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魏府密商

被乌云笼罩的京城,黑夜与白昼的分界已然不太明显。就在一片昏沉沉的天色中,钟楼的钟声开始一声接一声的在空中回荡。随着钟声,嵌在厚重的城墙上的数座城门,吱吱嘎嘎的响着缓缓的开启。大明帝国的都城,便在一片嘈杂之中迎来了一个暗淡而闷热的白天。

京城钟鼓报时,自有一套严格的规矩。每日夜间,从定更时分开始,位于京城中轴线上的钟楼鼓楼就会击鼓鸣钟报时。初更时分钟鼓齐鸣,之后从二更开始至四更截止,则只敲钟不击鼓。再到五更又被称作亮更时,会再次击鼓鸣钟。

每次钟鼓报时之时,击鼓和敲钟的方法完全相同,十八声为一段,三段为一遍,敲击两遍,共记一百零八下。这也便是京城中人俗称的: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的由来。

每天在定更鼓声响起之时,各个城门便会关闭,内外交通中断,城中亦会慢慢安静下来,所以京中人称定更鼓为“净鼓”;亮更时,钟声响起城门开启,一天的繁闹由此而始,所以又被称为“闹钟”,也有人据此称呼每日的这两次的钟鼓为“晨钟暮鼓”。xuqi.org 海豹小说网

这段时间,京城中沉闷的天气,让大部分人都觉得有些提不起精神。但对于斗升小民来说,生活却总还要继续。在每日所需的米粮柴油的鞭策下,即使再疲再懒再没精神也要拼力奔波。在每日城门开启之后,早早就等在城外的一辆辆满载着蔬菜肉食的车辆,便吆喝着涌进城市之中,刺激着巨大的城市再次繁杂喧闹起来。

不同于整日奔波的小民那几乎一成不变的生活,这段时间京城中的大小官员们的作息却有了不小的改变。由于天启皇帝的病体日渐沉重,早朝已经彻底的停了下来。由此,官员们也就省去了‘朝房待漏五更寒’的麻烦。每日时辰到了,只需身穿常服去到各个衙门中当差办事即可。

今日,正当京中的大小官员慢慢悠悠前往各自衙门之时,一名身穿红袍的中年官员却在几名仆从的护卫下,骑着骏马急匆匆的跑进了离皇城不远的一条胡同。

马上的这名中年官员头戴乌纱帽,身穿团领衫,腰系束带,胸前背后缀着仙鹤补子,赫然竟是当朝一品高官。

蹄声纷杂,很快一行人便停在了一间高大的门楼前。在随从的搀扶下,中年官员翻身下马。随手将手中的缰绳扔给身后从人后,踏着石阶,快步向那扇朱红大门走去。

就在他刚刚走到门前之时,大门便被人从内侧打开。开门的家人躬着身子满脸堆笑施了一礼,将他迎进了大门。

在那名家人的带领下,中年官员穿过层层院落回廊,径直的向着这座豪奢府邸的花园走去。

此处府宅的花园,面积广阔花草繁茂。在其中竟还有着一片面积不小的池塘。池水碧绿,微波荡漾。围绕着池塘四周,植着一颗颗怀抱粗细的垂柳。而在那一泓池水之中,则建有一座宽敞华美的水榭。一条汉白玉为栏的白色石桥在绿波荡漾的水面蜿蜒,将水榭与岸边相连。

中年官员随在那名家人的身后,穿过池塘中石桥来到那座精美的水榭门前。

家人在水榭门旁停住了脚步,先是对着中年官员笑了笑,而后弯折身子对着门内轻声说道:“老爷,崔呈秀崔本兵到了。”

“嗯。。。。。。进来吧。”水榭中有人说道。

“是。”那家人躬身应着。而后伸手轻轻的推开了那道雕刻着精美花纹的木门。

兵部尚书崔呈秀客气的对那名家人点点头,而后伸手正了一下头上的乌沙,又掸了掸身上的尘土,这才毕恭毕敬的踏进水榭的大门。

由于水榭四周,那一扇扇巨大的木窗上都镶嵌着透明的玻璃,所以这间宽敞的水榭中并不显得昏暗。

此时,在这座装饰奢华的水榭之中,已经坐着三个人。一名面白无须,身材魁梧的老人穿着一袭月白色道袍,仰着脸躺靠在居中的紫檀木榻上,手中还缓缓的摩挲着一串由润泽无比的美玉制成的佛珠。

