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 22 章

潇洒再一眨眼。

皇上皇子们眼睛睁的更大地盯着他的,嘴巴。

潇洒:“有。”

皇上心跳都要停了:“慢慢想,慢慢说,不着急。”

大郡王着急:“十九弟,武功哦,兵法哦。大哥不光有最好的火铳和汗血宝马,还能带十九弟去军队玩哦。”

太子着急:“十九弟,文化哦。学说哦。二哥这里不光有很多天下奇珍,还能十九弟去蒙古和西部玩哦。”

一干皇子们一起唾弃加鄙视地望着两个哥哥:要脸不要脸的?!大哥你真敢带十九弟去军队玩?太子你真敢带十九弟去蒙古和西部?

一干皇子们表情一变,一起看向十九弟,一起说道:“十九弟别费脑袋,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十九阿哥潇洒小道士抬手揉揉眼睛,再看哥哥们一眼,再看皇上一眼。

皇上很着急。

大哥不会带他去军队玩。

太子不会带他去蒙古和西部玩。

其他的哥哥们也都鼻子长长的。

潇洒脑袋里听着小系统的“任务”讲述,安安静静的,皇上和皇子们也都安安静静的,屏息等待。

好一会儿,潇洒的目光落在大哥的身上,表情很是疑惑地问:“圣人书上说: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哥,你要兵法打仗,要先要武器哦?”

“要要要!”大郡王点头如小鸡啄米,“大清目前的火器,已经是世界最好之一。十九弟还有办法?”大郡王心生万分期待,神兵利器!为将者如何不爱?!

潇洒动动脑袋,目光还有点点鼓励的:“大哥,大清目前的火器,只是最好之一。并不是最好。大清的水师大船,就没有英吉利的好。”

大郡王细长的眼睛瞪圆,反应过来就是不敢信:“……英吉利那个小国家?大哥不信。大清的水师战舰是最好的,大清只是不想要南海那个穷地方,才任由英吉利人和西班牙人登陆。”

这是大实话。朝野上下,上到皇上,下到小百姓,都认为那是蛮荒之地,穷山恶水养出来的刁民,都端着大国上民的范儿仰着鼻孔不想要。

大郡王的话音一落,皇上点头,一伙皇子们都重重点头。皇上还说:“那样地方,打下来不光收不来税收,还要花银子养着,大清已经够大了,不是好地方不要。”

潇洒不明白。潇洒是一个小孩子,小孩子嘛,对于人类和其他物种的区别都还没有,更没有世人最在意的国家民族概念,万物生灵在他眼里都是一样的,地方也是一样的。

潇洒回忆自己看到的英吉利战舰和大清战舰:“可是,英吉利的大船就是好哦。”他一边说一边伸手比划:“英吉利和西班牙在大西洋打仗,打的很大很大,英吉利现在是海洋霸主哦。”

“那是因为他们是海洋国家。”太子对这方面知道的多,细细解释,“他们国家穷,不好种地,国家还小放牧也没地,只能去海外讨生活。我们大清人不需要。”

“可是,英吉利的战舰就是好啊。”潇洒很执着,也很迷糊。

四贝勒听懂了,思及前些日子讨论的“欧洲威胁论”,郑重回答:“哥哥们听明白了。英吉利的战舰好,比大清的好。这和英吉利的小和穷,是两个方面。”

大郡王不服,瞪向四贝勒:“四弟,英吉利的战舰怎么可能比大清的好?”

太子不乐意,瞪向大郡王:“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堂堂大清皇子,连这点也不敢承认?那千里镜、放大镜等等,一开始不就是从欧洲传来的?”

