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雁门要塞失守

注:北齐后主天统三年(567),突厥汗国分裂成东突厥、西突厥两部,东突厥(583年~630年)大体上以金山(今阿尔泰山脉)为界,与西突厥划分汗国原来的疆域。

但是,随着两国势力的消长,所辖范围也时有伸缩。在东突厥汗国内,突厥分布在南部,铁勒诸部则在北方。强盛时势力范围囊括阿尔泰山到大兴安岭之间的整个蒙古高原及贝加尔湖地区。

北有仆骨、同罗、韦统(即回纥)、拔也古、覆罗等铁勒的大部落,其首领都有“俟斤”称号;另外还有蒙陈、吐如纥、斯结、浑、斛薛等铁勒“诸姓”部落。阿史那氏和阿史德氏是东突厥的主要部落,这两个部落的人被认为是突厥人。执失氏、苏农氏、二姓阿跌、薛人和九姓乌古斯也是东突厥的一部分,但并不是所有的薛人都被视为突厥人。

西部突厥开国之初只有七姓,进而发展为八姓,直到壮大为十姓,各部皆授权、授箭,合称十箭,这是经过一段时间演变的历史产物,它不足于概括突厥境内的所有部落。

这“十姓部落”分别是弩失毕部、咄陆部、葛逻禄部、处月部、处密部、伊吾部、沙陀部、契苾部、薛部和延陀部。

东、西两部突厥大可汗主要通过这些突厥人部落来掌控整个突厥。而历次征战,所得的战俘、附庸部落、掳掠的奴隶也绝大多数按战功分赏给这些部落,由这些部落掌控。

柔然人552年(北齐天保三年),突厥首领土门(伊利可汗)因求婚于阿那瓌被拒绝,联合高车,发兵击柔然,阿那瓌兵败自杀。

柔然王室庵罗辰等逃至北齐,而留在漠北的亦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部余众立铁伐为主;西部余众则拥立邓叔子为主。

东部柔然复为突厥击败投奔北齐,被安置于马邑川(今山西省朔县)一带。次年,庵罗辰等叛北齐返回漠北。经北齐追击,东部柔然基本上为之瓦解,庵罗辰下落不明。

随后,北齐后主高纬登基后更是让已瓦解了的东部柔然人在盛乐(呼和浩特)一带为北齐驻守边境,以作为与突厥的缓冲地带。

然而,柔然人自不可能尽忠职守,更是经常让道,让突厥的一些部落不时入侵北齐的关内之地。几年前,秦贤等人从雁门逃难,被小吕庄收留,便是柔然人特意让道,让突厥执失部附庸部落的人进犯雁门所致。

今年,盛乐一带干旱,不就不善农事的柔然人,今年的秋收自然严重欠收,难于渡过今年的冬天。因此,这些依附北齐的东部柔然人便求助于北齐,希望得到北齐朝廷的援助。

只是北齐如今的皇帝是高纬,目前他只顾着在皇宫淫乱作乐,百事不理。将北齐朝政交由斛律光总掌,斛律光是高车族人,此前便是因为高车族被柔然所灭,斛律家族这才从大草原南下投靠了东魏。

斛律光接到柔然的求助消息,知道突厥人经常寇边是怎么一回事,又加上与柔然有大仇,他自然不会理采。

久未得到北齐朝庭回复的柔然残部,见求助北齐无果,便起了歹心,干脆假装成突厥人寇边,自己来掳掠好了!

因此,这些柔然人不知从哪里找到了庵罗辰,说服其率领两千柔然兵,伪装成突厥部落之人,入雁门等关内掳掠。

这天晚上,雁门要塞长城外十五里的一处山坳里,两千柔然兵已然潜伏多时。

二十几个柔然人正簇拥着庵罗辰,商议如何杀进雁门要塞。庵罗辰如今已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老人,身上仍然穿着柔然的贵族服饰,但却已破旧不堪。

他见那二十几个柔然人东一句西一句的,便伸手示意他们先静一静。

等那二十几个柔然人安静下来之后,庵罗辰这才不慌不忙的说道:“承蒙族中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辈看得起,亲自将我从藏身的山中请了出来,让我率领族中青壮进关内雁门等地取些粮草,以让柔然一族得以度过今年的灾荒。

既然如此,便请众位好好听从我的调遣,否则,你一个主意,他一个法子,争论到何时?倘若如此,众位还是另请高明吧!”

柔然未灭之时,可汗、大臣至基层均是按军事编制,是一个军事与民事合一的游牧政权。在各部大人下,柔然又仿照北魏之制,设置统千人之军将和统百人之幢帅。《魏书·蠕蠕传》称社呛“始立军法:千人为军,军置将一人,百人为幢,幢置帅一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