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黄皓联络尚书令

诸葛瞻离开成都之时,也是陈寿离开之日。

陈寿要去哪儿?自然是追随诸葛瞻。而在追随之前他决定先去一次谯家,找自己的先生谯周。

谯周与陈寿,这对师生又一次见面。

陈寿见到谯周,坐下后道:“这次学生是来恭喜先生升任光禄大夫。”

原来今年的臣工职位升迁人员中还有谯周,他从中散大夫升为光禄大夫。

从历史角度来看,成为光禄大夫的人都是名儒,如晁错、董仲舒、赵禹、金日磾、霍光等,前汉时期光禄大夫位高权重,后汉时期地位有所下降,但却保留了一部分发言权。而像谯周这样的季汉当代第一大儒来讲,当他做到光禄大夫这个职位时,名声和地位又进一步提升,成为朝廷上说话分量最重的人之一。

见陈寿这么说,谯周淡淡一笑,叫家仆上茶,道:“我真没想到这么快就验证了,不降职反而升职,你可真是占算师啊,看来老夫后继有人了!”

见他开心,陈寿道:“先生过奖了,学生差远了,只是比较幸运,也或许这就是天意。”

谯周看着屋顶,片刻后低头看着前方,道:“你今日找我不仅谈这一件事吧。”

陈寿道:“先生看出来了,学生今日是来向先生辞别了。”

谯周惊讶,盯着他道:“你要走了,要去哪里?”

陈寿道:“老家巴西。”

谯周感到惋惜,道:“你呀,这么年轻怎么就回去了,可别走,我向陛下推荐你。”

陈寿笑道:“不劳烦了,我这次回巴西是因为我发现自己做官的时机已经到了。”

谯周不解,饮了口茶,道:“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陈寿道:“你难道忘了,今日葛侯离开成都,去巴西了。”

谯周瞬间领会,道:“原来如此,你打算去追葛侯,为他效力。”

陈寿道:“是的。姜维太老,董厥也太老,辅佐太子的事先生都做过我就不参合了。我观诸葛瞻这人,不仅有良好的背景,还有陛下对他的期望,我可以断言国中没有比葛侯更有前途的人了,可谓是万里挑一。”

谯周乐道:“万里挑一,你这形容还挺恰当。既然已经决定了,那好吧,我给你写一份介绍信,你拿给葛侯。”

陈寿道:“不用了,我是需要介绍信的人吗?”

谯周难笑道:“这么自信?那我就没办法帮助你了。”

陈寿道:“有办法,我听说你有一匹骏马,可以日行二百里,我打算借用,这样我就能比葛侯提前到达巴西阆中。”

谯周摸了摸胡子,道:“你这小子,眼光还挺毒的,好吧,我就把骏马借给你。不过呢,我还是想给你写介绍信,你拿着做备用,必要时拿出来给葛侯。”

陈寿拜道:“谢先生。”

谯周让长子谯熙从后院把骏马牵来,介绍信写好后,信与骏马一同交予陈寿,陈寿便准备离开。

当走到谯宅大门时,谯周问陈寿道:“承祚啊,你有几分把握让葛侯接纳你。”

陈寿想了想,道:“其实学生心里很没底,大概三分吧,但如果努力了应该能有五分。”

谯周道:“五分把握,再加我这篇介绍信,至少就有七分了。”

陈寿道:“如果到了用介绍信的时候,那基本已经是胜券在握了,应该是十分。好了先生,学生现在要走了,等回来后再感谢你。”

谯周道:“我估计葛侯车队不会走得太快,你不用太赶,路上注意安全。”

陈寿道:“明白,告辞!”陈寿道后便离开了。

谯周回到家中坐下,谯熙见他眼神迷茫,道:“父亲,你怎么了,是不是觉得葛侯看不上陈寿,陈寿此去只是白跑一趟。”

谯周摇了摇头,道:“不然,依我之见,诸葛瞻会接纳陈承祚。”

谯熙不解,道:“那是好事啊,父亲为何还一脸迷茫,不断摇头。”

谯周愣大眼睛看着他,道:“你怎么一点脑子都没有!我是因为诸葛瞻不愿接纳他而困惑吗?我是因为诸葛瞻并非良主而悲哀,现在清楚了吗!”

谯熙更为感慨,道:“父亲,可是葛侯在民间声望很大,他也希望自己能像他父亲一样为国奉献,为何在你这里他就不是良主了。”

谯周道:“很简单,你觉得你和我比如何?”

谯熙道:“儿自然是不如父亲。”

谯周道:“这就对了,父亲只能给儿子生命,儿子能达到怎样的高度,关键看他有没有天赋,或者说有没有天命。诸葛瞻被刻意捧得太高,就像一只翅膀还没长成的鸟,稍有不慎,只会摔在地上。至于以后到底如何,你我等着瞧吧!”

