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有人上赶着赔钱,咱也拦不住啊

屋子里的几个人沉默片刻,就连黎天纵,都有一种被颠覆认知、小瞧人的羞愧。

人家是外憨内贼的隐形富婆呐!

齐安雁得意地挑眉,看向黄姐:“黄姐,现在您还有什么问题吗?”

黄姐摇摇头,有些恍惚地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说道:“我带上公章、信纸和笔,你们带上户口本了吗?”

“只要东西齐全,我们现在就能去寻房主,办理房屋过户手续!”

齐安雁笑着从那脏兮兮的包里,拿出户口本,其实里面还有房产证呢。

前世的她,被孙兆林糊弄,正要卖房子换成钱,给他兄弟进货做生意,好在家里躺着分红。

她卖了房子将钱给孙兆林后,带着弟弟妹妹和侄子们租了两间低矮的倒座房,正幻想着自己的钱一生二、二生四呢。才过了半个月,孙兆林便着急忙慌含着泪找她,说他兄弟乘坐火车被抢了钱和货物。

她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都没捞着,心里对钱的渴望更大。着了别人的道,害死黎天纵,之后她浑浑噩噩的。

殊不知她租住的地方龙鱼混杂,什么人都有,没有黎天纵护着,他们一群妇孺还不是任由人欺负的份?

四弟被人拽着去赌场,硬逼着他签下上万元的债务,被打折腿扔回来……五妹在学校被同学欺负,成了自闭症,整天躲在屋子里躺尸,还多次尝试要割腕自杀……

本就晚上两年学的六妹为了照顾家里人,直接辍学在家里。

双胞胎妹妹因为太饿了,捡了掺了老鼠药的点心,被毒死……九弟独自上下幼儿园,踩到井盖掉到下水道,被冲进护城河,三天后才被打捞上来……

双胞胎侄儿则被人贩子给拐走……她亲眼看着两孩子被人弄残,在街上趴跪着乞讨……

每一次想起来他们的凄惨,齐安雁的怒火能将自个儿给烧着。

她恨自己贪婪自私、愚蠢懒惰,没能护住弟弟妹妹和侄子们;她恨命运的不公,为什么恶事都被自家给摊上了;她更恨世上坏人太多!

这么大的愤恨、不甘,齐安雁怎么可能安心进入下一个轮回呢?

果然靠人人跑、靠树树倒,她要想带着自家那八只娃发家致富,必须自个儿勤劳苦干,动不得一点的歪心思!

齐安雁选择的那两套房子,是在帝大斜对过,挺显眼的位置。

黄姐压低声音说道:“看到了没有,从卖水果、兴旺杂货铺到秀美服装铺,这一趟铺子都是你看中这家的房子。”

“能抢到这样好位置的房子,又胆大地开了门做生意,店铺老板们多多少少都有些背景……”

“黎老师还有齐同志,实话给你们说了吧。不是没有人出不起这个价格,也不是没有人不乐意买,光冲着这一排铺子,随便主家做点生意,都能维持生计,甚至奋斗个三五年能成为万元户。”

“只是啊,他们不敢买,也有些在观望主家的价格会不会一降再降……”

“我跟你们说这些,也是怕你们花的钱打水漂,买了房子却半点好讨不到!”

齐安雁轻笑着说:“黄姐,谢谢您的提醒。”

“我台球打得不错,今后在十巷村当服务员,也不算没有背景吧?”

黎天纵表情一僵。他能无情地跟她戳破一下吗?

其实沙俊毅一点都不想雇佣她!

别说她借着十巷村娱乐场做背景,她不被人欺负就不错了。

他低咳一声:“黄姐,现在都是法治社会,他们有背景反而会被牵制住。”

“我们只要中规中矩地办事,不需要害怕他们。”

黄姐无奈地摇摇头,这对夫妻俩,一个过于单纯将事情想得过于表面,一个又觉得世界是黑白分明的、背靠组织无所畏惧。

她没再说什么,微微叹口气,带着齐安雁和黎天纵走进巷子里,从敞开的大门进去,在倒座最里面那间停下来。

“李老先生您在吗?有人看中您的房子了,”黄姐微微提高声音喊道。

屋子里的人应了声,他还没出来,租住在倒座的几户人家都探头了。

“看房子?怎么还有人敢来看房子啊?”一个干瘦的妇人端着个簸箕走出来,撇撇嘴道:“这房子风水不好,从建成到现在经手的主家,可没有一个顺风顺水发财的。真的是一家比一家颠沛流离、子嗣不丰,懂行的先生说啊,这宅子得需要人气压制着。”

“我说李老头,你自个儿就剩了一对孙子,咋还好意思卖房祸害别人啊?”

“亏得我们大家伙住在你家,将这宅子给镇压住,不然你这俩孙子恐怕也得追着他们爹妈去咯……”

齐安雁挑眉冷笑:“大娘是觉得组织最近两年春风吹得人舒坦,所以你放松警惕,让这封建思想腐蚀你?”

“要不要我跟局子里的同志们反映下,让你去接受几天教育掰正一下?”

谁不记得前些年的混乱?

那大娘冷哼一声:“啊呸,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你们就等着吧!”

说着她又掀开帘子进屋。

另一边的老太太呵呵两声,跟旁边的媳妇儿道:“又是两个不自量力、有钱没地花的年轻人……咱们瞧着吧,不过是换个房东交钱,跟咱们关系不大……”

“有人上赶着赔钱,咱也拦不住啊……”

其他租客们也是心态极稳,信奉人多力量大,只要他们团结一致,肯定能继续赖在这里。

李老先生长叹口气,“进来屋里坐吧。”

黄姐应声,领着齐安雁和黎天纵走进去。

倒座靠西侧的屋子面积不小,约莫三十多平米,应该是以前主家做外书房和会客厅用的。

如今一座半镂空雕刻梅兰竹菊四君子图的屏风,将房间一分为二,里面是卧室,外面是客厅,门外廊下砌了灶台。

李老先生不过五十多岁,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