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你们师太真是好大不客气

刘双喜便想到那位双喜快餐的常客赵大爷,瞧着见谁都笑眯眯的,一副好好先生的模样,但本质上绝对是个市侩的商人。这种人刘双喜算计不过,还不如敬而远之。

章念真对这位赵八少爷的姨娘不熟,虽说章家是商人出身,但商人也分三六九等,若临县的赵家能算得上是中等,那么章家就是头一等,两家都不在一个档次上,若是平常到了章家求见,她见见也无妨。

可今日她就是和刘双喜和郑三娘一同来上香的,想要享受一下慈宁庵里的安静祥和之气,并不想被人打扰,而赵家又不值得她多费心思,章念真直接就给回绝了。

奶嬷嬷看向刘双喜,“刘掌柜,我家八少爷与你家四喜少爷是同窗,您帮着劝劝章小姐好吗?我家姨夫人可是诚心诚意要请客……”

话未说完,章念真便疑惑地道:“竟有这层关系?看你之前口口声声说你家姨夫人要请我,还当你不认得我的两位姐姐呢。”

奶嬷嬷脸一红,知道章念真是怪她怠慢了刘双喜和郑三娘,但在她心里,这两个女人连个男人都没有,最多就是靠着抱上白夫人的大腿,才在临县出尽风头,哪里及得上章念真的一根寒毛。

却不想章念真因此而发作她,若是不能把人请回去,她也不好向姨夫人交待。cizi.org 永恒小说网

正想再求上两句,章念真已经不客气地道:“送客!”

见丫鬟上请已经做出请的手势,奶嬷嬷哪里再敢多话,只是一步三回头,刚走到门外就听章念真鄙夷道:“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身份,不过是个妾,我若是吃了她的请,回头别人还不得笑我自降了身份。”

刘双喜和郑三娘就明了,章念真是没看上那位姨夫人的身份,想想也是,章念真是章家嫡女,又是定北王的表妹,论起身份就是大户人家的正室夫人都得巴结着,若是自降身身结交一个妾室,被人知道了定会嘲笑。

虽然对这个万恶的等级社会深恶痛疾,刘双喜也明白身在其中就要遵守这个规则,自然也不会为那位姨夫人说什么好话。

又待了一会儿,离去的怡心师太带着几个女尼过来,请章念真几人去前面拜佛。

留下两个丫鬟照顾熟睡中的乐乐,其余丫鬟提上食盒,几人便朝着前面的大殿走去。

先拜了佛,再将刘双喜亲手做的素斋果品供上,从大殿出来怡心师太便笑着道:“早就听闻双喜快餐的刘掌柜心思巧妙,想出的熬糖方法惠泽一方,庵里也学着熬了些糖,放在点心里面确实是香甜许多,只是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不知刘掌柜可否提点一二?”

双喜快餐如今早就不再以甜食为主,只是间或带着卖上几样,怡心师太这个请求虽稍稍有些过分,却也不算为难,刘双喜便欣然应允了。

怡心师太大喜过望,征得刘双喜的同意就命人去准备食材,待众尼走后,章念真凑近刘双喜的身边道:“她这是想从你这里学了点心的制法,将来放在庵里往贵了卖。这些尼姑真是会做生意。”

刘双喜环顾一下四周,大多数来慈宁庵上香之人都会在庵里住上一夜或更久,离开时都会多多地给添香油钱。但显然,大家看中的并不是慈宁庵里的香火灵验不灵验,而是爱上庵堂后面的那片屋舍,青山翠竹,鸟语花香,确实是难得的游玩之处。

若是在别处也建一座这样的山中静舍,不知会不会引来游人如织?

自从看到慈宁庵的敛财能力后,刘双喜心里就一直盘桓着这样的想法,只是同甜高粱做白糖一样,太招人眼球了,想想也就罢了,真让她建起来,暂时还没这个能力。

刘双喜既然答应了怡心师太教庵里管厨事的女尼做糕点,自然不会反悔,可在看到厨房里放得满满当当的食材后,就有些后悔了,这位怡心师太真是好不客气,照这足有上百种的食材来看,难道是想让她都教做一遍?

原本想来跟着学上两手的章念真一看这些食材也咋舌,抽着嘴角对怡心师太派来的小尼姑道:“你们师太真是好大不客气!”

小尼姑也脸上发烧,明白师太这是怕被人嘲讽躲了起来,把她推出来挡箭,干脆就垂着眉目念‘阿弥陀佛’。

刘双喜也被气得想笑,可你食材摆得太多有用吗?教不教、教多少还不是她说的算?若是怡心师太不来这一套,或许心情好她就多教几个了,但此时被算计的感觉让她的心情很不爽,干脆就意思意思地教三样好了。

一边教一边心想:难怪慈宁庵看起来家大业大,还真是会算计,就是不知道白夫人为了百姓奔走之时,慈宁庵做了多少?

教了一个用芋头和莲藕粉做的凉糕、一个糯米白面豆沙做的条头糕、再来一个烤小饼干,刘双喜就洗了手同章念真往外走,小尼姑一脸为难地张了张嘴,却不知要怎么办,只能为难地跺着脚。

而同刘双喜学了三样点心制作的尼姑将点心放到锅上蒸上后,不甘地追了上来,“施主请留步!施主请留步!”

刘双喜和郑三娘笑眯眯地看着尼姑,章念真则一脸不喜,扬着下巴桀骜地道:“糕点已然教你,你且回去好好学着,没准还能来个举一反三。我家姐姐出来太久,也该回去照顾孩子了。”

尼姑看章念真这态度便不敢再拦,只是有些不情愿。怡心师太可是把她叫到跟前提点了,再少也要让她从刘双喜这里学到十个点心的制作,到时这些点心都是钱啊。可如今她只学到三个,过后怡心师太会不会怪她无用?

可章念真她又不敢得罪,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们离开。

刚走出厨房不远,便看到一对衣着破败的母女被尼姑们往外赶,母亲大概二十二、三岁,女儿不过四、五岁的年纪,母亲抱着女儿跪在地上磕头,嘴里叫着‘救命’。

而那女儿显然是得了病,脸色苍白,身上还不住地打着哆嗦。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