三郡王补刀:“大哥,大清测绘舆图的工具和人手,也是法兰西路易国王送来的。怀表也是。虽然现在我们自己造的工具比他们的好,怀表也比他们造的好,但事实就是事实。”

大郡王气不过:“好又怎么滴?不就好那么一点吗?我们去造。”

皇上笑了:“说得都对。我们要有傲气,也要看清自己。这些年……大清水师确实落后一步。”自从打完小琉球直接就没怎么管了,要不是需要去海外找儿子,皇上还想不起来。

皇上颇为感叹:“一晃眼,二十多年了……西洋人出海讨生活,他们的战舰好不奇怪。我们不需要出海讨生活,但我们应该警惕于心。”

“遵汗阿玛教诲。”皇子们一起鞠躬答应着,皇上点头。

潇洒看一眼哥哥们的严肃,正好和大郡王的目光对上,大郡王还惦记着绝世兵法那。

大郡王抓住机会立即将话题拉回来。

“十九弟,大哥知道大哥忽视了。我们的武器还不够好,这需要改进。可这兵法那?和武器一样重要哦。”

潇洒已经完全理解小系统的“基建任务”解说:潇洒是孩子,皇上老了,潇洒有任务找哥哥。

潇洒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大郡王:“大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哦,要打仗,有了武器,还要有路哦。要在大清修建四通八达的路,不怕大雨和大雪的路,通往蒙古和朝鲜的大陆,和大运河一一连通江北江南,大哥,加油哦。”

大郡王:“……”眼冒金星要晕。

“大哥,兵法一道贵于用。但我们要‘一力降十会’哦。这是潇洒这次和天花打仗,获得的宝贵经验哦。”

大郡王:“……”呆滞。

太子反应最快,端正的“太子脸”笑眯眯的:“十九弟说得对,兵贵神速。有了路,才好打仗。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更好的火器和战舰,或者战车,可以直接打碾压式战事,只要不是蠢到家的人,根本不需要兵法。”

大郡王的脸黑了,黑黑地大郡王对上太子,横眉竖眼的:“你光一张嘴叭叭叭,你打过一次仗?你知道打仗是什么?”

“孤没打过仗,但孤知道十九弟的意思,我们的武器和战舰、路面都不是最好。”太子一挑眉,“我们有更好的火器和更好的战舰,我们就能纵横大海洋,就能和当年的蒙古大军一样横扫欧亚大陆。”

大郡王急得眼睛都红了:“你一张嘴就要打仗,你倒是拿出来更好的火器和战舰?”

太子:“我没种过地,我还不知道哪样菜好吃不好吃?”

哥俩斗鸡眼一般。

皇上接过来四贝勒手里的一碗糖水,喂给潇洒小道士。

其他的弟弟们不敢吱声。

三郡王的文人脾气听这谈话忍不住:“太子殿下,大哥,这个问题我们再讨论。”一弯腰一低头,“十九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的是‘千里路,要从第一步开始’,大叔是幼苗长成的,高台是一块一块土垒成的,所以坚持很重要哦。”

“三哥棒棒哒。”潇洒觉得三哥懂的学问好多,眨巴眼睛,又有问题,“那三哥,路面好了,马儿跑的快,人行走的快哦。”

三郡王一肚子锦绣文章,词穷了。

太子笑了。

大郡王真黑脸了。

皇上也想笑,但皇上忍住了。

十阿哥看热闹希望热闹更大,清清嗓子特大声地说:“十九弟说得对!我们的路,几千年来就是黄土路,没有变过。一到大雨天真下不去脚。我听说两轮车的事情有眉目了,这路,是要想想办法。”一低头笑容灿烂:“十九弟,十哥大力支持你。”

潇洒张大嘴巴惊讶。九阿哥听到提起来两轮车,立马得意起来:“十九弟,九哥答应给你造自己会跑的车车,这已经有了眉目了,马上要好了。”

潇洒真开心了。

大眼睛晶亮晶亮,因为人瘦下来,越发显得大而黑的眼睛里头,一闪一闪的都是小星星。

“谢谢九哥。九哥棒棒哒。九哥,等潇洒好了,去谢谢匠人老师们。潇洒有银子。”

“……好。等十九弟好了,九哥带十九弟去木作处和匠作处玩。九哥和你说,那黄履庄是真有本事,九哥以前没见过真不敢信……”

九阿哥说的兴起,潇洒小道士听得津津有味,四贝勒看一眼皇上,劝阻他们:“两轮车在改进,路面的事情需要研究。大哥,你要的飞花摘叶还不用吃苦练功的,那不可能。除非是用药物硬提升,但这很伤身体根本。”

