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去还是不去呢?

?初进大厅,胡裴顿感有些束手束脚,甚至有些不敢迈步的压抑之感。网先前只从外面看这栋楼牌,只是觉得有些高而已,此刻进得大厅之后,放眼望去便是一片空旷宏大,也不知道是什么材质铺就的地板,竟然显得如此油光呈亮。看着那竟能印出影子一般的地板,胡裴不免更加拘束了起来,心说“这沈公子也太有钱了些,这连地面都弄的如此平滑如镜,华贵非常,也不知要用上多少银钱呢,就是那皇宫,怕也不过如此了吧?”

“胡公子,您这边请……”前面带路的小厮见到胡裴一脸拘束地呆在门口,好似不会走路了一般,先是暗笑了一声,急忙走了回来招呼了胡裴一下,小厮倒也不会因此而看不起,或者说嘲笑胡裴什么,自己第一次进来这个地方时还不如人家表现的镇定呢,大呼小叫的,到现在想想都还有些脸红呢,在这小厮想来,这世上啊!怕是也只有自家公子那般的非凡人物才能万事处惊不变,一切都表现的那般随意自如,让人暗暗羞惭……

这栋五层楼房是由沈博画了草图,和几名江宁城知名匠师多番研究之下才刚刚落成的,里面基本上还没有怎么布置,当然,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因为材料贫乏,就比如说这空旷的大厅吧,沈博就想要在这大厅里摆上几组大气一些的组合沙发,但是找遍整个宋朝,沈博怕是也找不出海绵这玩意儿,要是用棉花吧,这保持沙发弹性的弹簧却又是一个问题了,宋朝此刻可是练不出钢材来的。当然,如果沈博愿意的话,倒是可以把什么平炉炼钢法给折腾出来,他也不是没有去过钢厂不是?

就是用沈博前世六七十年代乡下里那些土治炼钢法,怕是也要比宋朝现在的什么百炼钢之类的宝贝强上许多,但是,生铁这东西,那可是属于军略物资的,沈博要是不想挂个造反的美丽光环的话,也只能想想其他办法了,不过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就生铁这种物资来说,少量的购买一些再弄个小型的炼钢炉什么的,小批量的产些合用的刚才出来到也是可以的。再说目前沈博也有打算建个小型炼钢厂了,并不是要造什么枪炮子弹之类的武器闹共产什么的,只是为了以后的生意,还有建筑方面的必要需求,筹划钢厂那也是必然的事情。

见钢厂可不只是为了用钢那么简单,如今沈博出于穿越人士的人道精神,手底下已经收留了近万难民之多,要是换做沈博所熟悉的那个时空里的宋朝,以宋氏一族防范武人造反的那种已经有些变态的心理,只这万把人就足够他们毫不犹豫地将沈博砍上十几次的头了,只是这个时空的宋朝,在国情上却是与沈博所熟悉的那个宋朝有了很大的不同,这个时空的宋朝是由隋末数十国乱战之中宋太祖赵匡胤生生地杀出来的,当然,在故事情节上还是没有太大的改变的,只因宋太祖赵匡胤建功太多,功高震主,被属下们强套上了黄袍,做了皇帝。

但是这个时空的大宋却并不是这边陆地上唯一的国家,北边有恶邻强辽,西边又有新崛起的西夏,南边更是还有着隋末遗留下来的三五个小国对着大宋虎视眈眈,就连东面也是不太安生,东洋倭寇屡屡犯边,稍有不慎,那可恶的倭寇便冲上了海岸劫掠临海村落百姓,烧杀抢掠,可谓是无恶不作。如此之多的强邻环绕四周,可以说,大宋朝的每代皇帝都是小心翼翼地在维持着周边和平,怕兵多,却又不得不养更多的士兵去守卫边疆,几乎每一代皇帝都是抱着这样纠结的心情走完这一生的。

