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霍先生说出实情 鲍老二以实相告

第二十八章 霍先生说出实情 鲍老二以实相告

一月十五号的早晨,雨停了,但天并没有放晴。

七点半钟左右,两路人马出发了。一路是陈皓、王萍和房书记,一路是卞一鸣、李子荣和孟书记。

半个小时以后,陈皓一行就回来了。鲍老二不在家,到龙华堡去了,他老婆说下午才能回来。所以,同志们只能回村公所耐心等待。

九点钟左右,河对岸出现了三个人,他们就是孟书记、卞一鸣和李子荣。

“李队长,卞一鸣他们回来了。”史可染往屋子里面扔下一句话,朝渡口跑去。

李云帆、刘局长和郑峰走出村公所。其他人跟在后面。

二墩子能理解同志们的心情,所以,他的船比过去划得快多了。

卞一鸣站在船头,从他的表情看,一定是不惜此行。

“卞一鸣,怎么样?”船还没有靠岸,史可染开始提问题了。

船靠码头,卞一鸣一个箭步跳上了岸。史可染抓住了他的手。

李云帆迎了上去:“怎么样?”

“昨天中午,荣老太太果然到河东村去了。”

“干什么去了?”

“干什么,霍先生不知道,他是在放学的路上听村里面的人说的,回到家的时候,荣老太太已经走了,霍太太也没有提,吃中饭的时候,小儿子金锁问外婆来有什么事,被霍太太抢白了一顿。”

“照这么讲,昨天夜里,霍太太是故意不让我们和霍先生见面。”

“正是。”

“你们有没有提银手镯的事情?”

“提了。”

“霍先生怎么讲?”

“他说,荣二姑确实有一对和这个一模一样的银手镯,前一段时间,荣二姑还戴过。”卞一鸣从口袋里面掏出银手镯,递给了李云帆。

荣二姑和荣老太太一样,也有撒谎的毛病。

“太厉害了!”李云帆自言自语道。

“李队长,谁太厉害了?”

“我说的是荣老太太。”

“狐狸的尾巴总算露出来了。”卞一鸣道。

“李队长,这个案子要不是你们较真,那就让荣家蒙过去了。”孟书记道,“照这么看,这个案子很不简单嘞。”

“荣老太太究竟想掩盖什么呢?”刘局长若有所思。

“二位局长,这说明我们的侦破思路是正确的,我们的调查已经接触到了案子的核心。”

“你们选择的这个突破口也是正确的。”郑峰道,“刘局长,什么时候,我们去会一会这个荣老太太,还有荣老大和佟海棠。”

“二位局长,我们想等见到鲍老二以后再说。”

“行。”

“陈老师,鲍老二怎么说?”卞一鸣走到陈皓跟前。

“鲍老二到龙华堡去了,下午才能回来。”

我们的故事因为鲍老二的缺场,不得不暂时停下来。停下来也不是一件坏事,大波澜需要蓄势,好故事需要酝酿。

正说着,葛一勺走了过来,他的肩膀上斜着一根扁担,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扁担的前面是渔网,后面是一个椭圆形的小渔船,渔船里面有一个鱼篓。

“葛大爷,您这里要打渔吗?”

“是啊!打几条鱼,让同志们尝尝,咱们黑河的桂花鱼的味道可鲜了。”

同志们正好无事可做,就跟在葛大爷的后面,看他怎么打渔。

二墩子跑过来,将葛大爷的船夹在腋下,紧走几步,撂到河面上,孟书记将渔网拎到船上,葛大爷把鱼篓背到身上,从鱼篓里面拿出两个像船桨一样的东西,然后半蹲在船上,划动船桨,小船向南驶去,南边是幽深的峡谷和茂密的树林。

同志们坐在皂荚树下,一边抽烟,一边欣赏黑河两岸的风景,同志们来了两三天,还没有真正关注过这里的山水。雨后的山林清新而迷蒙,雨后的黑河明净且空灵。

“二墩子,葛大爷为什么要到那边去打渔?”王萍很好奇。

“桂花鱼喜欢阴凉,那边有树,树上会落下一些东西,正好可以做鱼食。树底下也比较安静,没有人吵它们。”二墩子道。

正说着,只见葛大爷站起身,拎起网,两脚叉开,网由左后方向右前方甩了出去,身体转了一个大半圆,渔网落到水中成椭圆形,待渔网沉下去之后,葛大爷开始收网,手脖子上绕了一圈又一圈,很快就能听到鱼在渔网中挣扎的声音。第一网就捕了一条桂花鱼,看样子有一斤多重。

同志们今天中午有鱼吃了。

有人提议中午喝点酒,不过这个提议是用一种比较巧妙的方式提出来的:“李队长,中午能不能喝点酒,就算是为二位局长接风洗尘。”

“李子荣,你想喝酒就直接提出来,为什么拿我和郑峰做挡箭牌呢?”

