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原来你是这样的杜甫

第二天,林正阳没有去找黄荣轩,

这次来蜀都有自己的计划。

来到了蜀都,诸如熊猫世界之类的地方可以不去,反正榕城也有。

不过诗圣杜甫的家,还是要去游览一番的。

早上还有一点时间,林正阳准备先去游览一下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蜀都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蜀都时的故居。

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林正阳站在杜甫草堂门口,望着杜甫草堂的宽大的中式大门,暗想:

【老杜这房子可以啊。】

林正阳一个人游廊,买了门票以后,也没请导游解说,自己溜溜达达慢慢闲逛。

穿过大树环绕的过道,

进入诗圣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堂中央矗立着杜甫的全身立像。

只见杜甫瘦骨嶙峋的耸立着,申请庄重,双眼眺望远方。

林正阳就静静的站在塑像前方,注视的杜甫。

诗圣杜甫,小学生都读过他的诗,但是林正阳万万没有想到老杜居然瘦成这样。

如果按照塑像的体形,老杜的体重不会超过80斤,甚至不到70斤都有可能。

【这老杜瘦的厉害啊,就不知道是不是艺术加工的。】

林正阳边走边嘀咕,继续往里走,刚好遇到有导游给其他游客讲解,介绍杜甫的生平。

林正阳跟在一旁,蹭听导游讲解,

听了讲解才知道,原来杜甫还是一个官二代,祖上相当阔气,妻子是来自清河崔氏,是著名的名门望族。

能够娶到清河崔氏的女儿,老杜自家的家境自然也差不到哪里去,少年时代也曾经意气奋发过。

老杜成年以后因缘际会、屡试不第,进而郁郁不得志,最终变成一个愤青,加上时局变化,时运不济。

杜甫在青年时期困居长安,境遇就很惨,远没有与后世人们对他的评价“诗圣”相匹配的待遇,更不用说和与他齐名的“诗仙”李白相比。

诗仙李白,获得过唐玄宗的接见,高力士为他脱鞋,妥妥的大唐顶流明星的待遇,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

而老杜,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却始终找不到伯乐,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着贫困的生活。

杜甫在长安的生活贫困到什么地步呢?

他的小儿子饿死在长安。

是的,你没看错,

堂堂诗圣的儿子,饿死在长安城里。

杜甫的《百忧集行》,可以侧面反应出当时家庭的惨状: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这首诗也基本反映了杜甫的一生境遇变化,年轻的时候生活富裕,老来连儿子都养不活。

这让林正阳感觉非常不可思议:堂堂诗圣,居然沦落到这个地步。

可见他在当时境遇有多差?

同时也让林正阳感觉有点无法接受,感觉杜甫的遭遇除了时局变化以外,也有他自身原因。

再后来就到了安史之乱,好不容易被皇帝任命左拾遗,好歹也是皇帝跟前的近官。

结果又因为救一个眼高手低的同僚,把自己的官位搭进去了,官没当多久就被免职了。

安史之乱后,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蜀都。

在当时蜀都太守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这就是杜甫草堂的来历。

结果没多久,草堂屋顶就被吹走了。

于是有了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首诗,中学课文里面有,林正阳还有一点印象。

只是没想到是这种困难艰苦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林正阳感叹到:

【啧啧,老杜运气有点差啊,蜀都老大罩着,居然自家房子的屋顶都被吹走了。

这时候写这首诗,感觉情商有点低啊。不明摆着说严太守没有照顾好自家吗?】

跟许多文艺工作者一样,当时不得志,死后才出名的。

只是杜甫这个落魄凄惨程度,貌似也只有梵高可以相提并论了。

游览完杜甫草堂,林正阳最后长长叹息了一声:

【原来你是这样的杜甫。】

--------

游览完杜甫草堂。

林正阳就回到酒店,用电脑查询蜀都周边的资料,

准备下一步计划。

在网络上查询,才发现蜀都几百年来一直有流传着张大王江口沉金的传说。

而且当地人确实还有几首关于张大王宝藏的童谣,其中就有: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

原以为这童谣是后人杜撰,无中生有。

没想到在另一个位面,真有人就在童谣所指的位置找到了沉寂几百年的宝藏。

--------

张大王是400多年前的农民起义军的一位重要领袖,在明末声势浩大,席卷全国的农民起农民军中,在历史上有过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领导的队伍卓有战绩,称雄一方,是推翻以旧王朝统治的重要方面军。

同时还是李闯王大败后,重整旗鼓的重要臂膀和支持力量。

后人的评价是:骁勇刚毅,慓悍顽强,又多谋善战,机诈幽默。

当然,一些野史逸闻上,还记载了张大王的其他事件。

比如,张大王不但残忍,而且还花样繁多,他甚至做了一首“七杀诗”来证明他的杀人理论: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并且还刻在了他的墓碑上。

还说,在短短的两年内,原本拥有百万人口的天府之国竟被他屠戮到只剩八万人口。

以至于后来,清军进入四川,看到此等惨状,只能将湖广的人口迁到四川,以弥补在大屠杀中四川的人口损失,恢复四川的发展。

但是实际上,张大王的墓碑上并没有这首诗。

--------

林正阳在《神医奇功秘方录》中,最后一页看到的手绘藏宝图,

那位老兄信誓旦旦的写着,那是张大王的最后一支残部,逃入南越的藏宝图。

新人新书求收藏,求推荐票。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