宋朝每代皇帝都一方面在刻意的压制呢本朝的兵员数量,一方面又在不停的招兵,没办法啊,四周强邻环绕,人家也不会就那么老老实实呆着看你过好日子,大仗虽说不怎么打,但是这小规模的战斗却是从来没有停止过,不想被亡国灭族的话,也只有在保持当前兵员数额的前提下不停滴征兵来补充边境战争所造成的战损不是?大宋朝的总人口相当于周边所有国家来说,已经不算少了。因此兵员数量也是有着足够的基数,但是这些兵员却是不能够随意调动的那种,一旦宋朝内部发生个什么天灾人祸的,竟是要靠衙门里的捕快来镇压和抚慰难民们的情绪。

就比如说这次吧,天灾人祸的一起来,只将整个朝廷都忙昏了头,兵员上更是捉襟见肘,所有的捕快都用上了,还是人员不足。朝堂上的官老爷们,包括仁宗皇帝都快要愁白了头,像沈博这般一下子收留近万难民的事情,原本是不合礼制的,甚至快要给他扣上个意图谋反之名,将沈博给咔嚓了,但是在这个特殊时间里,国家上层的那些高官们也不是傻子啊,也就紧急制定了一些特殊政策,不仅不阻止那些个有钱人去收揽难民,反而大力地鼓励各方富豪为家国出力,收容难民来分担国家的胆子。

至于说造反什么的,朝廷的高层们,包括皇帝在内都是不太担心的,而且皇帝担心的只是那些会领兵懂策略且又控制着装备精良的军队的武将们。像那些一个个吃的脑肥肠圆的富豪们,就是给他们几万士兵,怕是也翻不起什么浪花来,造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如此,朝廷之中还是对收容难民这样的政策做了一些限制的。例如,人数不得超过五万之数,这五万人中青壮年不得过半。最重要的一条律法就是,所有钱粮全由收容难民之人全权自筹,且不得干涉朝廷律法政事正常运转。

条条框框的规划下来,谁就是有心造反,也要想想这么做的话合不合算,自己有没有能力养活至少有一半老幼在其中的难民们,又或者要好好想想,有没有成功的可能了。这般折腾下来,果然如同朝廷所料一般,整个大宋朝的富豪们,响应者甚众,但是说到收容难民的数量上时,几乎个个都是三百五百的,最多的也不过是千余之数罢了。而沈博几次下来竟然已经收容了近万难民之多,比人数的话,沈博所收容的难民比之排在他下面的第二名足足多了七八倍有余,也难怪皇帝都会被震动了。

沈博确实接到了京城里传来的特旨,那传旨太监也没有说的多么详细,只是告诉沈博,皇上了解了他的所作所为,兼且也见识了他的才学,觉得沈博可堪大任,想要委他官职以全他拳拳报国之心。只是具体情况却是要等沈博进京面圣后,才能具体安排,皇帝此番下了这道特旨便是要招沈博尽快进京的。

不过此时的沈博,却是有些纠结了,他在江宁城的发展计划才刚刚开始,条条道道的也只是刚刚铺开没有多久,这才刚见了一些成效,皇帝便是一道圣旨给发了下来要招他为官,这让沈博很是郁闷和纠结,他倒不是不想当官,当官本来就是的未来规划里的一部分。只是没有想着这么早就去当官而已,至少目前来说,沈博是不想去。他的生意才刚刚起步,书院,工厂什么的有些刚刚竣工,有些甚至还在建设之中,而这仁宗皇帝偏偏在他正干的热火朝天之时,将一道不合时宜的特旨给送到了沈博面前。

这个二百五皇帝办出这样的事情来,又怎么能让沈博不去纠结呢,同时沈博心下里也不免埋怨自己有些太急进了,一下子收容的难民太多,引起了朝廷大员的注意,但是这么好的机会,沈博又不想错过,谁知道等这次灾害过去之后朝廷里是不是还允许一个商人雇佣近万的工人为他打工?沈博做了十数年的生意,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这两句话可是已经被他刻画到骨子里变成一种自然反应般的行为了。

“去?还是不去呢?”沈博苦恼地坐在偌大的办公室里,特质的造型古典的锦棉沙发几乎将他整个人陷了进去。他抬手摸了一下鼻尖,心下有些意动,但想到江宁城目前正在稳步发展的一些计划,却又有些犹豫了,皱眉沉思间沈博慢慢地沉默了下来……跪求分享

最快更新最少错误请到网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