里面,也会有这样的知识,但要等到赵商发现,可能已经是自己吃过亏之后才能发现了。

而有一个“活着”的修士直接指导,则是能避免赵商吃亏,在吃一堑之前就长了一智。

“灵根之间的复杂,无法简单的表达出来,比如水灵根同样适合持久战,且愈战愈强,可是木灵根,火灵根,土灵根,也同样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土灵根能固守,可木灵根也同样可以,修士之间对于灵气的应用可谓是百变无忌,变化无常形,我之前所说的,也只是练气修士们的特点,不过主人你放心,只要我注意到,就会提醒你的,你不必担心因此而吃亏。”刘迹保证道。

赵商眉头一展:“刘迹,其实你可以换一个称呼,你我之间,不必这么生疏……”

刘迹哪里还不明白这话什么意思,刘迹能够忍辱负重,不代表一直有这样的必要,他毕竟还曾是一个练气九层的修士,而赵商只是一个蕴气期修士,只不过因为人在屋檐下,这才放低姿态,所以刘迹也没有立刻答应,而是故作沉吟之态,才慢慢开口道:“如此的话,那小的就称呼你为公子了?”

赵商自无不可:“也罢,随你好了,反正灵界的事情我就交给你了。”

刘迹也真心的笑了笑:“放心好了公子,我看此刻城中有六十余名修士,应该是其他城池闻讯而来的修士,我估摸着等到七八十个修士的时候,就能重新开放拍卖大殿了。”

“七八十个就够了?”赵商诧异。

刘迹点头:“公子有所不知了,溪江城,在整个赵国都闻名,修士数量足以排进前十,而周边城池的修士,闻讯而来,这段时间也差不多了,再远的就来不及等了,虽然人数会更多,但会拖累公子你的修行进度。”

赵商恍然。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