谯熙道:“这,儿还是不太明白。”

谯周闭着眼睛,调整呼吸,道:“愚钝之人只配去书房阅读典籍,增长智慧。

见父亲这么说,谯熙面色黯然,只得去书房了。

这天,尚书令董厥被招入宫中,与皇帝刘禅讨论国家大事。

刘禅把文书放于案上,道:“董爱卿啊,汝提出的蜀人治蜀的方案,吾认为可行。就像汝说的,荆州人应该和蜀人一起治理国家,这样才能长久。所以这个提拔人员名单,准了。”

董厥赶紧拜道:“谢陛下!蜀人治蜀一定要实施,这样国家才能更稳定,更强大,才更有希望。”

刘禅叹了口气,道:“希望?吾看很渺茫,吾这辈子只能做蜀主吗,而不能坐天下之主?”

董厥道:“陛下,臣认为陛下能做天下之主,只是不知天意与国运变化。可先为蜀中之主,若天命来临自然君临天下。”

刘禅无奈一笑,道:“罢了,坚持努力,期待天命。”

董厥道:“陛下,臣今日还要上书。”他说后,拿出文书。

刘禅拿到一看,惊讶,道:“卿建议以吾五子刘谌为北地王,六子刘恂为新兴王,七子刘虔为上党王,这又是何意啊?”

董厥道:“陛下给蜀人做官的机会,自然也要给子孙封王的回报。这样可保蜀地世代姓刘,臣子永忠汉室。”

刘禅感到满意,道:“这个建议很好,也准了。看来今年的人员职位变动挺大的啊,明日上朝吾下诏升迁官员和进封诸王。”

董厥道:“陛下圣明!”

刘禅道:“卿先退下吧。”

董厥走后,刘禅把黄皓叫到身边,道:“黄常侍,汝来评价一下这位董尚书令。”

黄皓想了想,道:“董尚书令在职勤勉,忠心可嘉,只是..”

见他吞吐,刘禅道:“只是什么?”

黄皓道:“只是他对陛下的关心显然不足。”

刘禅笑了笑,道:“呵呵,所见略同啊,他都那么老了,能尽职很不错了,难道汝要让他像陈祗那样关心吾,陪在吾身边吗,不大可能。”

见皇帝面有失落之情,黄皓道:“老仆认为,董尚书令毕竟以前是丞相府的人,只要是进过相府的人多少都有点丞相的影子,工作非常努力,就是人情不足。如果陛下看不惯,可以换一个没有丞相府背景的人。”

刘禅想了想,道:“不可,吾刚升迁他就换他,这也太不通人情了,非明君所为。”

黄皓道:“老仆明白了,那陛下可以点拨一下他,还是有可能像陈尚书令那样的。”

刘禅道:“点拨一下?这能行吗?那汝去关照一下,看看能不能点拨。”

黄皓拜道:“老仆领命。”

晚上。

陈寿骑着骏马,飞驰在去往巴西的路上。话说他活了二十几年,还是第一次骑马回家。看起来很风度,其实是十万火急。他必须至少提前一天到达巴西,才能迎接诸葛瞻的到来。

陈寿看着胯下好马道:“马儿,你再快点,等到了巴西让你好好睡一觉。”

皇宫。

皇帝刘禅就寝后,黄皓又召集自己的小团体商量如何关怀董厥。四位宦官站在黄皓身前,听到黄皓要对这位新任尚书令下手了,皆激动不已。

小关道:“这次把甘陵王搞得好惨,面向皇宫苦苦哀求跪拜,却怎么也不能进皇宫,”

小张道:“可不是吗,可惜陛下都看不见。”

小马道:“是啊,刚解决了甘陵王,又要对付尚书令,这真得好爽快。”

小黄道:“那应该如何对付董厥呢?”

黄皓道:“这个尚书令董厥可不是甘陵王刘永可以对比的。董厥是丞相时期的老臣,在朝中威信极高,所以陛下命他当尚书令。但陛下心中的最佳人选其实是诸葛瞻,早晚会把诸葛瞻扶持上位,至于董厥,时间不多了。”

小黄道:“时间不多了?”

黄皓道:“是的,他太老了。想让他向陈尚书令学习,可这脑子能开窍吗,陛下不知,所以让老仆多关照一下他。”

小关道:“那黄常侍打算如何关照董尚书令。”

黄皓道:“我不是在培养你四个吗,你四个不能每次都没主见,都想想如果换成你来操办,你该怎么做。”

于是四人想了一阵。

之后,小张首先道:“送美女。宫女这么多,陛下老了根本用不过来,分几个给董厥,他就会记住陛下的好。”

小马道:“董尚书令年纪比陛下还大,送美女恐怕不太行,我觉得还是送钱好一些,就算不为自己,也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小黄道:“还可以赐给董尚书令更好的车马仪仗,让他进出皇宫更气派。”