再一弯腰,对上潇洒小道士忽闪忽闪的大眼睛,说着“四哥真聪明”的大眼睛,尽量拿出来温和的语气,问道:“十九弟现在说说,武功方面悟道什么?思想方面悟道什么?想到什么说什么就好。”

“刷”!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潇洒小道士的身上。

皇上喂下去最后一口水,四贝勒接过来碗,放在一边桌子上,都一起看着潇洒小道士。

文化,思想,这对于大清朝廷来说,太重要到,太不重要。

无他,他们面对华夏浩瀚如烟的五千年文化的深厚底子,都灰心了。

此时此刻,潇洒微微感受到皇上和哥哥们紧绷的身体,期待又不敢期待的情绪,不由地脸色板正起来,有了一丝丝肃穆。

“技艺、数学。”潇洒记得叔叔伯伯姨姨们的教导,“华夏生病了,要治疗。心学不合适,理学不合适。要技艺。和那西方人开刀动手术一样,要动刀。”

顿了顿,又说:“师父说天下刚安稳几年,很多人就好了伤疤忘了疼,又开始享受了。这是不对的。”潇洒很生气,虽然他不懂“享受”是什么,他也不懂“50两银子一盘的金芽条和五个铜板一盘的黄豆芽”的区别,但他知道,师父说得对。

“有人吃不饱饭,有人吃饱了饭扔饭浪费粮食。”浪费米饭大不对,这个潇洒知道,气呼呼的,“要动刀哦,不能用理学和心学哦。王爷爷说,儒释道都不合适了哦,要用墨家和法家、兵家。潇洒也不懂。”

说着话,他脸上有了一抹不解,但他很信任王爷爷。

“王爷爷很厉害哦。王爷爷会徐光启的数学哦。西方人古希腊的数学哦。和华夏不一样的数学哦。王爷爷还说,科举应该考数学,大清人都来学数学。”

这个晚上的谈话,要皇上和皇子们都沉默。

说是保持满洲重武传统,其实,他们根本就是用的儒释道那一套治理国家,和之前的朝代没有区别。

皇上抱着十九阿哥去睡觉之前,轻轻问他:“除了‘一力降十会’,真没有悟出来什么?”

潇洒趴在皇上的耳朵边,小小声说道:“皇上,不穿衣服晒太阳最舒服。不穿衣服啊,皇上不穿衣服,就更勇敢。”

皇上一愣。

听到这“悄悄话”的皇子们也都是一愣。

“为什么不穿衣服就更勇敢?”皇上听到自己的声音,恍惚的从天边传来。

“潇洒穿衣服,不舒服。潇洒不穿衣服,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怕。”潇洒信誓旦旦的模样。

皇上心头一震。

皇子们呆滞。

潇洒一副说小秘密的样子:“潇洒的小秘密哦,不要告诉别人哦。潇洒知道他们都怕冷,要穿很多很多衣服。”

皇上颤抖着声音回答:“好,汗阿玛不告诉其他人。汗阿玛抱着胤禝去睡觉。”

天上繁星闪烁,七月初的月牙儿弯弯。福庄的这间屋子里门窗紧闭,一灯如豆,皇上给脱去鞋袜和外面的一裹圆缂丝袍子,潇洒朝床上一趟,闭眼就睡。

皇上掖好被子,看着睡着的孩子,目光沉沉又暮暮。

皇上不想老,皇上也老了。老了的皇上,没有了年轻时候的雄心壮志;老了的皇上,只想求稳。

可即使在皇上年轻的时候,皇上也是这样的性子,是天底下穿着“衣服”最多的人,也是要天下人都穿多多“衣服”的人。

皇上无法想象,人不穿衣服,该是如何荒诞?

是不是就和那魏晋时期的文人公子们一般,不穿衣服,裸着身体,满大街地晃悠?谈天论地,游戏山林,用嘹亮的口啸嘲笑那些穿衣服规整的人,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嘲笑帝王。

皇上扯扯嘴角,笑不出来。

那该是,怎么样自由的光景?

皇上慢悠悠地踱步出来,仰望满天繁星,如水蓝绸缎一般的夜幕,皇上忍不住代入一下,如果,如果,爱心觉罗·玄烨,不是皇上,一个平头老百姓,不会种地,不会打铁,不会经商,读了几本书……会怎么样那?

