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文章初稿(求收藏,求追读)

下车后,方云顺便把无名信封塞进了裤子口袋里,虽显得有些鼓鼓的,可方云也没在意。

上高速前,胡俊主任就打来过电话,因此方云没再和上级汇报自己的行程。但还是为谨慎起见,在小群里面问了一下今天的值班医生,自己主管的床位有没有病人。

小群,是没有上级医师的群,即陈玄奇主任和胡俊主任都不在的“小医生值班嗨爆、约饭”群。

然后回复方云的是郭晋樨,私聊给了方云:“云哥,今天没什么新病人,师父和你上周都错过了门诊,所以现在我们组的病床,仍空空如也。”

“get!辛苦了。”郭晋樨非常懂事,方云也是发过去了一个抱拳的表情。

回到家,拆开信封时,里面装着1700大洋,安安静静。

其实按照道理,三台是1650,但估计凤县人民医院的主任也是面子上塞不进去五十块钱,就多给了50,可能下一次少给五十。

但也无所谓。

这种通过技术,下到基层做会诊、教学手术,给方云带来的快感,是单纯的收入,无法比拟的。

医学是一个吃技术的行业啊,你只要技术足够好,就完全不用愁没有饭吃。

因为,技术够好的医生,早在数年之前,医学会还没出现的时候,就有一个国家手术技术管理平台,你自忖自己的技术足够好,可以对自己进行的手术进行全程录像并上传。

上传成功后,会有全国业内的专家对你的手术技术水平进行评估,不是省内的,或许是省外的,如果觉得你的技术的确精湛,那么,这样的专业手术实力,就可对等一篇高质量的sci文章。

此平台,主要是为了专业技术很高,但不擅长写文章的医生,评职称而设定。

如今,这个平台依然存在,但是医学会赋能之后,相当于这个平台的功能,转嫁到了医学会上。

文章与科研仍然是很重要,属于是头部医生必然要进取和追求的第一任务,不做科研,就永远只能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

可是,中部以及尾部的医生,国家对你的要求,才是不写文章的。

把钱小心收好,再把信封稍微处理了一下,科室里再没什么病人后,方云就再一次地匍匐在了电脑前,开始对自己的meta分析文章进行收尾。

meta分析,主要是骨架在于数据统计与讨论。

数据统计在于结果的阐述,也就是说,你要通过专业的术语,把自己统计分析的结果给表达出来。

而讨论部分,则是需要你通过引用其他的专业文献,引用他们的观点,然后阐述你所做的统计结果,究竟有什么意义。

这个过程,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方云一边查文献,一边开始用中文对文献里面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和归纳,然后插入到自己的文章中。

五个小时,三杯水,三百四十七个字。

初次写文章的方云,想TM的把键盘直接给砸了。

太TM难了,你想要找到一个支持自己文章的观点,就得去大海捞针的在文献库里面搜索,而且找的时候,还会发现,这篇文献说的不是你所想的那么回事,还不能用。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