小关道:“不如直接和他挑明关系,把他拉拢到我等这边来。”

黄皓道:“你四个说得都有道理,但是拉拢董厥并非朝夕之间,还得慢慢来,不然只会适得其反。”

四人皆点头称道,

觉得黄皓说得有理。

第二日上朝。

黄门官宣读诏令:“朕决心以蜀人治蜀,无论出生,只选贤良,方以重用。今以蜀郡成都人杜烈为安阳令。以广汉郡郪人王振为广都令。以蜀郡江原人常勖为郫县令、都安堰堰官。以蜀郡郫人何随为安汉令。以蜀郡成都人任熙为梓潼令。以蜀郡成都人张君为蜀郡太守。”

黄门官念完后,新任官员领命谢恩。

之后,黄门官又宣读诏令:“朕秉承天命,承继大统,遵照古制,册封五皇子刘谌为北地王,六皇子刘恂为新兴王,七皇子刘虔为上党王。愿你等在各地建立封国,成为护卫汉室的重臣。愿在封国遵守礼法,安抚臣民,尽心尽力,世代相传美德,使你的封国永昌。”

黄门官念完后,刘谌、刘恂和刘虔跪谢父皇。

下午,董厥下班回家。

今天安排了各位官员的职位,他显得非常疲惫,准备早点休息,忽然听家丁说有人来了,还是皇宫过来的人,董厥不敢怠慢,赶紧到宅门迎接。

刚走到前院,那些人已经自己进门,他一看,走来之人是黄皓。

这让董厥感到惊讶,因为黄皓一直在宫中,怎么突然出宫来到他家,他是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再仔细一想,或许这是陛下的主意。

没时间多想,董厥笑迎道:“黄常侍,怎么是你呀。”

黄皓道:“我奉陛下旨意,前来看望董尚书令,都进来吧。”他一声后,几个宫女和几个捧着金银宝物的宦官走进院中。

董厥一看这阵势,更为不解,道:“黄常侍,这又是?”

黄皓道:“这些都是陛下赏你的,老仆亲选的妙龄女子六名,和这些金银宝物,还望尚书令收下。”

董厥诚惶跪谢道:“臣董厥谢陛下厚恩。”起身后他即吩咐家丁全部收下。

见他没有犹豫就收下赏赐,黄皓乐道:“尚书令啊,你可知道陛下为何要赏赐你?”

董厥道:“不知,还请黄常侍解惑。”

黄皓道:“陛下对你希望很高,希望你能像陈尚书令那样尽心辅佐,还望你深明其意,不让陛下失望。”

董厥拜谢道:“多谢黄常侍指点,老臣一定不负圣望。”

于是黄皓等人离开了。

回到前堂坐下,董厥是一身冷汗,一直没缓过来。

夫人走来,见况道:“你这是怎么了,为何神情这般紧张。”

董厥道:“宦官黄皓,又送美女,又送金银,你说我怎么办才好。”

夫人想了想,道:“自开国以来,经历了多少个尚书令,可黄皓还是那个黄皓,这你是知道的,你可要当心。”

董厥点了点头,道:“有道理。那你的意思是这些宝物和宫女我全收,然后开始亲近黄皓?”

夫人道:“你想一想,若你不亲近他,他会怎么对你。”

董厥摇了摇头,道:“我估计黄皓目前还没有可能动我,因为他还有一个真正的对手。”

夫人道:“你是说大将军姜维。”

董厥站起来,走到堂中央,道:“姜维是很讨厌小人的,只是因为他是降将出生,又得到陛下和丞相的优待,所以不好直说。这些年来这二人看似相安无事,其实是因为姜维连年用兵,长期没在成都。若长期在成都,姜维和黄皓之间早晚会爆发冲突。”

夫人走到他身后,道:“真的会这样吗?”

董厥转身看着她,道:“我预感会的,毕竟宦官和将军之间从来都是水火难容,就如同后汉大将军何进和诸宦官那般。”

夫人道:“那到时候你该怎么办,你若支持姜维,就得罪黄皓。你若支持黄皓,就得罪姜维。”

董厥想了小许,道:“可要好好想想这个问题,不过我认为短时间内应该不会爆发冲突。”

夫人点了点头,道:“那这些美女和金银你怎么处置?”

董厥道:“明日,我给予路费,让这些美女各自回家。至于金银宝物全部打包,用于今年修缮都安堰,治理蜀江之费用。”

夫人道:“这样妥当,那你会亲自去治理都安堰吗?”

董厥道:“会,忙完手中公务,我就向陛下请求去都安堰主持修缮,这样也可以暂时避开朝中之事。”

夫人道:“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要亲自主持修缮,真是为难你了。”

董厥笑道:“这就是最好的办法了。”

陈寿追随诸葛瞻去往巴西,董厥受到黄皓特别‘关照’,那么今后又将发生哪些事,请看下一章:蜀中困境百姓苦。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