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谁能相害

平阳之南,驰道之上。

庞大的迁徙队伍首尾相连,两千余台粗陋雪橇缓缓向南。

每台雪橇用了四匹马,前二后二拉着装载帐篷、粮食、草料之类。

每个雪橇再运输四五个人,堪称绰绰有余。

运力很是充足。

赵云不喜欢驾御雪橇,他乘马而行,骑乘战马时他会有一种安全感。

随行骑兵监察迁徙队伍,警惕、提防着乌桓俘虏。

乌桓俘虏已经解除了武装,可为了防寒,他们穿了数层皮衣、毡衣,防护效果如似皮甲。

为保证乌桓俘虏顺利抵达,这次文聘所部也一同返回荆州。

双方合在一起,有荆州兵、赵云本部兵接近三千人,乌桓俘虏五千人,马八千余。

后面的雪橇上,庞统裹得跟个熊猫一样。

他头戴双层鹿皮柔软大帽,皱着眉头专注计算着什么。

敏锐的直觉告诉他,雪橇极有可能改变今后北方的冬季战争。

雪橇也不算什么离奇东西,鲜卑人、乌桓人、匈奴人就见过原始雪橇。

现在一个问题摆在庞统面前,马拉雪橇运输效率与车辆相比,哪个更高?

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那就是马匹驮运的效率是最低的。

不需要计算什么,这是庞统的生活常识。

如果马拉雪橇的综合效率追平车辆,那就要对关中保持最高的警惕。

以黑熊、关中兵爆发的战斗力,未来几年时间里,周边诸胡恐怕会沦为柴薪,被关中采伐一空。

汉匈相处四百年,对方有什么弱点,基本上心知肚明。

冬季时的诸胡,才是最虚弱的。

虽说人马经过秋季的滋养算得上膘肥体壮,可冬季诸胡迁徙营地、躲避战争的成本代价太高了。

一拳打过去,诸胡往往只能硬接。

庞统越是思索越是感到难缠,想要抵消、压制关中兵的运输优势,那必须改进、升级现有的车辆,提升到雪橇两倍以上。

但车辆改进,关中也能效仿。

对方更有畜力优势,未来陆运效率只会比中原高。

不过己方在荆州,就算降大雪,积雪消融的也快,不会积攒厚重的冰雪,对方雪橇最多在南阳逞凶。

想要遏制关中对荆州的蚕食,只能大力发展水军,依托汉江天险,以坚城抵挡关中兵锋,再以绝对优势的水军进行补给。

所以荆州想要对抗关中,自己应该专注于筑造新城。

特别是襄阳城,必须增筑、改进!

庞统找到应对思路,渐渐回神,就见行进队伍稍稍停滞。

很快前方几百步外一台雪橇脱离队伍,附近十几名骑士驱马靠近,将发疯的一匹马杀死后,缺马的雪橇就剩下三匹马,只能停在马尸旁边。

驾车的乌桓俘虏们下车,分解马尸,倒除马粪后,这台雪橇车装载马肉再次汇入后续的队伍里。

队伍沿着汾水东岸持续南下,又拐折向西。

行到正午,延绵十余里长的迁徙队伍停下,开始喂马。

庞统也下车活动身体,来到汾水岸边,这里两岸结冰快要聚拢全封河面。

艰难解开一条隙缝,庞统背风站着,控制着企图画画,完毕后整个人轻松许多。

后面雪橇车上的习祯快步走来,看了眼庞统浇注的成色后,也开始放水:“听说龙门津大河封冻,才让我们转向走龙门。”

习祯快速扎好腰带拍拍皮袍,却问:“兄长,可有意去看壶口?”

“可惜不是时候。”

庞统叉腰面向西北方向,到处的冰雪让他忍不住眯眼:“不过来都来了,不去看一下,难免悔恨。”

习祯听了呵呵发笑,这时候周围几个荆州士人也靠近,结伴离开河岸返回雪橇车队。

庞统见有人搬挪雪橇进行防风,用携带火种引燃了木柴。

木柴都是迁徙途中搜集到的,汾水南岸的稷王山区域山林密集。

空雪橇过去,一会儿就能砍伐枯木拾捡干柴装满一车。

二三百车,足够夜里照明、沿途休息时烧水。

雪橇车围圆,庞统这二十几个人士人进入,都背倚着雪橇,面对着中间火堆而坐。

没有风吹,当面两三步外燃烧的火焰立刻让庞统冻红的脸颊感受到了暖意。

他脱了鹿皮手套,抬手烘烤,就听身边一人问:“长安正誊抄蔡公遗书,诸位是想就此返乡,还是留在长安?”

庞统闭上眼睛准备小憩,就听对面一人询问:“庞功曹如何看蔡公遗书?”

“我?”

庞统坐正身子倚着雪橇,这里司州雪橇挡住了各种积雪,他的眼睛也舒服了一些。

环视一圈,见这些士人普遍二十多岁,小的几个人十七八岁。

想了想,庞统就说:“我身负公职,受命来关中公干,自然是要回归复命。至于诸位,以我看来,更应该以学业为重。诸位中亦有身负官职者,但都职位卑微,不值一提。”

见一些人意动,庞统感觉习祯想说话,扭头去看,习祯就问:“我等身无余资,兄长可有良策?”

庞统想了想就说:“钱粮是大事,诸位若是想暂居长安,不妨向镇北幕府借贷。明年丹水漕运开启,诸位家中可运粮帛北上,抵充借资。”

习祯听了点着头,五万金采购计划已经陆续开展。(www.)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