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 章 第四十六章

尽管心里十分懵逼,但当老爷和贾蓉一起看过来,神色如出一辙的冷静自若,波澜不惊时,贾琏发现他竟然从这两人身上看出了一丝爷孙像(不是)!

反正,被这两人这样注视着,他是说不出拒绝的话了。

蓉儿的困境他是知道的。这些天带着他忙里忙外,不得不说,贾蓉办事的能力还是有的,交给他的大大小小的事,他都能办得很漂亮。

只是作为子侄带在身边的话,贾琏是很情愿的。但要说骤然间变成儿子……

贾琏的脸皱得紧巴巴的,做足了心理建设,才把头点下去。

先这样办着,珍大哥之前确实有些不像话,希望经过这一遭,他能有所转变吧。

贾琏最后还是放弃挣扎,臣服于老爷的“淫威”下了。

于是乎,没过多久,一则石破天惊的消息在荣府炸开,没多久就传得两府人都知道了,甚至在京城都闹得沸沸扬扬。

宁国府的“小侯爷”要过继到荣国府去啦!

有人说,就算是过继过去,只要贾琏将来膝下无子,那他将来就还是有爵位的,这不就是左右手两边倒吗?没意思。

但更多的人是在意宁国公一脉此后后继无人的事。毕竟贾珍也是人至中年,甚至比膝下无子的贾琏还要年长,这怎么想,都没有过继的理由啊。

除非,贾珍对他的这个继承人不满意。

贾珍常年花名在外,没一会儿,外面就传闻他连私生子都有了,就等着把贾蓉过继出去,好领回来继承家产了。

实际上空空如也的贾珍:……

明明是他被嫌弃了!

失了继承人不说,还白挨了一顿骂名。

但他拉不下老脸去说挽回的话,再说他对自己的本事还挺自信的,继承人而已,走掉一个有什么大不了的,往后再重新培养一个就行了。

他笃定,贾蓉迟早要为自己的选择后悔。

到那时,贾蓉就算哭着求他,他也不会心软。

这么重要的事当然要告知族中长辈。贾母还特意把贾珍叫来谈话,本来是想说他不愿的话她就帮他出一次头,但贾珍竟是眼底容不得沙子一般,和她说话时脸上虽笑着,却避而不谈贾蓉的事,她也只能不了了之。

就这样,在两方人的默认下,过继很快就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族老们倒是有心劝说,但架不住族长心意已定,大老爷的脸又太冷,一家子的人轮番上阵,磨破了嘴皮子,都没能把这两人劝下来。

他们只能无奈开了祠堂,寻了个良辰吉日,把家谱一改,过继一事从此成为事实。

贾蓉至此眼中才出现一丝恍然。他最后望了眼贾珍,却没能如他所愿地上前去说讨饶的话,反而冷着脸一言不发地走了,寻的理由还是“事多,人走不开。”

贾珍:……

什么事忙到连句话都懒怠同他这个父亲说一句?

他咬牙切齿地从喉中挤出两个字:“逆子!”

闻言,祠堂里倏然一静。

过了会,贾政面带迟疑地开口:“珍儿,你刚刚已经把蓉小子过继给我大哥了。”

言下之意,他已经不是你儿子了。

膝盖中了一箭的贾珍:……

他望向心直口快、老实憨厚的二叔,再也无话可说。

过继的事虽了,但祠堂难得开一次,贾家的各房长辈也是难得聚到一起,话就难免多了些。贾赦带着人老早就溜了,只剩下贾珍因为过于恍惚,忘记了这事。

于是接下来,他被族老们集中火力围攻了半天。大意就是,之前孝期他实在是太不像话了,外面的人不知道,自家人对他那点破事还能不清楚吗?他要是再不悔改,恐怕就“无颜”担任贾家族长之位了。

听说最后走的时候,贾珍是摔门走的。

这些消息在荣府传开的时候,贾赦正破天荒地又忙了起来。

他又接了一个任务。

在这方面,贾赦和系统是有些相似的。一个是遇到了鬼魂从不放过;一个是面对金钱从不错过。就算潇湘馆的那两位并不是厉鬼,贾赦也没因此就坐视不管。

不过这个任务不急一时,比起无头苍蝇一般瞎转悠,他更喜欢请君入瓮。

贾赦做了一些布置,这样一来,与其说他忙,不如说他手底下的两个小辈忙。

贾琏和贾蓉都快转成陀螺了。

之前老爷就同他们讲过,家里两个小辈病倒了,要请经验老道的大夫过来看病。贾琏如今把贾赦的话看得极重,几乎是老爷刚吩咐完,他就亲自跑了一趟,把圣手王太医请了过来,给宝玉和黛玉看病。