也会追求那“不穿衣服”的自由吗?

皇上摇摇头,这是不可能的。

就好像他现在思考的问题一样,是不可能的。

大清人,必须穿着衣服。

技艺、数学,如果能要大清换一个衣服款式……皇上的眼前,好似又看到年少登基的自己,在满洲八旗,在江北江南两派文人中,在理学、心学、基督学……各家学说中犹豫着选择的艰难。

“华夏生病了,要治疗。……要动刀。”皇上苦笑,汉人中的有识之士都着急,都在担忧,朕也着急,可朕此刻想的再多,明早还是要爬起来磨豆腐。

世事艰难,有时候皇上真羡慕那些活得糊涂的人。

皇子们一起散去,留下休息中不用上朝的四贝勒照顾十九阿哥,皇上和太子一起回宫,福庄里一阵马蹄声纷扬,不一会儿恢复了夜晚的宁静。

夜幕深深。四贝勒躺在小榻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一直到宫人给他送来一碗安神汤。

皇上和其他的皇子们,哪个又能睡得着?

不管他们有多少理由,无法逃避的问题是,十九阿哥的那句话,那些话,到底是在他们的心湖里投下一枚石子,荡起一圈涟漪。

长在天底下规矩最多的地方的皇家人,不穿衣服是不可能的。但,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一个穿法儿?

我们,是不是可以不要光学之前朝代的理学心学,我们是不是,可以有一点儿,哪怕一点儿,就一点儿,自己的东西?

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大唐有大唐的辉煌,大宋有大宋的富裕,元朝有元朝的广袤,明朝有明朝的傲骨,大清有什么留给后人?

“至少,要穿的不一样!”大郡王回到家里,看着等候的福晋和孩子们,默默想着。

凭什么那太子就因为出生是嫡子就做了太子?嫡子身份高他知道,但即使是嫡子,也要经过八旗旗主选举,经过大臣们的认可,tai祖皇帝的原配嫡子就没过选举那一关,没有做继承人!

大郡王不服气,大郡王对皇上一心遵循汉家人的嫡长规矩非常、非常……的不服气。

但大郡王对自己的嫡长子很重视,嘱咐道:“过些日子,你们十九叔叔指点你们五叔家的三弟练习武功,你去看看。”

“儿子遵命。”大阿哥答应下来,脸上多了一抹欢喜之色。看得大郡王挺满意:“你们十九叔叔会玩,但也聪明。阿玛不奢望你能和你十九叔叔一样聪明,但要跟得上。这段时间多多练习内功,那西洋语言和数学,也要学一学。”

大阿哥:“……儿子遵命。”

大阿哥耷拉着脑袋退下去,大福晋照顾大郡王洗漱,小心翼翼地问:“十九弟,好了吗?”

“差不多。”第二波天花发作没有第一波激烈,一般情况下没有危险。

“阿弥陀佛。”大福晋欣喜地念了一声佛,又念了一声“无量天尊,道祖保佑。”眉眼舒展开来,笑着,又问,“十九弟好了要好好庆祝,爷怎么要大阿哥学西洋语言和数学?”

“本来就应该学。爷以前惯着他们,现在要抓起来。”大郡王一点也不心虚,“爷小的时候都学这些,《圣经》《几何原本》……不想学也要学。”

听得大福晋诺诺不敢言,又担心自己的亲生儿子的身子骨:“爷,那再加上弓马骑射、琴棋书画……学这么多,孩子们的身体能受得住吗?”

“身体要受不住,不学也受不住。”大郡王管理家庭跟管理军队一样不讲情面,脸一拉下来军威都出来。“身体好要养要训练,不是不好好学习的理由。十九弟过两年进学,作为侄子都去陪着。”

“……是,我知道了。我多给孩子们补养。”

皇子们之间的竞争,不光是他们自己,还有家里的孩子们,皇家的第三代。

三郡王在家里,嘱咐三福晋:“十九弟进学的事情,要准备起来。等十九弟教导五弟家里的三侄子,都跟着去。”

三郡王难得板着脸,三福晋也认真起来,不放心地问:“十九弟这是真好了吧?”