在这老人左侧,高背官帽椅上,坐着一名身形瘦小的老年太监。即使坐在椅子上,这名老太监双肩也微微的缩着,似乎随时都想将自己隐藏着阴暗之中。他的脸干枯瘦长,皱纹堆累,两道长长的白眉之下,一双不大的眼睛正似睡非睡的眯着。

在这名老太监对面,原本端坐着一名身穿黄色飞鱼服的三十岁左右健硕男子,不过,当他看到崔呈秀进来时便已经站起了身。这名男子圆脸黑髯,面色英武,只是一双细而长的眼睛和不断游离的视线,将那股英武冲淡很多。

崔呈秀走进水榭大门,视线在屋中飞快的一扫便垂了下来。他向前疾走两步,一撩袍服恭恭敬敬的跪倒在地,口中报道:“兵部尚书崔呈秀拜见千岁。”

听到崔呈秀的话,仰靠在中间榻上的那名道袍老者呵呵的笑了几声,这才在榻上坐了起来。那只攥着碧玉佛珠的手随意的抬了抬说道:“起来,起来,哪来的这样客气啊。哈哈。”

“谢千岁!”虽然那老者说的随意,崔呈秀还是一丝不苟的施完礼才站了起来。这时,那名瘦小的老太监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同那名健硕男子分别和崔呈秀见礼。

站起身和崔呈秀见礼的老太监便是司礼监掌印大太监王体乾,那名身穿飞鱼服的壮年男子则是前兵部尚书田乐之孙,大明左都督掌锦衣卫事的田尔耕。而此间的主人,那名盘坐在榻上的魁梧老者,便是司礼监秉笔提督东厂被人称作九千岁的大太监魏忠贤。

看着三人相互见礼,魏忠贤有些不耐烦的挥了挥手说道:“行了,行了,都是自己人。扯什么淡,坐下说话。”(作者注:扯淡一词古既有之,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里,就有一句“无事消闲扯淡”,说的就是没事扯闲篇的意思。据研究为此语明代市井俚语。)

听到主人发话,三个人便纷纷落座。魏忠贤等下人们将茶摆好后,便将所有的下人们统统赶了出去。很快,水榭之中便只剩下魏忠贤等四个人。

魏忠贤从榻上下来,趿着鞋走到水榭的窗边,抬眼看着岸边的那些柳树,嘴里说道:“老王,你先说说,那件事怎么样了?”

“好。厂公,我昨儿,天擦黑儿的时候,去坤宁宫问过了,皇后娘娘依旧是不同意。”

“哦?”魏忠贤挑了挑浓密的眉毛,转头看向说话王体乾。

王体乾那张干瘪的嘴轻轻撇了撇说道:“皇后娘娘说了,答应不答应都要死,还不如不答应的好。”

“嘿,她倒是聪明。”魏忠贤说道。

此时,一旁的田尔耕眼珠一转接口说道:“千岁,何必和她费这个事。只要在敬事房改个留档,是与不是还不是咱们说了算?”

“呵,田都督说的倒是轻巧啊。”魏忠贤转过头瞟了田尔耕一眼,田尔耕连忙从座位上站了起来。魏忠贤摆手让他坐下,“这是件大事,要是没有皇后的配合,绝难做成。别忘了,京城中除了我们还有那帮子勋贵们。别看他们一天到晚的除了捞钱就是占地,屁事不干。可是这皇族延续的事就是他们的肺管子。一个弄不好会出大乱子的。”

听到魏忠贤的话,田尔耕有些尴尬的不再说话,崔呈秀则慢慢的点点头,而一边的王体乾微眯着双眼坐在那里一动不动。魏忠贤的视线从三个人的脸上慢慢扫过,眼睛微微眯了眯。他慢慢的走回榻前盘腿坐了上去,端起茶碗喝了口说道:“既然皇后不同意,那这件事暂且停一停,准备出来的那几个人,也先找个地方先养起来。叫你们过来是有另一件事。今天一大早儿,从内阁那边传过来一个消息。。。。。。”魏忠贤慢悠悠的说着,“昨天晚上皇爷醒了。而后,便急招内阁黄立极、施凤来进宫,让这二人在病榻前拟了遗诏,要将大明的天下传给信王。”魏忠贤说完将茶碗放在桌上,目光烁烁的看着三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