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袁太妃寝宫里怎么会有男人

养心殿的大门一直紧闭着。

一直到中午时分才打开。

安排好徐开、狄云领兵前往汉中平乱的相关密事后,秦政又吩咐张英:

“张英,武举一事必须得尽快落实下去,你们枢密院立即派人前往关中各地宣传,但凡想要参加武举的人,来洛阳路上的一切食宿路费开销皆由朝廷负责,不需要他们承担任何费用。

如果他们能在武举中脱颖而出,朝廷会根据他们的表现安排相应的官职,总之一句话,但凡是愿意来洛阳参加武举的人,只要他们实力不俗,切无作奸犯科之举,朝廷绝对不会亏待了他们。”

武举一事是秦政前几日便定下的决策。

只不过因为一些事情耽搁了,一直没有落实下去。

这事是秦政破格选拔寒门将领的主要途径。

必须得尽快落实,不能拖延。

尽管张英是勋贵出身。

但对武举一事也是非常的支持。

不仅如此。

侯平、常善、徐开这些勋贵们也很支持秦政这一决策。

大乾的武备已是极其的松弛。

年轻将领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断层。

如果再不改变这种局面。

要重整大乾武备恐怕就只是一句笑话。

张英躬身道:daqu.org 西瓜小说网

“陛下,臣认为,昨日在北大营举行的大比武,效果就非常的好,不仅提高了士卒们平日里训练的积极性,也增加了他们对于军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朝廷可以将此事拿来好好宣传一番。

让民间普通百姓,尤其是那些没有出路的社会底层年轻男子找到一条可以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的道路,也能逐步改变民间一直以来的“好男不当兵”的刻板印象,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朝廷征兵时的兵源途径。”

一旁的萧岗也是点头赞同:

“陛下,英国公言之有理,自从大乾这些文人士大夫掌握军权后,他们对于征兵这些事并不上心,久而久之,就导致朝廷的兵源出现了莫大的问题,

在以往,朝廷为了能获得充足的兵丁,要以正常渠道征兵是基本上不可能的事,大多是去灾区征集流民充当兵丁,尽管这样倒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征到兵丁,但问题就在于这些兵丁的整体素质低下,很难将其训练成一支精兵,

臣认为,朝廷要想获得充足优良的兵源,就必须得加大宣传力度,重新梳理制定并完善大乾目前的军功奖励制度,让普通百姓知道,从军不仅能拿军饷,还能让他们获得一个难得的上升渠道,

但这事在前期做起来肯定相对困难,但这也是必须得做的事,要想打造一支精锐强军,就必须得从征兵的源头进行改变才行!”

张英和萧岗的话。

徐开和狄云两人也是点头赞同。

秦政对此也是很赞同的。

在这个时代。

对于军人的宣传并不多。

尤其是如今的大乾。

文人士大夫掌握着宣传舆论渠道。

他们只会宣传对文人士大夫有用的东西。

几乎不会传播对他们不利的任何信息。

这也就导致军人在社会当中地位如此低下的原因。

当然。

之所以会造成如此局面。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宣传手段的单一。

大多数普通百姓并不识字。

再加上纸张的短缺,无法进行大范围大规模的信息传递。

普通百姓要想了解朝廷宣传的信息。

几乎都是靠着各地的官员和识字的文人去宣传。

而大乾各地的官员和文人肯定是站在士大夫这一面的。

这就注定了大乾百姓几乎只能了解到与文人相关的信息。

所以。

秦政要想从文人士大夫手中抢到舆论主导权。

就得想办法改变如今的这种单一的宣传渠道。

脑中琢磨了一番,秦政便有了想法:

“是时候得改进这个时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了,只要能大批量的制作纸张和书籍,就能打破文人士大夫们掌握朝廷舆论宣传渠道的现状,今后要革新朝政,也能获得民间舆论的支持。”

有了想法的秦政吩咐张英:

“张英,你和萧岗的想法属实很好也很实用,但朕要提醒你们,朝廷目前的话语权是掌握在那帮文人士大夫手中的,你们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别想着让那帮文人士大夫去帮你们宣传这些东西,

最终还是得靠你们自己来做,朕有一个大致的想法,那就是在枢密院募那些无法得到重用的文人士子为枢密院效力,

朝廷给他们安排官职发放饷银,让他们尽心尽力的宣传朝廷征兵等能相关事务,以提高军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改变大乾目前这种文文人士大夫一家独大的局面。”

秦政这个想法提出来后。

张英、萧岗几人略微沉思后便认可了这个方案,表示可行。

一番商议后。

秦政和几人定下了一个大致的方案,由张英全权负责此事。

先制定出一个大致方案后,再进行完善,而后执行。

一刻钟后。

张英几人离开了养心殿。

秦政揉了揉有些发酸的太阳穴,活动了一番有些酸疼的四肢,将赵得柱唤了进来。

“赵得柱,是不是到了午膳的时辰了?”

赵得柱俩忙道:

“是的陛下,是否要立即传膳?”

秦政点了点头:

“传吧。”

用过午膳后。

秦政带着赵得柱去了袁太妃住的永乐宫。

来到宫门前。

秦政制止住了要通传的太监。

径自来到了袁太妃平日里居住的内殿外。

刚准备推门而入,秦政忽然听到了一个男子声音:

“娘娘,这“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乃是佛门的无上心经,熟读之后可以让人忘却心中俗务,不为俗事所烦劳,如若娘娘喜欢,贫僧可为娘娘朗诵一遍,或许能帮助娘娘平心静气,不在徒生烦劳。”

秦政听到这个声音后,眉头微微一皱,神色不满:

“这袁太妃的寝宫里怎么会有一个男人?内侍监和内卫怎么没人汇报此事?真是岂有此理!”

就在秦政神色不满时。

殿内传来了袁太妃的声音:

“如此,便有劳大师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