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忘了婚期

冯盎并非没见过世面,辽东之战的时候,冯盎见过隋朝指挥百万军队作战,是何等的声势浩大。

所以冯盎很清楚,他麾下的这几万兵马,几个郡的地盘,在真正的中原枭雄面前,其实根本不够看。

冯盎很清楚,以他的实力来说,进攻不足,自保有余。

既然这样,那还是选择尽可能的独立,然后依附其他大势力好了。反正以冯家在岭南的影响力,不管将来谁坐天下,都得好好拉拢冯家。至于去争天下,冯盎很清楚,自己没那个本事,冯家也没那个本事。这期间虽然也有人曾建议,让冯盎领兵出岭南,去中原争夺天下,或者自立一国,效仿当年的赵佗。但面对这些建议,冯盎却全部拒绝了。

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冯盎的选择是对的。

此后的几年里,中原大地上风起云涌,大唐逐渐横扫天下,统一了整个中原。隋末各大势力之间的战争,动辄十万人甚至几十万人参战。

以冯盎麾下这几万兵马,若是扔进去的话,还真不够看。

不过,正是因为冯盎足够聪明,始终不出去争天下。

在大唐横扫天下期间,冯盎也没有和大唐发生任何冲突。

而岭南地区,也在冯家的治理下,井井有条,成了乱世当中难得的一块净土。

武德五年,随着林士弘战败,大唐开始逐渐统一南方。这个时候,大唐方面向原本臣服于林士弘的冯盎,递出了橄榄枝。面对大唐的招揽,冯盎并没有拒绝,而是欣然接受,直接归降了大唐。

此后,李渊封冯盎为吴国公,后又改封为越国公,仍然辖制原本控制的岭南之地。

虽然投降了大唐,但冯家在岭南当地,还是当之无愧的霸主,冯盎还是无冕之王。

不得不说,冯盎的选择,还是很聪明的。

但是这些年,因为冯盎和当地的俚人战斗,很久没有入朝参拜,大唐很多官员,都说,冯盎要造反,劝李世民派大军征讨。然而李世民却在魏征的建议下,只是派使者前去问讯。

恰好南山集团,此时向岭南伸出了橄榄枝,想要进军岭南。

这是谢昭的主意,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岭南的重要性。

这里可以直通大海,更有数之不尽的宝藏。

只不过,现在的大唐君臣,并没有这种远见罢了。

冯盎很识趣的表达了一下自己的诚意,所以他派遣了自己的长子冯智戴,即将来到长安。

冯智戴来长安的目的很明确。

一,表示岭南的臣服之意,绝无二心。

二,与南山集团建立友好的合作。

大家都是“南”字头的,合作一把,才能共同进步不是?

“这是好事。”谢昭大笑道:“集团要洞庭湖,要入海口,只要满足这两样即可。”

郑观音笑道:“那么集团要付出什么呢?”

“蔗糖、干果、皮毛等岭南特产的制作方法,岭南的基础建设,冯家入股南山集团的资格。”

郑观音一愣,皱眉道:“多了吧?”

“多乎哉?不多也!”谢昭摇头晃脑,悠悠道:“南山集团要往外走,而不是一直在大唐境内,海外有香料岛,岛上尽是香料,无人采摘,海外有宝石岛,岛上宝石就露在外面,无人理睬,海外有银山,稍稍开发,就能获得足够大唐用千年之久的白银,无人问津。”

郑观音面前浮现一幅幅画面,跃跃欲试,“子慎,你那副世界地图呢?再给我看看。”

“夫人,你手里的平板,这些都有,内容十分详尽。”

郑观音连忙取出平板,搜索一番,终于找到了地图。

她在地图上搜了“银山”两个字。

石见银山!

“倭国!”郑观音惊喜不已,道:“不远啊!”

“是啊,不远。”谢昭感慨不已,说起来倭国虽然狂妄,但是这座银山,给了他们底气。

石见银山开发最巅峰的时候,达到了世界白银产量的三分之一,而且一直都没有开采完毕。

当真是造化玄奇。

中原固然地大物博,但是有些东西,它就不产,黄金白银,还是海外居多。

所以,夺取这些东西,自然是责无旁贷。

你们发挥不出来金山银山的真正用处,那就交给大唐吧!

“给了!”郑观音兴奋道:“区区一些利益,交给岭南就是,到时候借助冯家的船队,咱们就发财了。”

谢昭摇了摇头,道:“夫人,冯家的船队在内海航行倒是尚可,一旦到了真正的大洋中,他们的船也不行,这船队啊,咱们得自己想办法,这也是某要入海口的原因所在。”

郑观音不由大为佩服,旋即又有些担忧,道:“海船制造,咱们没有经验啊,那些工匠,不知道需要琢磨多久呢。”

这就是投入了,技术的变革,需要一定的时间发酵。

不过这对谢昭不是问题。

“无妨,到时候某自有办法。”

见这些这么自信,郑观音立即就有了信心。

但凡谢昭想做的事情,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失败过。

谢昭,就是南山集团的底气所在。

“夫人,长安至洛阳直道的事,迫在眉睫,宜早不宜迟,岭南的事情,今年明年也要开展,还有银行诸般事宜,您一个人能忙的过来吗?”

郑观音笑道:“我一个人自然不成,你又不愿意做这些琐事,所以年初的时候,我就开始着手培养人手了。

银行的事情已经走上正轨,接下来就是复制粘贴的事儿,很简单,只要有经验就不难。

直道的事儿,我倒是可以负责一二。

至于岭南,我觉得可以交给恪儿。”

谢昭犹豫了一下,道:“恪儿年纪太小了些吧。”

“小才好。”郑观音笑道:“因为年纪小,就算是做事出格一些,也不会有人怪罪,与耿国公交手,年纪小还可以耍赖皮。

更何况,恪儿身份尊贵,耿国公乃是两朝之臣,恪儿乃是两朝帝胄。

他的身份去岭南,再合适不过了。”

谢昭一琢磨,还真是这个道理。

冯盎未必对前隋有多少忠心,对大唐也没有多少忠心可言。

他如今表示臣服,不过是为了保住岭南基业而已。

但是大唐绝不会坐视他坐大,这样下去早晚会起冲突。

派李恪过去,冯盎遇到利益纠葛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退一步。

这一步棋,简直实在是太妙了。

“夫人大才!”谢昭由衷赞叹,道:“那就让恪儿去岭南。”

郑观音得意非常,眼界不同了,格局不同了,做起事情来,自然是不同的。

别人或许会顾忌李恪的身份,但是她不在乎。

更何况,李世民也根本不在乎,孩子有出息了,他只会开心。

长孙氏是个大气之人,她也不会太过在乎。

毕竟,以李恪的身份,是不可能跟她的儿子竞争的。

这就是李恪的优势,谁都放心。

“这些先不说,你婚事将近,准备的怎么样了?”

郑观音关切的道:“我这些日子也忙,没有过问你的婚事。”

谢昭脑子一懵,完了,他把这事给忘了。

公孙洛许久没有来南山,他下意识的以为公孙洛家中有事,却忘了成亲之前,男女是不能见面的。

这里是大唐,可不是后世。

郑观音一脸无语,道:“十月初八就要成亲了,你竟然没有准备?”

谢昭正要争辩一二,郑观音大手一挥,道:“算了,男人都指望不上,左右最近我比较清闲,这事我来操办,你就安心等着迎娶新娘吧。”

谢昭大喜,谢过。

郑观音哼了一声,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道:“成亲了就是大人了,可不要再这么糊涂了。”

“一定一定!”谢昭拍着胸脯保证。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