“差不多。第二波天花发作没有第一波剧烈。”

“菩萨保佑。”三福晋喜极掉泪,“十九弟熬过这一次,一定有大福气。”

“这话倒是。”三郡王对十九弟很有信心,看一眼福晋,又嘱咐一次,“几个孩子跟着十九弟,就要好好听话,谁也不许怕吃苦。”

三福晋之前生的长子病逝了,对这个次子日常疼的很,听了这话愣住:“十九弟一个孩子,为什么要吃苦?几个孩子跟着十九弟玩得开心就好。”

“妇人之见。”三郡王不想和三福晋多说,“反正到时候孩子们和你哭,你给爷绷住了,谁敢退缩,爷抽他们鞭子。”

三福晋还是没当回事:“知道了爷,十九弟这才多大?早着那。”

大郡王府和三郡王府,差不多同时熄了灯。四九城响起暮鼓声声,更夫的铜锣声,宵禁时间要到了,除了一片特殊的地方亮起来灯光红男绿女的热闹,其他人都要睡了。

四贝勒不在家,四福晋管家格外小心,再吩咐一次巡夜的婆子等人,躺在床上思量一遍给皇太后和十九弟的生辰礼物,中秋节和重阳节的礼物等等,不一会儿就睡了过去。

五贝勒和五福晋、七贝勒和七福晋、八贝勒和八福晋……都在被窝里商量事情。

四九城的各个王公大臣的家里,也都在思量。

都和大郡王、三郡王一样,思量到十九阿哥进学后的事情:伴读?同学?反正,要家里的下一代和十九阿哥交好啊,阿弥陀佛!无量天尊!没有办法也要创造办法啊。

十九阿哥潇洒小道士呼呼大睡,完全不知道他的人生都已经被安排到,大婚后娶哪家女子做福晋,纳哪家姑娘做侧福晋,多纳几个侍妾……

无量天尊!皇上前半夜没睡好,后半夜听到暗卫通报,反而睡着了。

这些厚脸皮到不要脸皮的人!朕的小十九才三岁半!皇上很生气,生气的皇上表示,他,也要好好思量一下,熊孩子进学的事情。

潇洒:“……”潇洒小道士今天没有头疼也没有发烧,难得的做了一个好梦,是这些日子以来的第一个好梦,梦里有香喷喷的大鸡腿,还有天上的金莲花的味道,和姐姐姨姨们身上的味道一样美好。

第二天太阳东升,皇上在乾清门上早朝,满朝文武一起提出来。

八旗王公:“启奏皇上,十九阿哥天性活泼,不当拘束。臣提议,在哈哈珠子之外,多给十九阿哥安排几个伴读。”

八旗包衣:“启奏皇上,十九阿哥长在民间,需要时间适应宫里的规矩。这学习方面,臣提议,不在宫里,可取八旗旗学。”

汉家文臣:“启奏皇上,十九阿哥天资聪慧,在宫里学习太孤单。臣提议,十九阿哥进国子监学习,人多热闹。”

汉家武将:“启奏皇上,十九阿哥不光学文,还要学武。臣提议,十九阿哥在自己的‘儿童乐园’里学习,人多,方便打拳。”

皇上呵呵呵,呵呵呵。

看一眼几个不说话的蒙古王公,知道这些人都要去求皇太后,更想呵呵他们一脸。

皇上端着威严的龙脸,“他一个孩子,贪玩,现在提学习,太早了。”

大臣们着急,钮钴禄家的阿灵阿站出来,词严义正:“皇上,十九阿哥过了这岁的生日,就要五岁了。六岁正式进学,现在就要开蒙学习了。”

富察家的马齐也站出来:“皇上,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要从小培养,十九阿哥现在的岁数正好。”

“皇上……”

“皇上……”

更有那一些大臣,连十九阿哥的老师们,都给“提议”好了,琴棋书画、弓马骑射、西洋语言数学兵法……游泳摔跤八角鼓……

皇上在心里冷笑,面上很是为难:“他这次病了一场,他皇祖母更宠着,朕也难啊,想管也不好太管。诸位卿家的‘提议’朕都记着,都是为了十九阿哥好。诸位卿家放心,朕会想办法,问一问十九阿哥的意思,哎,他人小主意大,一个闹不好和他皇祖母告状,哎。”

皇上拿出来“上有老下有小”的无赖作风,群臣一起惊讶于皇上的作风大变,还要同样为难地安慰皇上:赶紧地开动脑筋,再想办法啊。

除了一起进学,还有什么其他的,方便培养感情的?