如此调养了几天,两人都能下床了。黛玉体弱些,还在卧床休息。

如今忙完,贾蓉又跑了一趟,请太医过来复查。按理说是没什么事了,但贾赦特意把王太医请来喝了一道茶,之后贾蓉就发现,王太医说话开始有些支支吾吾的,脸色也不太对。

总而言之,他有些不对劲。

最不对劲的地方在于,他居然主动请示想要见贾母。

贾蓉直觉老爷要搞事情,但那又如何呢?就算老爷如今要把贾府给一把火烧了,他也只会在一边递上火把。

这座死气沉沉的老宅,早就该做出改变了。

此时日头偏西,半下午的时光,人总是昏昏沉沉的,爱打盹儿。贾蓉和王太医去到贾母处的时候,心里其实都做好了老人家在午睡的准备。

但贾母并没有小憩,贾琏带人过去时,发现她歪在美人榻上,大丫鬟鸳鸯守在她的边上,用手轻轻地替贾母捶着腿,两人似在说话,脸上笑意还没退下去。

瞧见贾蓉,鸳鸯眼中闪过一丝复杂情绪,紧接着她徐徐露出一个笑容:“蓉小爷来了,我和老太太刚还说起你呢。”

贾蓉下意识朝贾母看去,发现老人家看向自己的目光中果真比起从前要多上几分耐心和温和。

他愣了愣,虽不清楚老人家在想什么,但琢磨着自己如今也是荣国府的人了,再见荣府的长辈,是该表个态。

贾蓉恭恭敬敬地唤道:“请老祖宗安。”

贾母也乐呵呵地看着他。活到她这样的岁数,哪个不是跟狐狸一样精,最会审时度势了。

如果说一开始贾母对贾蓉的所作所为持一种不认同的态度,只觉得他在胡闹。那如今尘埃落定后,贾母再看这件事,就换了种思路。

大儿子最近不知道在做什么,平时不爱让下人跟着,整天神神秘秘的,对小妾也不宠爱了,跟转了性似的。

但思及平日里不着调的贾琏遇到他后上进了不少,贾蓉从宁府来到这边后,也是一副踏实肯做事的态度,贾母对于这种转变,便秉持着一种乐见其成的态度。

她每日的消遣也从吃喝玩乐逐渐变成了询问大老爷最近都在做些什么。

说起来,连贾蓉也来到荣府这边的话,如今两府的情景和以前比,还真是天差地别了。

贾珍仍旧只思玩乐,要不就是冲府里人撒气发牢骚。尤氏回去宁府的当晚,又赶紧跑了回来,找她这个老祖宗求庇护。如今偌大一个宁府,一个掌事的都没有,全靠赖二苦苦支撑。

反观荣府这边,大房的几个哥儿都知道上进。只是可怜宝玉,病了一场,没能大展身手。不然宝玉在学问上大有精益,将来考取个功名,贾家兴许能在她手里重现往日的辉煌。

贾母的心思无人能猜,贾蓉也没那个精力去猜她在想什么。把人送到之后,他就推脱事忙,告辞去庄子上看货去了。

王太医被迫独自面对贾母,幸好他一路走来已经收拾好了心情,把多余的情绪都吞进了肚子里,面对贾母时,他只说了贾赦让他说的那些话,别的一句废话都没有话。

但就算只有寥寥数语,也因为信息量太大,把贾母炸得七荤八素了。

“什么叫拖坏了身体,恐不久于世?”贾母怀疑自己听差了,不然为什么每一个字都听清楚了,却听不懂太医的意思呢?

这说的真的是她的外孙女吗?

太医也是十足地心虚,林家姑娘哪有什么大毛病,不过是常年体弱,仔细照顾着就行了。但既然应承了别人,那就要把事情办好。

幸好他睁着眼说瞎话的本事也是练出来了的,王太医不慌不忙地皱起眉,做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说道:“再不精心调养,只怕于命数有损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