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华强献计

沉默了约莫一刻钟的时间。

朱棣忽然对朱能说了一声:

“进来。出去。”

进来,是说给朱能的。出去,是说给其他所有人的。

“是,殿下!”

朱能的家人,以及所有下人,包括王郎中,都不敢耽误连忙一言不发的往出去走。

朱能却犹豫了许久,隔着门看着屋里站着的那个人,却不敢进去。

朱棣没有理会他,只是自顾的转身走向屋里,只留了一扇门给他。然后自己回到了堂屋的椅子上座下,面无表情的沏了一盏茶给自己泡上。

慢条斯理,从容不迫的沏茶。

也不看门外。也不催朱能。只是专注的沏茶,似乎沏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片刻后,忐忑的脚步声由远及近,然后关上了房门。

朱能走到了朱棣的面前,不敢坐,却又觉得站着好像也不好。于是便微微的弯了一点腰。

他想说什么,可还没开口,朱棣将一盏茶递给了他:

“尝尝我大明的茶。”

大明的茶?

在当代生活的人可不会这样说话。

就正如生活在2023年的人招待客人的时候,不会说一声‘尝尝我2023的茶’。这样很奇怪。

朱能有些害怕,但更多的是觉得诡异,对于朱棣,他捉摸不透,拿捏不准,更多的是神秘。

原以为穿越来了,自己是一个现代人,根据网络之中的定律,现代人智商是铁定碾压古人的。

但是来了之后发现,自己好像不是唯一。或者可以说,自己一来,就已经被碾压了。

朱棣所说的话不多,前后就三句。华强防水、进来、尝尝茶。

但就这三句话,却带给了他像是喘不过气的压迫感!

朱能接过茶,他现在很想问一句,您是不是也是现代人?但是他不敢。只是下意识的将自己卧室里的茶递到嘴边浅尝……

朱棣没有看他一眼,只是喝另一杯茶,喝了一口,若有所思的说:

“你来了,所以我朱能兄弟是死了?”

朱能一愣。

他思考着这句话。

他不傻,大明的记忆里,他是朱能大将军,掌兵数十万的聪明人。

前世是2023年的白手起家大富豪。智慧方面不必多说。所以听见朱棣这话的时候,他就知道,这不是简单的一个表面问答。背后有更深层次的东西在其中。

沉思了许久,朱能开口道:

“我……我不知道。后世的我死了,我的灵魂来了。但我的脑子里有所有关于朱能的记忆,两段记忆融合,像是一个人。我说不清这样的感觉,我既是他,他亦是我。殿下,我还在。”

这一段话,有些凌乱,甚至说是混乱。

但朱棣听懂了。

抬头看着朱能,幽幽说:“如果来一个你,代价是我兄弟死。那我肯定不会让你活。”

瞬间,朱能的双眼通红,热泪滚滚。

他的眼神之中有感动,有温馨。

可他的身体却在筛糠般的发抖。

“殿下……”

一声呢喃。

朱棣却看到了他一个人出现的两种反应,心中就有些了然,他的身体里,有两段记忆。

不,应该说是两个灵魂。

也许正如他所说,其实就是一个人。一段记忆融合另一段记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说不上来是谁死了,也说不上来是谁活着。

朱棣又问:“茶好喝吗?”

朱能脑子忽然转不过来弯了,不知道这话问的是什么意思,下意识的道:

“啊,好喝,谢殿下款待……”

说着又感觉不对,这是我家啊。这是我的茶啊。

朱棣也不理会他的懵逼,又问道:

“还记得到前些时日密室之中,姚师傅说的那些东西吗?”

朱能捋了捋自己的记忆,连忙点头:“记得记得。我负责暗中寻找合适的地方,招揽亲卫,打造兵器。”

朱棣说:“还有一件事。我三个儿子在京城做人质。”

“对,记得。”

朱棣歪着头看了他半晌,眼神里有些挣扎:“从你后世人所熟知的历史来看,你告诉咱,靖难之后,我三个儿子究竟还活着吗?或者说,历史上的我选择了什么?是成就大业,枉顾了骨血。还是……”

朱能本来脑子就乱,这会儿更懵逼了。他觉得朱棣问话太跳脱了,一会儿是问大明的自己,一会儿是问后世的自己。

他这会儿脑子里本来就有两条记忆线,正在努力的融合。可朱棣,硬是不停的拆分……

朱能有些恼火的敲了敲后脑勺,屡了半天才想明白朱棣问的是啥意思,又琢磨了半天,才想起来前世‘后世’历史课本上的那些东西,当即说道:

“还活着。在靖难之前,殿下就已经将他们救出来了。是先救出的他们,然后才发起的靖难!”

嘶——

朱棣呼吸粗重了起来,猛然站起身来:“如何救的!”

我屡屡……

朱能闭着眼睛,努力的回忆。

努力的想!

想了半天,终于想起了有些模糊的历史:

“历史书上说是,靖难之前,燕王修地下密室。白日嘈杂之时,在地底,由亲兵打造兵器,开炉炼铁。以白日嘈杂掩盖打造兵器之声。同时对齐泰虚与委蛇,示弱。同时,暗中筹备粮草,谋划线路,准备造反……”

朱棣听着,忽然眼前一亮。

自己还去让朱能寻找合适打造兵器的地方,找个卵!

是地底!

地底啊!

在地下挖密室,在地底开炉炼铁方能掩人耳目啊!

朱能继续说:“同时间,朱棣忽然称病,装疯卖傻。病入膏肓。向京城发书信两份,一份给其子,交代遗言,希望临终前能再看一眼自己的儿子。另一份在朝堂之上交给建文帝,使群臣同情,使众人动容。建文帝虽然不想放人,但却碍于群臣的面子,只能放人回北平……”

“而暗中,安排北平布政使齐泰,以及朝廷密探,在北平探访数月。最终确定燕王真的病入膏肓,这才作罢放人,同时也对燕王彻底放下戒心。这才有了靖难开始时,能够一马平川势如破竹……”

装病?

朱棣皱起了眉头。

这么烂俗的招式,我们最终竟然会选择这么干?

而建文,竟然会相信?

真的假的。

朱棣自己都不相信。

当时密室开会的时候,脑子里其实产生过很多想法,但首先排除的就是装病。

这太假了……

朱棣起身,在屋里踱步许久之后,问了一声:

“你……在后世,学习好吗?文化水平高不高?”

朱能:“啊?”

朱棣:“咱的意思是,你会不会学岔劈了?会不会记错了?后世历史真这么记载的?”

朱能满脸通红,恼羞成怒:

“我我……我怎么可能记错,这就是历史上真实记载的事情。是真的,我说的是真的啊!”

“我说的真的是真的啊!”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