太子站在前面不动,面无表情,气得!却也在心里琢磨着昨晚上太子妃的“提议”:“东宫的几个孩子,应该和十九弟多玩一玩。”

大郡王愤怒于这些人的不要脸,又担心皇上真答应下来。

三郡王震惊于皇上的态度,难道皇上真要答应这些人的无理要求?

…………

皇子们愤怒,宗室们也要行动啊。一位宗室铁帽子老王爷站出来了:“皇上,十九阿哥孩子气,”十九阿哥不是太子,“我们都喜欢……”我们可以亲近一下吧?“十九阿哥的伴读、哈哈珠子、亲卫人选,我认为,当有八旗议事定。”

也就这些老王爷敢和皇太后一样,与皇上你啊我啊的了,皇上心里感叹,倒也没有生气。

“庄亲王兄放心,朕一定安排好。明天下午吧,八旗议事。”

和硕庄亲王为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父亲为太宗文皇帝第五子硕塞,是先皇的兄弟。庄亲王一脉人丁不旺,这些年沉寂下去很是低调。但其他七家铁帽子王均为远支,只有庄王是近支,在关系上也与皇家更加接近,这在八家铁帽子王中是十分特殊的。

庄亲王提出来,皇上考虑还有几样事情,都需要八旗人的支持,就答应了。

群臣还不知道皇上的打算,看在眼里,心里着急:这老王爷轻易不开口,一开口就是要命的大事,还摆出来倚老卖老的姿势,可他们也真不敢反对,庄亲王要真当场给你来个“碰瓷”,你咋办?

皇上看他们一眼,心里更是感叹。

家里有老人,多大的人都是孩子,有人护着。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礼仪大太监高喊一声,有人大喊:“皇上,臣有本奏。”

朝堂上的事情议定,不管是因为皇上宠着十九阿哥,还是十九阿哥本身的神奇,他们都要接近十九阿哥。

皇上自有思量,也没拒绝。

群臣放下一半的心,正式开始议事。

潇洒小道士在福庄里,迎来天花的第二波发作,这次没有第一次的高烧,也没有第一次的剧烈,要他感觉好像是直接好了。可是太医们都说:“这是错觉。天花之所以治愈率低,这是其中一个原因,天花太狡猾。”

潇洒就不敢冒险了,乖乖地待在屋子里,听四哥给他念书,听九哥下衙后给他将衙门里的故事。

第二天下午八旗议事召开,四贝勒作为汉军旗的一位旗主也要参加,潇洒在傍晚的时候问九阿哥:“八旗议事,大事哦?”

九阿哥给他削着苹果,脸上嘿嘿笑:“八旗是八旗。不管皇上要做什么,都要八旗人的支持。修路也好,学数学也好,八旗人支持了,才好办事。”

潇洒懵懂地点着脑袋。

潇洒接过来苹果开心地喊:“谢谢九哥。”专心啃着苹果眉眼欢喜,瞬间忘记了这个事情。

关外是大清朝廷的老家,八旗是大清皇家的根本,如果要动汉家人学儒释道的根基,必须用八旗力量从外部打破。

就好像,当年多尔衮带着八旗人进关一样。

年轻皇子们做事冲动,有热情,也真是没有经验。皇上结合这些日子以来的事情,思考很多。不管是户部、还是水师以及加大海外贸易,都很难很难操办。

等黄履庄的两轮车技艺研究出来,再带起来一波浪潮,朝野上下的矛盾就会激发出来。

而一旦皇家露出来一点点要“廉政、重视技艺”的苗头,这些读着圣贤书占据高位的臣工们就会集体反对,说皇上不仁慈,说皇上忘恩负义,说皇上自己吃肉不给他们喝汤,说皇上中了邪居然不务正业地重视匠人……

