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顺利实施

顺利实施

滨国领地大概有大唐领地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人口只有五百多万,不及大唐的六分之一。四个郡二十几个县,典型的地广人稀。

因诸国乱战、蛮族入侵,积贫积弱。如今一半的领地遇到大旱,百姓生存难以为继。滨国王廷愁容不减,整天手忙脚乱。

滨国国王王琦把圣旨上的推恩令看了又看,其向王诚询问:“王使节,你应该知道本王乃是一脉单传,这个推恩令,就没必须实施了吧!”

“按你和当今陛下的关系,你应该叫我一声皇叔吧。没必要藏着掖着,本王已年近古稀,再把滨国分裂,如何面对泉下的祖辈!说说陛下的意吧。”

“王叔,如今滨国的国情如何?百姓生计如何?您比我更清楚吧。我就明说了,滨国的制度、文化、货币都与大唐不尽相同。”

“附属国和大唐的边境还驻扎重兵,加剧内耗。大唐和滨国,国内都内外交困,朝廷文武都紧衣缩食,可想百姓之难之苦。”

“推出推恩令和国策,就是要改变着大唐、滨国的困局。”王诚面带恭敬地解释道,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

王诚接着说:“皇叔,滨国本就是大唐的一部分,大唐皇族也是一家。推恩令是要改附属国为州郡,便于实施国策,强国富民,壮大大唐。”

“一统大唐全境,是时势所迫,也是天下大势。等大唐强盛了,打败齐楚,一统人族。让天下尽归大唐才是最终目的。”

“说的好!实施国策,本王不反对!改附属国为州郡,这个不行,分封乃祖制,断不可更改!国策本王派文武相关大臣陪着你一起实施,此事完了你就回唐都吧!”国王斩钉截铁的说。

王诚有些无语:“王叔,附属国不改为州郡。统一文字、统一制度、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就很难实施,边境上重兵也不撤回。只实施国策,也是杯水车薪,改变不了时局!”。

“撤兵也可以,就是推恩令不行,不必再言!王使节一路车马劳顿,你先回驿馆休息吧,本王和大臣也商议一下。”滨国国王王琦盐油不进的回答道。王诚躬身施礼退走。

滨国国王王琦:“诸位爱卿,关于推恩令和大唐国策,大家都议一议吧!”

殿下文武大臣都在积极地讨论着,不断的有大臣进言,大部分的文武大臣都和滨国国王王琦唱起反调,只有一小部分支持滨国国王王琦,也惹得老国王王琦勃然大怒,怒目圆睁。

“要你们有什么用!不要再说!退朝!”滨国国王王琦大发雷霆地喊道。

月如钩,勾动着滨国所有人的心弦。夜微凉,安抚着所有人那颗燥热难安的心。一阵微风拂过,拂平了所有苦难人脸上皱起的眉头。让大家能在乱世困苦的夜里安然入眠。

在皇宫后宫慈宁宫中,王妃董氏在雕龙刻凤玉案后坐着,一头白丝用蝴蝶步摇浅浅倌起,额间一夜明珠雕成的紫蝶。

身穿淡黄丝绸衣,绣着雅致竹叶花纹的红色滚边,一脸慈祥地看着小玉兰楠木桌后的王诚。

王妃董氏暖人心扉的声音:“诚儿,你说的我都懂,都是一家人。陛下也是为国为民的好皇帝,家和万事兴。”

“听说你儿子还是一个小圣人哟,有时间我要见见,到底是个什么模样。我一会儿劝劝大王。你放心吧。”

“王妃,先不要急着劝大王,等我和王子王弼时聊过以后,我们一起劝,那样把握更大些。”王诚脸带恭顺,暖声和气地说。

王诚和王妃董氏闲聊着,王妃董氏时不时发出大笑声,不断询问着什么,王诚也不紧不慢的回答着。

王妃董氏还不断劝王诚喝酒,旁边站着一个身着粉色的宫服,衣服上绣着一枝含苞待放的桃花的靓丽宫女,不断给王诚添酒......

翌日,太阳像个大火球,火辣辣地照射着大地,绿树浓荫的大街上,一阵暖风刮过,让过往的行人能感到那么一丝丝凉意。王子府外两个士兵有些无精打采地在府门口站岗。

王诚走到府门前,拱手施礼,和声细语道:“大唐御史大夫王诚拜访王子,还请通报。”

一名侍卫回道:“大人,你稍等,我这就去禀报!”,转身进府而去......

