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作弊

沈涛:(笑)别怪我没跟你说啊,跟着我是会受苦的。鲍鱼没有,只有馒头。

杨小幂:怕你啊!都说好风雨同路的。

沈涛:那好,买油纸伞的钱是够了,那就一起撑着走吧。

杨小幂:(轻声)约定好了,要一起吃到老,玩到老。

沈涛:(温柔)好,吃到老,玩到老。

试镜室里,虽然是三个人一起试戏,可不能真的拿一段戏份就让她们三个演。

在三人分别进行了单人性格表情,等基本功演艺之后。

李国立就给了他们一个,两两分组的场景。

上面这段,正是剧里林月如和李逍遥第一個约定。

也是两人感情升温的一段戏。

从表演角度来说,这是非常难的一段。

毕竟演员要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上来就演艺高潮部分。

没点剧本理解和演艺功底,想准确把感觉演出来是很难的。

因为这种文戏,没有特别的定式,只要情绪和感觉对了,怎么演都行。

可如果没有那种感觉,那怎么演也都不对。

可以说,李国立选择这一段作为试戏的标准,无疑是有着刁难新人演员的意图。

然而,他不知道,如今的杨小幂和沈涛,正是处于感情升温的阶段。

就像沈涛之前说的,他们基本不用揣摩人物心境,只要把把自己代入进去,就能很好诠释这段剧情。xuqi.org 海豹小说网

更何况两人才刚刚合作完《北京童话》,那种表演的默契还在。

又有着沈涛这个编剧做引导,这段在别人看来很难的戏,在他们这里真就如喝水一般简单了。

“这两个都是新人?”

麦贯之瞟了一眼手中沈涛和杨小幂的资料。

又看了一眼站那里的两人,有些诧异的向一旁的吴锦源问道。

他之前一直在跑外景,刚回公司不久,知道最近因为选角的事情,剧组内部闹的有些僵。

尤其听刚才李国立的话,这次试镜新人,完全是迫不得已的。

可现在虽然只看了一段表演,却让他产生了一丝错觉。

矛盾已经到了这种程度了吗?

表演这么好、这么有潜力的在他们口中却是新人。

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这样一段有难度的戏,随手就能来?

“确实是新人,两人前面都只出演了两部戏,只是上一部戏两人演的是情女。”

吴锦源着重将资料上的《北京童话》点了点。

那意思也很明显了,这段对别人很难的戏,对两个刚演过情女的人来说,真的不算太难。

“就算这样,也很难得了。”

“嗯,很有李逍遥和林月如的感觉。”

吴锦源没多说,可他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最近试戏了不少人,抛开新人的成分不谈,这两个站一起,还真有那么点感觉。

一旁的李国立没说话,看他的表情,虽然还是很不以为然,可心里也多少已经有些动摇了。

有明星固然重要,可很多时候真正好的戏,也能戏保人。

如果说前面几人对这两人的表演还只是肯定的话,那么当谢崇辉看完后,眼里有的只是藏不住的欣喜。

当时在过道的时候,他对杨小幂的感觉,还只是性格很像,和沈涛一起很适合。

那么当她换上服装画上妆,在说着剧本里的台词。

就真的有种林月如走进现实的既视感。

“沈涛,你是不是给她私下补课了啊,这么快就能把台词人物理解得这么好。”

见这段戏演完,都没有人问话,姚仙就主动打趣起了沈涛。

“沈涛你这样可不行啊,有作弊的嫌疑啊。哈哈哈。”

姚仙说完自己都笑了起来。

“哈哈哈~!”

其他几个知道沈涛是剧组编剧的人,也跟着笑了起来。

虽然这个场合比较严肃,可某种程度来说,沈涛是剧组自己人,自然不用那么一本正经。

然而李国立和麦贯之几个根本不知道的人,看他们笑得开心,却是一脸懵逼。

怎么?这人还有其他身份。

倒是吴锦源也跟着笑了笑后主动解释了一句。

“沈涛是联合编剧之一。剧本里有关林月如和拜月教主的几段改编就是他的意见。而且最后两集的分镜头剧本也是他做的。”

李国立虽是制片人兼导演,可前段时间一直在忙着沟通选角的事情。

沈涛这种小事基本是联合导演吴锦源在处理。

所以他知道的也就比别人更清楚些。

“他还是编剧?”

听了这话,在场其他几个不知情的也都是一惊。

难怪刚才姚仙会打趣沈涛作弊了。

编剧亲自下场演戏,这不是作弊是什么。

论剧本理解,这个时候还有比他更深的演员吗?

想到这里,不少人看向沈涛的眼光就不一样了。

拍戏是个非常繁复的过程。

除了道具人员调度,最复杂的是演员要在演戏的过程中,不断去找剧本人物的感觉。

有些戏疯子,更是会把自己人物揉碎了搓圆了,融进自己身体里。

正常情况下,剧本开拍之前,演员最少要花3-6个月的时间去理解人物,并代入人物。

就像沈涛和杨小幂去医院体验生活一样。

强如红楼那种剧组,更是会花几年时间,从礼仪形态、琴棋书画各方面一点点的进行培训,让演员一点点的代入人物当中去。

而仙剑因为各种问题,留给演员的时间一共也不到一个月了。

这还是在立刻就能确定演员的情况下。

如果现在不能确定,留给他们理解人物的时间就更低了。

上一世,仙剑之所以拍了整整七个月,除了奔波多地取景,最大的问题就是主角进组比较晚。

都已经开拍半个月了,最终主角才定下来,根本没时间通读剧本去理解人物。

当初很多时候几位主角都是白天拍戏,晚上去找编剧一点点的讲解下一场戏。

搞得人困马乏不说,拍摄过程中都还在不断找感觉。

往往一幕戏,要拍很多条才能过。

最终制作费更是从原定的四千万,涨到了六千万。

超支严重不说,还差点把唐仁给拖垮了。

可就是这样,仙剑还是成功了,只能说仙剑是真正踩中了时代的脉搏,开创了仙侠古偶这样一个流派。

这样一部戏,只要制作不是太失水准,那么成功是必然的。

只是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存在,李国立心存疑虑也是正常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