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马作的卢飞快

钱,那些儒生称它为阿堵物,称之为铜臭味。

可天下谁能离得开钱?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财。

听到李博提起钱字,立刻将大家的兴趣又勾了起来。

李博看了看众人,又看到对面的苏大为,向自己投来勉励的目光。

数年前,自己还是游荡在外的孤魂野鬼,何曾想过,有朝一日能返回大唐,连自己的儿子,将来都有一个好前程。

一切,皆赖苏大为所赐。

他定了定神,按住心中的一丝涟漪,扬声道:“早些年,我曾游历天山南北,也曾去过波斯和大食,亲眼见到各国商人,沿着西域往来,络绎不绝。

价比黄金的香料,珍稀的宝石、药材,波斯的琉璃、金银器、铁器,一切精美的艺术品……

当然,还有我大唐的瓷器、丝绸、草药、镜子。”

停了一停,待众人消化掉这些后,他才继续道:“商贸之利,价值亿万,我大唐能统驭这么大的疆土,威服突厥和西域、辽东,东南,除了我大唐的武德之盛,亦与这条商路密不可分。”

他深吸了口气,最后总结道:“孔子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是修身要钱,齐家要钱,治国平天下,哪一样缺得了钱财。

来自波斯、大食的西域商人,不远万里,将货物运到长安,再从长安购得丝绸茶叶瓷器,运回西面……

这商路,便是我大唐的财路。

有河西,便有源源不断的财富流入大唐。

若断了这条商路……”

不用他继续说下去,帐内诸将已经可以想像到后果。

自古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沟通东西的商贸道路,只有西域至河西这么一条。

滚滚的黄金财富流进来,使大唐富得流油。

如此重利,谁不想分一杯羹。

而吐蕃之崛起,第一步吞并吐谷浑,第二步,必是图谋河西。

近年来吐蕃人对安西四镇的一系列试探和扩张,无不说明这一点。

所以河西之争,不止是一城一地的得失。

更是大唐维持帝国的重要基石。

甚至可以说是命脉之所系。

财富不足,大唐就无法维持兵力,无法维持武德,无法保持繁盛。

家中无财尚且无法度日,何况诺大的帝国。

苏大为以后世人的眼光,看得更加长远。

华夏五千年来,历朝历代,数大唐最为绚烂。

大唐的开放,大唐的包容胸襟,天可汗的雄风,横扫东亚的充沛武德。

其辉煌灿烂,一直光照后世。

就这一点来说,盛唐之盛,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因为富裕,大唐军中配置极为奢华。

一人三马的骑兵。

西北马场常年保持数百万匹战马。

还有高达六成以上的披甲率。

包括突厥人、铁勒人、吐蕃人,无不对唐军兵甲之利,艳羡万分。

兵有横刀马槊,有劲弩。

而甲,并非寻常皮甲,是铁甲!

六成唐军配备铁甲,横刀、陌刀,角弩,长弓,劲弩,大盾,三匹以上战马。

还有极其丰富的后勤保障。

有了这一切,才令大唐府兵,变作横扫东西的雄狮。

才有大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武德。

这一切的背后,是难以计数的金钱财富,无数的资源堆出来的。

后世,甚至按另一个时空,安史之乱后,大唐从一个横跨东亚至中东的庞大帝国,收缩为一个区域性强国。

正因为丢失了西域。

此后无法将强大的生产力向外输送,赚取西方财富,割西方的韭菜。。

只能逐渐虚弱枯萎,直到历史周期率的到来。

苏大为是后世人,自然知道,要想成为真正的大帝国,必走扩张的途径。

未必是武力扩张,也可以是经济文化政治扩张,甚至是商贸和生产力的扩张。

对外输入产品,换取财富。

才能避免内卷的困境。

此时的苏大为,站在历史的分岔路口,往前望千年,向后看千年。

拥有河西,张帝国之掖的强汉。

雄踞西域,占住河西走廊的盛唐。

这是中原国力和武力的巅峰。

无论出于哪一点,都不可以丢失这块命脉。

所有胆敢挑衅大唐,想染指河西的敌人,都必须予以粉碎。

这或许,就是他来这里的理由。

虽然说起来有些矫情,但是这一刻,苏大为确实感觉到肩上沉甸甸的感觉。

那是压力,是国运。

文艺一点的说法,或许就是历史使命感。

今天的一切决定,未来的一场大战,很可能决定汉人未来数千年的运势。

会改变无数人的命运。

苏大为深吸了一口气,目光扫视帐内诸将。

“方才大家说了很多,都说得很好,我想毋须我再多说,列位都明白这一战对我大唐重要的意义,我们绝不能退,因为西域,是我大唐的根本利益所在。”

他的声音并没有特意提高,但仍在帐内嗡嗡作响。

给人一种震耳发聩之感。

“这一仗,唯一的选项,便是胜利,我们要在这里,击败吐蕃,让所有想要挑衅大唐的人,都看看,会是什么下场。”

苏大为声音转厉,提声道:“诸将回营后,将此战的意义,向唐军各营团下达,统一思想,准备战斗,明日天亮,随我进兵。”

帐内所有将领,一齐起身,向苏大为叉手道:“喏!”

