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从太祖朱元璋登上皇帝宝座那天算起,到思宗朱由检缢死煤山那天为止,大明王朝在历史上存在了267年。在此期间,不知涌现出多少风流人物。在这些人物中,年辈最晚者要属宋应星,多才多艺者也首推宋应星。

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宋应星诞生在江西奉新县一个几代人都在朝中做官的大家族里。父母给他起名应星,字长庚。

夏风吹拂,树木繁阴,赣江两岸,居庐相望。一块块稻田,象鱼鳞一样,有次序地排列着。三三五五的农夫正在稻田里拔水稗。已到了而立之年的宋应星,不慌不忙地走近一位中年汉子的身边,非常有礼貌地说:“大哥,听说你们这里的人,用骨灰、石灰改良稻田土壤。您能不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经验?”说罢,便从衣兜里掏出纸和笔来。那汉子直起腰,掀起衣襟,擦了擦脸上的汗珠,高兴地说:“难得你们这些读书人听这方面的经验介绍。”接着,他便滔滔不绝地说开了。宋应星一边听,一边飞快地记录着。

和稻田里的那汉子告别之后,宋应星乘舟渡过赣江,来到家乡附近的最大都市南昌府。他走进一家造纸厂的门口,正好遇到一位老造纸工。他弯腰施礼道:“师傅!晚辈专程来向您请教造纸技术。”说完,又从衣兜里掏出纸和笔。那老者见他一身书生打扮,又见他态度如此谦逊,就慢条斯理地说:“我们这里共造两种纸:竹纸和皮纸。俺先谈竹纸的制造过程,我们每年在芒种前后,到山上砍竹。第一步,即将竹子一律截成五到七尺左右长。第二步,将截好的竹子放到池水里浸泡一百天。第三步,将浸泡好的竹子取出来,加以捶打、筛选,除掉青壳和粗皮。第四步,搅拌石灰化汁。第五步,将其放入握桶中蒸煮八昼夜之后,停火一天。第六步,将其从檀桶中取出,用清水漂洗。第七步,将其用草木灰水浆过。第八步,将其再放入釜内蒸煮,并用灰水淋渍。使其在10多天内,自然腐烂。第九步,将其放人臼内,舂捣成稀泥片。第十步,制浆造纸。俺再谈皮纸的制造过程……”那老者讲完,宋应星也将其全部记录下来。

鄱阳湖畔,有个很有名气的小地方一窑村。居住在那里的人们,祖祖辈辈以烧制砖、瓦、陶瓷器为业。他们的杰作——五彩瓷器,畅销远近。宋应星离开繁华的都市南昌,走向偏僻的山庄窑村。当他走进村口一看,那里三面环山,山下的许多黄土窑洞紧相连,窑洞前,黑牛般的大石卧遍,黑牛石旁冒出股股清泉,清泉边的白杨扬枝披翠。宋应星不禁暗道:“黄土窑、黑石、清泉、白杨,构成一幅天然的画卷。”

其实,这里不仅景致美,这里的人们的心灵也美。随着一阵“汪汪”的狗叫声响起,宋应星已被热情好客的一位窑村老大爷领进窑洞里。老大爷叫孙女端上一碗茶水,又命老伴准备饭菜。宋应星连忙道:“晚辈要参观贵处的烧制砖、瓦、陶瓷器的工地。”老大爷道:“请贵客不要着慌,我儿子正带领人马在工地上干活,等咱们吃过饭,我带你去工地找他,,让他好好向您讲一讲烧制五彩瓷器的经过。”

天黑了,工地上火光冲天。宋应星和老大爷吃过饭,他们一同朝着火光冲天的地方走去。

一晃十年的时间过去了。一日,宋应星正在书房里读书,哥哥宋应升走进来,指着贴在墙壁上写有“家食之问堂”的横幅,笑着对宋应星说:“这是你给书房所题的名吧?”宋应星放下书本答道:“对!”宋应升问道:“其含义是什么?”宋应星解释道;“‘家食之问’,就是有关家常生活的学问。我一直在研究这门学问。将来,我准备写一本名叫《天工开物》的书。一言以蔽之,此书的内容全与家常生活有关。”宋应升连忙道:“你继续研究你的学问,哥哥不再打搅你!”说完,迈步走出书房。

浓重晶莹的甘露,驱走掌管寒冬季节之神,崇祯七年(1634年)的春天来临了。到任不久的分宜县教谕宋应星,对全县各类学堂巡视了一番之后,趁闲暇之际,走出任所,来到野外,倾听那高下皆成调的山歌,观赏那纵横自成塘的野水。他突然停住脚步,心里想:多年来,自己通过到各地调查、访问,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通过阅读有关书籍,又获得了可观的第二手材料。写作《天工开物》的时机已经成熟,现在应该抓紧时间对这些第一手和第二手材料进行加工、提炼,将其写进《天工开物》内。想到这里,宋应星不再游玩,毫不犹豫地走回住所。

夜晚,风送泉声,动听极了。宋应星住所里的灯光特别明亮,他伏在案几上,紧握笔管,仍然在构思。他想列出《天工开物》的写作提纲,然而,总是理不出一个头绪。他眉头一皱,想起晁错《论贵粟疏》中的“贵五谷而贱金玉”之句,心里突然一亮,暗道,“有了!首编首卷写五谷的种植,棉麻的栽培技术,末编末卷写金玉的开采、加工过程。”于是,他大笔一挥,很快列出全书的写作提纲:

第一编

乃粒第一:讲五谷的种植方法;

乃服第二:讲养蚕、缫丝、织布技术;

彰施第三:讲染色技术;

粹精第四:讲粮谷、食品加工技术;

作咸第五:讲食盐生产过程;

甘嗜第六:讲制糖工艺。

第二编

陶埏第七:讲砖瓦、陶瓷制造技术;

冶铸第八:讲各种金属的铸炼技术;

舟车第九:讲各种舟车的构造及性能;

锤锻第十:讲各种器具的锻造技术;

燔石第十一:讲各种矿石的采炼技术;

膏液第十二;讲榨油、制烛技术;

杀青第十三:讲造纸、造币方法。

第三编

五金第十四;讲金属矿藏的开采技术;

佳兵第十五:讲兵器、火药制造技术;

丹青第十六:讲各种颜料的配制方法;

曲蘖第十七:讲酿酒、酵母剂制造技术;

珠玉第十八:讲珠玉开采、加工技术。

崇祯十年(1637年)秋天,宋应星终于写完《天工开物》一书。当即,好友涂伯聚出资刊印了此书。这一年,宋应星正好50岁。

《天工开物》全面地总结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它象一棵结满果实的大树,向四面八方撒播开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