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北京战起

第一一五章 北京战起

刘长佑,字子默,号荫渠(一作印渠),湖南新宁人,湘军重要统帅,他在湘军中的资历,比起曾国藩来还要老,湘军就是他和江忠源初创的。

他和江忠源是岳麓书院多年的同窗,他们的合作是从镇压李沅发起义开始的。1849年湖南李沅发起义,攻占了新宁县,杀死县官,队伍发展到两千人。举人出身、因前镇压雷再浩起义而得授知县的江忠源,组织团练抵抗李沅发起义。

刘长佑作为乡绅,自然是站在起义者的对立面来维护乡里社会的封建秩序的,故带着比自己小十二岁,实则是同宗叔辈的刘坤一,参加了江帮团练。在镇压李沅发起义的战斗中,刘、江意气相投,奠定了湘军的基础。

江忠源兄弟死后,他自然成了湘军元老级别的人物了,虽然曾国藩在湘军中独大,地位无人可以撼动,但是刘长佑依旧有很大的影响力。

所以,当满清觉得曾国藩的势力威胁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就将刘长佑这位湘军元老级别的人物抬了出来,担任直隶总督一职,和两江总督曾国藩抗衡。

其实,满清分化湘军这支中华最强大的武力的行动早就进行了,除了刘长佑之外,李鸿章的淮军和左宗棠的楚军也是其中之一。

只是满清想不到刘长佑这位原本应该是用来制衡曾国藩的人物,竟然会在这个时候出现问题,而且引发了对满清而言极其可怕的灾难。

八旗兵在中原惨败,僧格林沁部覆灭,统帅僧格林沁死亡的消息,向着北方传去,抵达直隶的时候,被刘长佑截住了。

这位深受满清信任的汉臣,在曾国藩等战友投降后,心中早就起了别样的心思,如果不是僧格林沁部盘踞中原,俯视天下,他早就选择投入太平天国了,而现在僧格林沁去死了,他自然不再犹豫了。

他如此选择,除了因为曾国藩等湘军已经投降,太平天国鼎盛之外,其实更重要是为了自保。

曾国藩投降的时候,刘长佑已经察觉到满清对他开始生疑了,不过他位高权重,手握重兵,不能轻动,否则可能将他逼反,满清才暂时忍住,而且他一向表现得顺从,对待曾国藩也装着对立的样子,并且将大部分的兵权让给僧格林沁,这样满清才没有对他如何。

但是现在僧格林沁已经死去,刘长佑在北方失去制衡的力量,而且有湘军这重身份在,满清还能容得下他?会不担心他和中原那些汉臣一样,投降天平天国?

满清恐怕会在第一时间,找一位满人取代他的位置,以确保京畿地区的安全。

其实不单单是刘长佑,在经历了曾国藩和中原汉臣大举投降一事后,满清对于汉臣绝对是警戒之极的,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就算罪名不足,也定然会采取行动。

汉臣人人自危!

刘长佑身为汉人,一开始为满清办事就有所怨言了,而现在太平天国鼎盛,为了前途他自然愿意投入强大的一方,而当他自认为身为汉人,现在在满清已经不能继续安稳的呆下去后,悄然反叛起来。

他将南方的消息封锁,带着自己的亲信部队快速开往北京,对满清的首都发动突袭。

当刘长佑兵临城下的时候,满清才反应过来,可是已经迟了,整个北京已经被刘长佑的部曲包围起来,火炮日夜轰炸,烽火连天,北京城危在旦夕!

……

北京城城墙之上,文祥一身戎装,指挥着北京城中的清军进行防御。

别看文祥平时文质彬彬,他可是当过步军统领,和兵部尚书之人,对于战事颇为精通的,在炮火声中神色平静,指挥若定。

而他旁边的恭亲王则大不相同,身上的护甲将他保护得密密实实,四周也团团围着亲信护卫,但是即便如此,他神色依旧苍白,眼中有惊惧之色。

这位历史上的贤王,对于政事还算精善,但是在军事上就不行了,虽然名义上统领有部曲,但也仅是让部下进行管理,对于军事所知有限,而且从未亲临战场第一线,所以向来锦衣肉食的他,在炮火声中充满了恐惧。

这比之当年英法联军兵临北京还要让他惊恐,毕竟英法联军还是有礼貌的,只要给出的利益诱人,他们就会将枪炮收起,露出绅士的一面,所以当年他签署了《中英北京条约》和《中法北京条约》等卖国条约后,英法联军可是没有对北京城发过一枪一炮,就撤退了的。

可是刘长佑这支叛军不同,他一来到北京城下,就二话不说开炮射击,大肆攻城,分毫和谈的余地都没有。

也是,英法挥军到这里,不过是为了商业利益而已,而刘长佑来到这里,则是为了满清的江山!

“摄政王殿下,这里危险你还是先回去吧。”文祥道。

恭亲王眼中挣扎了一下,当身边不远处被炮弹打到,几名亲兵当场惨死后,他终于抵受不住那支离破碎的血腥场景,点头道:“好!这里就交给文大人了。”

说起来,他这次前来城墙,是自动请缨的,为的就是显示自己的勇气,不过真到了战场却怎么都无法克制自己心中的恐惧,最终退缩了。

恭亲王虽然是满清摄政王,但是和当年为满清打天下的摄政王多尔衮相比,相差何止万里!

多尔衮能挥刀上阵杀敌,披荆斩棘取上将首级,而恭亲王最多也就是在狩猎的时候,弯弓搭箭射射白兔,山鸡罢了。

恭亲王急匆匆的离去,中途还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幸亏身边的侍卫及时扶着,才免于滚下城墙,否则堂堂满清摄政王在北京城被叛军炮火惊吓,掉落城墙而亡的消息传出去,被人笑话还是事小,让军心溃散,使得北京失守,那就真是罪大了。

文祥将这一切看在眼中,双眸中不禁流露出鄙视的神色来,同时又饱含着浓浓的哀伤。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