……

草原上突然响起震耳欲聋的雷鸣声。

那不是真的打雷,而是由成千上万匹战马一齐奔跑,所发出的动静。

阳光洒落,从遥远地平线处,突然扬起遮天蔽日的烟尘。

要是有经验的斥候,能据此烟尘大小,大致判断出战马的数量。

眼前这么大的烟尘,那至少是数万匹战马,甚至上十万匹战马,才有可能达到。

随着雷鸣之声越来越近。

整个大地都仿佛随着蹄声在颤抖。

地面上,石砾跳动,无数鸟雀虫蛇惊惶失措的奔逃。

地平线上,突兀的涌起一条黑线,渐渐蔓延成一股黑色的洪流。

这些战马来得极快。

仔细看,可以看到无数吐谷浑马正齐头并进,奋扬着四蹄。

吐谷浑马,即河曲马。

亦称乔科马,产于甘肃、青海四川三地交汇处,与内蒙古三河马、新疆伊犁马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马,是中国最古老的马种之一。

千余年前,甘陇一带就产良马,据说是秦人为周天子放牧之地,这种马就是河曲马,当时称之为秦马。

河曲马体大协调,骨量充实,肌肉丰满,公马神骏而凶悍。

最重要的是,此马养熟了极通人性,非常亲人。

能帮主人驱逐恶狼。

同时非常适应高原环境,是在雪域征战,最优良的马种。

此时此刻,马上的吐谷浑人和吐蕃人,身着牛皮甲,发出嚣张的呦喝声,吼叫声。

大风卷起青色的旗幡,无数黑色的大旗迎风飘扬。

在千万吐蕃骑兵正中,一面最大的青色旗幡随风蜿蜒飞舞。

在大旗之下,一员身形彪悍的吐蕃将领,骑着一匹高大的河曲马,身上一身精铁所制重甲,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

他身下的骏马,通体莹马,全身上下不见一丝杂色。

雪白的鬓毛,随着奔跑,仿佛在空中拖出长长的雪练。

马上之将,正是这支吐蕃骑兵的大将,弓仁。

“快点,再快点,好伙唐人就在十里外,冲上去,歼灭他们!”

“谁也不许怠慢,若误了大将的事,统统斩首。”

“杀光那伙唐人,抢掠他们的财物,收割他们的头颅。”

弓仁身后的吐蕃骑将领,发出狼一样亢奋的叫声。

白马上,弓仁的眼睛,从铁盔缝隙里透向前方。

他的眼睛里闪过种种复杂情绪。

当看到前方隐隐的唐军军旗后,所有的情绪,不安,全都化为乌有。

大脑一片空白,只有今次的使命。

“全军,冲击!”

弓仁伸出的右掌,笔直的向前挥落。

呜呜~~

悠长的号角吹响。

天地充斥着肃杀之意。

大地飞快的向后倒掠。

一切都化作了残影,快到失去了真实。

唐军大营,那些唐人似乎直到此刻才发现吐蕃人的到来。

一时惊惶失措。

“冲锋!”

号角声变得凄厉。

旌旗所向,千万骑汇聚成一股洪流。

吐谷浑的天空极低,云空仿佛挨着地。

青色湛蓝的天空,干净得如同画布。

隐隐见到一只雄鹰从天空划过。

若以鹰眼向下俯瞰,吐蕃人远非正面看上去那样纷乱。

而是以数万人为中军,以弓仁所率的近万精锐为箭头,向着唐营冲去。

在吐蕃军左右两翼,各有两万吐谷浑人的仆从骑兵,分别从左右包抄,防止唐军有埋伏。

同时吐蕃人的后军并没有急着一涌而上,而是停在距离唐军大营五里处观望,做为预备军,可以随时投入战场,应付突发情况。

另外,吐蕃人还有一支人数约为五千之数的轻骑,在数里外游戈,一方面侦察情报,一方面可随时做增援。

从这些布置来看,弓仁年纪虽轻,但用兵却十分老练。

数千骑战马,从唐军营前的陷马坑一跃而过。

无数铁勾和套马索飞出,套住大营前的栅栏。

随着吐蕃人一声吆喝,河曲马拔足发力,伴随着轰然大响,将唐军栅栏给拉倒。

前方一片坦途,吐蕃人的战马,如潮水般涌入唐军大营。

弯刀划过,营寨口的一杆大旗被砍翻。

一座座营垒被摧毁。

“大将,情形不对……”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