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既来之,则安之

“诗歌到此戛然而止,把诗歌推向了高潮,给听到此诗的人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沈家小姐的相思之苦,让人同情,沈家小姐的情意,让人感叹。”夏慕捶胸顿足的呜呼着。

“文远兄,正如我九弟所说的一样,沈家小姐已经芳心暗许,如果不是父皇下旨赐婚......哎,我也没有办法,为了弟弟的婚事,请文远兄去找沈家小姐断了你的念想!”

夏慕此刻的感情无比的真挚,似乎也认为沈家小姐是自己的良配,希望夏文远能够帮助他。

而夏文远听到夏慕的话语后激动的神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惆怅和失落的微凉,他轻哼一声,似乎有些不情愿的点了点头。

“九弟,这首诗当真是那沈妙为我所作?我怎么未曾听说过!”夏文远抬起头略带狐疑的看着夏明和夏慕。

夏明暗道一声不好,似乎是有些演过头了,但还是十分镇定的说道“当然,这首诗也是弟弟机缘巧合知道的,这可是沈家小姐思念文远哥哥的相思情诗,难不成你会认为我一个六岁的孩童能够做出如此的诗?小弟怎么会骗你呢!我只不过是个六岁的孩子呀!”

夏文远听到夏明这么说点了点头,是啊,夏明只不过是一个六岁的孩子,怎么可能做出这样的诗词,而且这很明显就是一位女性写的相思诗,也不可能是夏慕所作,难不成那沈家大小姐真的对我芳心暗许?

好像也没什么问题,毕竟我夏文远也是和夏慕并称为双文星的大才子,虽然他并没有听说过双文星这样的称呼,但从九弟这样的孩童口中知道,那一定就是真的了。

而且我是吴王的唯一骨肉,那天和沈妙相见,也是相当愉快,对我这样优秀的男人芳心暗许没有丝毫问题啊!

至于为什么夏明会知道这首诗,夏文远也没有多想。

“正好,趁现在父皇还没有赐婚,我这才想着让文远哥哥去见一见沈家小姐,希望能让其对你死了死,也好老老实实的当我的八嫂。”

夏明的这句话让夏文远眼睛微微一亮,他转了转眼珠子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文远哥不用担心,等你拒绝了沈家小姐,弟弟我给哥哥再寻一个良配,不是我说,赵家太小了,无法给哥哥足够多的支持!非哥哥良配!”

夏明说完后,一旁的夏慕也是点着头说道“是啊,是啊,哥哥,八弟的幸福如今就靠你了!”

夏文远脸色微变,像是下了特别大的决心后,站起身继续询问道“八弟,陛下说过要什么时候赐婚给你吗?”

夏慕摇了摇头“不知道,但我想很快了!”

夏文远咬了咬牙,从自己的位置上站起身,对着夏慕和夏明抱了抱拳“好,那小弟就去找沈家大小姐,让他对我死了这一条心!”

“好,那就多谢哥哥了!”夏慕同样抱拳,和夏明站起身来看着夏文远离开院落之中。

夏明看着站在院外走到夏文苑身边的文士模样的家伙,看着对方脸上的纠结和犹豫神色,眯起了眼睛。

这家伙在院外听了许久,看他的表情...

“小顺子,去送送我亲爱的文远哥,给我将其盯好了!”夏明对着小顺子勾了勾手,在他的耳边说了些什么说道。

“喏——”

夏慕看着夏文远离去一脸激动的对着夏明说道“九弟,还是你有办法啊,不过这样是不是有些不太君子?”

夏慕又不是夏文远那个容易被忽悠的草包,怎么能不清楚夏明的计划,要不也不会如此的配合,但他脑袋中还有很大的疑惑,那就是那首诗真的是沈家大小姐写的?

她有那个才学?

“君子?怎么不君子了?我说什么不好的话了吗?八哥,先边说这些,我问你,那个在文远兄身边的文士,你认识不?”

夏明看着夏文远离开的方向询问道。

夏慕愣了一下,思索了一下说道“我知道,好像是吴王招揽的门客,好像是叫做公孙弘,也是如今夏文远的半个老师。”

“嗯,哥,你尽快去找几个人,在文远哥出宫后,将公孙弘给拿下!将其抓回来!”

夏慕有些没搞懂夏明为什么这么说,夏明淡淡的说道“这公孙弘精明着呢,不过既来之,则安之!”

“等等,九弟,你这让我有些不明白了,一会让我将其抓回来,一会又既来之,则安之......”

夏慕揉了揉自己的眉心,作为打算以儒道治天下的他有些搞不明白了。

夏明邪笑一下,他看着夏慕说道“这有什么不明白的?既来之,则安之的意思是,既然来了,就安葬在这里吧!省的破坏我的计划!”

???

夏慕一脸懵的看着自己的弟弟,神TM既然来了,九安葬在这里。

既来之,则安之是这么用的吗?孔圣先师知道你这么说,会不会气的棺材板都跳起来。

“老弟,既来之,则安之不是这么用的!这句话可不是你说的意思,这可不能开玩笑!”

夏慕看似很生气的说道。

“你怎么就认为孔老爷子不是这个意思?”

夏明忍不住反问。

夏慕皱着眉头“孔老爷子?那可是孔圣人,这话要是被父皇听到,肯定会忍不住训斥一顿!既来之,则安之的意思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这么多年来历代先贤文儒的注释也是如此。”

夏明摆了摆手“你怎么就知道那些历代儒门的注释是正确的?我就是错误的?”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孔圣的意思明明是......”

“呵!夫子身长九尺,浑身都是腱子肉,背剑拿弓,擅长骑马驾车跟射箭、剑术等武人的本领。以“德”服人,别误会,这里的“德”不是道德修养,而是孔子的佩剑叫“德”。意思就是说,孔子要人信服自己,从来都是用剑解决问题的。暴力才能解决一切!人家孔子可不是你这样的文弱连杀鸡都不敢的书生!”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