“李队长,可以少喝一点吗!误不了事的。房书记,你到大队部拿一瓶酒来,拿最好的。”孟书记一边说,一边掏钱。

孟书记的手被郑峰按住了:“房书记,辛苦你跑一趟,拿两瓶酒,顺便给葛大爷带一瓶,我们来的匆忙,没有带东西。”话没有说完。郑峰已经将十块钱塞进了房书记的口袋。

房书记走了,但在走之前,他把十块钱塞到郑峰的口袋里,离开的时候,还丢了一句话:“到咱们黑河来,你们就是客人。”

房书记的这一句话说得同志们心里面暖暖的。

中午饭除了曹大年送的野兔和野鸡和其它一些蔬菜之外,又多了一盘清蒸鲑鱼和一盘红烧鲫鱼。

回到村公所以后,同志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休息,可二位局长来了,大家能闲得住吗?大家围在烤火炉旁研究案子。

大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69——11。12”案的作案动机,这显然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同志们还没有正式分析研究过凶手作案的动机,因为分析研究的条件还不成熟。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69——11。12”案的复杂和诡异。无名女尸为什么会出现在荣子豪的棺材里面呢?荣子豪的真正死因究竟是什么呢?荣老太太为什么极力掩饰一些重要的事实呢?霍太太为什么要和母亲一起说谎呢?夏清泉夫妇为什么和娘家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反对女儿和荣子豪的婚事呢?这些疑问,在李云帆的头脑里面已经翻了很多跟头,但始终没有头绪。

刘局长对荣子豪的死,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准备和郑峰到省城去一趟,请教一下省人民医院的李院长和省公安厅的刑侦专家郭教授,探讨一下荣子豪的死因,如果有必要的话,请他们到黑河来一趟。

刘局长就是刘局长,他比同志们想得深,想得远。

很显然,刘局长和郑峰一定仔细研究过“69——11。12”案,他们很可能已经预感到荣子豪和车之国之死非同寻常,也许,这才是侦破“69——11。12”案的意义所在。

一点半钟左右,陈皓和卞一鸣跟在孟书记的后面走出村公所,前往河西村。

五分钟左右,陈皓一行回来了,和他们一起走进村公所的还有一个人,他就是河西村的鲍老二。

李云帆把鲍老二请到一条长板凳上坐下。

“我一到家,老婆就跟我说了,我就赶过来了。”鲍老二吸了一口香烟道。

“鲍大爷,昨天,有没有人坐你的船到河东村去啊?”

“有啊。”

“是谁?”

“荣老太太。你们千万别在荣老太太跟前提我的名字啊!”

李云帆看了看孟书记,果然不出孟书记所料。

“荣老太太是什么时候过的河?”

“我老婆烧晌午饭的时候。”

“什么时候回来的?”

“吃晌午饭的时候,她让我在丁家滩等她,估摸一袋旱烟的功夫,荣老太太就回来了。我看她很急的样子。连中饭都没在霍家吃。”

“她每次过河,都走河西村吗?”

“她有很多年没有走河西村了。”

“为什么?”

“她嫁到荣家以后,就很少回河西村了。”

“鲍大爷,这个隐蔽的渡口在什么地方?”

“在丁家滩的斜对面。”

“孟书记,一月十三号,我们在船上怎么没有看见呢?”

“哪里有一个凹处,因为有树林和灌木的遮挡,一般人不会留意,地点就在那棵横斜在河面上的皂荚树的附近。”

“孟书记,是不是荣子豪溺水身亡的地方啊?”卞一鸣道。

“不错,就在那里。”

刘局长和李云帆互相对视了一下。

“鲍大爷,您的船是不是一直停在那里?”

“是。”

河西村的人过河,或者出黑河寨,也从那里走吗?”

“不,他们都走二墩子的渡口,除非有什么着急上火的事情,才会找我。”

“有船,他们自己不会划吗?”

“除了我,谁也划不了。”

“为什么?”

“那里水流急,还有不少漩涡,水下面很深。特别是夏天。那里原来是车家的专用水道。”

“鲍老二,我在黑河寨活了这么多年,你要是不说,我还真不知道。”

“这是几十年前的老黄历了,自从车家败落之后,特别是我离开车家以后,这条水道就不怎么用了。”

“孟书记,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有一天夜里,我爹病得很厉害,刘医生说要赶紧送到龙华堡去,是鲍二爷用船送我们去的龙华堡。走的就是那条水道。”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