“王子,你认为推恩令是否可以顺利实施,此乃大唐建朝以来最难时最重要的改制,关系大唐国运。大唐盛,人族兴,天下兴!”王诚诚信地道。

王子王弼时,一身玄色衣裳,精细的滚边刺绣,那衣袂仿佛能够无风自动,给他偏偏增了几分神采。

王弼时端起酒杯向王诚举起,饮完以后:“诚弟,道理我都明白,父王同意了吗?他不点头,我支持大唐也没用。要是母后同意,还有可能。”

“王妃那里,我昨夜沟通过了,她已经同意了。只要你点头,我们三个一起劝,此事可成!”王诚胜券在握地对王子王弼时说。

刚把王诚送走以后,王子王弼时哈哈大笑,不知道是能压自己父王一头而减少一点“怕老子”而高兴,还是大唐即将兴盛而高兴。

两日后,老王妃在后宫慈宁宫设私宴,老国王王琦、王妃董氏、王子王弼时等一众王族亲贵,宴上老国王王琦一开始不断摇头,王妃董氏一遍给老国王王琦添酒,一边劝说着。

王子王弼时时不时插话劝着,偶尔也有王王贵胄说着劝着,王诚有时说几句劝说,最后王诚一遍双手比划着,一遍激情地演说着。

老国王时常点头,也一遍激动地喝着酒,一遍回忆着什么,虎目含泪,突然咳嗽了起来,王妃董氏轻轻地拍着老国王王琦的后背顺着气......

老国王王琦最后说道:“本王年事已高,你们描绘了一副波澜壮阔、如诗如画的美化画卷,不知道本王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了!本王同意了!别忘了你答应我的!”

“皇叔,大唐年内必一统。今明两年修养生息,后年我儿将亲自开启一统齐楚的征程!”

“我儿意在上仙门修行之前,尽可能的一统人族。不只是您激动,当时武威陛下初听是,那也是惊喜万分!”王诚心中得意无比,却神色镇定自如地说。

“如时间允许,本王在边境,等待小公子的到来!明天本王开始实施推恩令和国策等一系列大唐所有政令。请静待佳音!”老国王王琦拍着自己胸脯对王诚保证。

王诚心想:还是龙儿说的对,老国王王琦虽顽固不化,但做事向来干净利索。一旦改变,就会迅速实施,所有政事都会很顺利。

三天后,所有政事要务都结束了,留下执政人员,拜别老国王王琦、王妃董氏、王子王弼时等一众王族贵胄。王诚带随行人员回大唐交旨了。滨国正式纳入大唐版图。取消国号,只有州郡,通告天下......

翌日,大唐皇宫朝事殿上,王诚振奋地大喊:“陛下,滨国已取消国号,改国为郡县,通告天下了。国策政令也在各个郡县实施。圆满的完成任务。前来交旨!”

“好!好好!好好好!滨国已纳入大唐版图,只剩边成国了。大唐振兴有望!祖宗庇佑呀!上天庇佑呀!”武威陛下王辉盟有些亢奋,语无伦次地说。

武威陛下接着说:“王诚乃朕结义兄弟,出使滨国有功,加封文王兼御史大夫,赐黄金千两,锦缎五百匹,东海夜明珠两颗。”

“微臣多谢陛下赏赐!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王诚跪谢道。

“王弟,请起!多日劳累奔波,你辛苦!赶紧回家看看吧。退朝!”武威陛下王辉盟有些心疼地对风尘仆仆的王诚说。

王龙晓在书房中紫玉案边坐着,拿着一本《太谷兵法》,正看得津津有味。其母梦兰拿着狼笔在金丝楠木书桌上练字,一撇一捺都充满神韵。书房门口站着俩个秀美的丫鬟。

王诚回到府中,偷偷地来到书房门口。丫鬟躬身施礼,丫鬟刚要开口,王诚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

其走路轻轻地没有任何声响,走到王龙晓面前,小家伙悄悄地指了指其母梦兰,梦兰在宣纸写上:“上善若水任方圆”七个字,字飘逸清秀,姿态横生。

“梦兰姐,写的不错,淡雅娟秀,行云流水!”王诚低声夸赞道。

梦兰惊喜地怒骂:“回来就回来把,还吓我,想讨打呢!我什么水平,自己不知道吗?我比不过你,你比不过我们龙儿。出使还顺利不?”

“一切都如龙儿所料!丝毫不差!龙儿真乃神算!”王诚举起大拇指惊叹道。

“父亲,你封王了吧,赏赐也不少吧。您是不是该分给我点好东西?”王龙晓胜券在握地问。

王诚恭敬而无语道:“承陛下恩宠,封我文王。赏黄金千两、锦缎五百匹、东海夜明珠两颗。龙儿想要什么?龙儿尽管说!”

“父王,黄金千两、夜明珠都给我,我要开酒楼、商铺、客栈!现在小墨吃的是越来越多,快养不起了。”王龙晓合上书卷站起来,一边无赖地摊了一下双手,一边解释道。

小墨无语地翻了翻白眼,还发出“呜呜,呜呜,呜呜呜”的声音......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