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三王联盟成立

欢乐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长平郡王赵惟叙满月了,小孩子一天一个样,胖嘟嘟的小脸及其惹人喜爱。

赵德芳这一个月也不算清闲,登门道贺的官员此起彼伏,有曹彬、潘美、薛居正、王仁瞻这些老相识,还有一些赵德芳叫不出名字的墙头草。

来者即是客,赵德芳不管他们有何目的,也懒得去想,一律好吃好喝的招待。

年关将至,朝廷没什么大事发生,赵匡胤闲着就去看看孙子,满朝文武也没人敢多说什么。

可就在赵德芳准备张罗迎娶杜君妍和小周后进门时,一位不速之客登门了。

来者正是魏王赵光美,这位可是十足的闲散王爷,且不说他不知道金匮之盟一事,即便知道,上面还有个赵光义。

但是,就在三天前,赵光美从三哥赵光义口中得知了当年的盟约,再由赵光义加以挑唆,这个向来安分守己只图荣华富贵的魏王转了性。

赵光美回家思考了一整夜,如果三哥继不了位,那自己就当不上皇帝。

于是,利欲熏心的魏王赵光美直接跑去找赵匡胤谋官职去了,因为他答应赵光义绝口不提金匮之盟一事。

所以,顺理成章的由晋王赵光义给魏王赵光美献计献策,就这样晋王的又一个助手横空出世。

“皇兄,臣弟昔日不思进取只图享乐,如今也该为家国天下尽一份力了”,赵光美说道。

赵匡胤歪着头看着这个最小的弟弟,心说:光美怎么突然转了性?无论如何不能打消他的积极性。

最终给魏王赵光美谋了个副宰相的职位,而且不是虚衔。

走出第一步的赵光美信心满满,在没有和赵光义商量的前提下,私自登门看望长平郡王赵惟叙来了。

“皇叔亲自登门,德芳实在羞愧”,赵德芳客气说道。

从来没有和他打过交道,赵德芳也不知道来意,但是肯定不会突然登门,所以只能先客客气气的接待。

“贤侄喜得贵子,当叔父的怎能不来道贺呀”,赵光美皮笑肉不笑的说道。

二人正客套的时候,晋王赵光义已经到了府门外,这老小子听说赵光美去了秦王府,生怕他嘴快说多话,便急忙赶来了。

“哎呦光美也在啊”,赵光义还是老样子,不等通传直接就进门。

赵德芳虽然心里非常不舒服,面上总得过得去,随即起身相迎。

“皇叔莫怪,德芳有失远迎啊”,赵德芳用着阴阳怪气的语气,尤其远字加重了语气。

赵光义不以为然,大咧咧的坐下,转过头给了赵光美一个眼神,暗表怒意。

“光美也在啊,来呀,把本王给长平郡王准备的礼物拿来”,赵光义笑呵呵的说道。

下人随即捧着一个四四方方的盒子进入厅内。

赵德芳很好奇他能送什么花样,同时也加了几分小心。

“本王特地命巧匠打造的一对镯子,暗刻长、平二字,哈哈哈”,赵光义笑道。

赵德芳看着这还算小巧的金镯子,心道:你个老小子,还特地命人打造,堂堂王爷,送这个有何稀奇。

“难得皇叔一片苦心,德芳代惟叙谢过皇叔”,赵德芳拱手说道。

赵光义回之以笑,又转过头看看赵光美,心思活络起来。

“光美啊,送的什么礼物给长平郡王啊?”,赵光义问道。

问的好,赵光美哪有那么多心眼,果真是空手来的。

赵光美语塞,不由得红了脸,也不知如何回答。

“你这当叔叔的,怎么能空手来道贺?还坐在这干什么?”

赵光义本想试探问一下,可赵光美的表情明显是没拿礼物,于是顺势想把赵光美支走。

“哎?二位皇叔既为长辈,人来了就好,何须带什么礼物呢?”赵德芳见二人模样开始打圆场。

赵光美有些看明白了赵光义的目的,又自觉理亏,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稍坐了会就告辞先走了。

赵光义见他走了,便托辞还有事,也走了。

赵德芳看着二人离去的背影,大概猜到了一些,不由得暗自好笑。

最是无情帝王家果然不假,叔父不如义父,兄长不如舅哥,这是赵德芳心底的结论。

眼见三王联手,赵德芳虽然恩宠日盛,但也不敢大意,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道理再简单不过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赵德芳原本并没有争权夺利的心,他只是想为大宋王朝、为苍生百姓多做一些好事。

可是这一切都看在赵匡胤的眼里,使得他不甘心把皇位交给赵光义的心更加摇摆。

随着赵德芳的地位越来越高,权利越来越大,再加上心中那一丝好胜,被推到权利的中心也是顺理成章。

文武百官更是如此,钻营是他们的基本功,所以无论赵德芳心中怎么想,旁人都会认为他有心争夺储君之位。

话又说回来,已经到了这个位置,不是赵德芳想与不想的问题,有无数人推着他前进,他只能前进,而后退便是无数人推他走向万丈深渊。

“圣上,秦王来了”,小太监李卫达轻声说道。

赵匡胤缓缓睁开眼,没想到这个时候赵德芳能进宫来。

“父皇”。

“什么事?”

“儿臣请旨往燕云一行”。

“嗯?契丹可有来信?”

“回父皇,儿臣此行与契丹无关”。

“详细说说”。

“儿臣想多走走边塞,一来了解我大宋边关防御,二来可以长长见识”。

“嗯,德芳有心了,可是边关苦寒之地,不是长安这般舒适”。

“儿臣谢父皇关爱,但是享乐不是儿臣该做的事,即便不能像父皇一样征战沙场,也要担负起安邦定国的责任”。

“哈哈哈,好,来年春天去吧”。

这并不是赵德芳突发奇想,而是他深知日后大宋的敌人,早做防范总比被动挨打要好。

赵匡胤则越来越满意这个儿子,他知道赵德芳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虚言讨好,更不是争权夺利,这样一个有能力又懂事的儿子,怎能不让赵匡胤欢喜?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