皇上喜欢保持平衡和稳定,皇上更喜欢一个“仁义”的名声,皇上也认为这很有必要。

“仁义”,“仁义礼信”的儒释道人间里,最好的一件衣服。

要穿好这件衣服,还要把事情办成,那就需要八旗人的鼎力支持。

“当然,这里头,朕有很多思量。我们大清,能不能走出来一条不同的路?”皇上踌躇满志,很有少年时候夺权平叛乱的气势,“大唐时期,大唐李家一直到唐朝灭亡,也没有获得世家大族的认可,嫁个公主人家就能不娶。

元朝时期,一直到灭亡也没有管制汉家人的思绪,闹得最凶的一次,也只是发配到蒙古当喇嘛,好吃好喝地伺候着……”

皇上很感叹,他也不想管制汉家人写诗作赋的,可是元朝的教训在这里,他还想着,大清总么也要坚持一百年。

“大清,不走唐朝的道路,不走元朝的道路,大清,永远都不是大明。朕今天就是问一问,如果朕改革汉家人的科举制度,用我们的方式选拔官员,有没有可能?小十九要进学,他不习惯宫里的生活,朕计划在儿童乐园附近盖一所童学院,选八旗精英一起,集中培养……”

八旗旗学就是一个花架子,里面的八旗子弟一般都是混日子。汉家人科举过五关斩六将十年寒窗,他们是斗鸡遛鸟十年纨绔。汉家人饱读诗书能文能武,他们是识字,能认识汉字通满蒙语言,那就有差事做。

这是很多汉家人不服的地方。

也是皇上头疼的地方。

皇上叹气:“八旗人太少。算上汉军八旗,满汉蒙二十四旗,也就那么点人,朕不护着,能行吗?”皇上用一口茶,又说,“朕也希望他们个顶个的能干,可这样养着,眼看着,要废掉了。朕,愧对祖先啊。”

皇上落下龙泪,八旗旗主们平时对皇上不管多大的怨气,那也不好发作了不是?

可是他们这些年被皇上打压着,真不敢出头。

万一这是皇上的“钓鱼执法”那?

皇上:“……”

皇上是一个强势的人。他偏心八旗人,可他也打压八旗人。八旗人这样混日子,有一半原因是被皇上打压的:汉家人羡慕的差事,都是闲差。名义上还是八旗旗主议事,皇上折腾了一个南书房,能干的八旗旗主给废掉一半,谁还敢出头?

皇上又说:“朕这几天做梦,老梦到先皇。朕有愧啊。”皇上接过来太子递过来的毛巾,擦擦眼泪。“八旗子弟不喜欢学文,喜欢学武,朕就要他们学武。朕要看看,八旗儿郎们的热血和骨头,有没有被这关内的暖风吹得醉了!”

皇上大喝一声,带着帝王才有的压迫力。

在座的旗主们都红了眼睛。

“回皇上话,没醉!”庄亲王站出来,大喊一声,“八旗子弟,永远为王前驱,永远热血沸腾,骨头硬着。”

“好!庄亲王说得好!”皇上接过来酒杯,站起来,一举杯。

“列祖列宗在上,朕,爱新觉罗·玄烨,今天发誓,一定要带着八旗人,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光宗耀祖青史留名,永彪史册!”

“列祖列宗在上,吾等一定追随皇上,慷慨赴国,誓死忠心。为王前驱,永不后退!”

“干!”

“干!”

“干!”

皇上和一干老王爷干了这一杯酒,对视一眼,一起豪迈大笑。

庄亲王回家,找来自己的亲信,商议道:“皇上要有大动作了。你们要跟着吗?”都是沉默。庄亲王又说:“我要跟着。我要我们八旗子弟,永远有这份热血不冷。”

几个亲信沉默一会儿,一起高声道:“末将追随王爷,听王爷号令。”

大清的八旗旗主们,和他们亲近的护军将军们,都是一样的沉默,一样的誓死追随。

这就是大清的八旗吧?

可能永远感情义气重过理智。

大清朝廷,是一个很特殊的朝代。就好像那六部的满汉两位尚书一样,历朝历代都没有的特色。要在偌大的关内生存下去,就好像他们在关外的黑山白水之间要生存下去一样,他们是团结的,他们的热血和骨头,都还没有醉。

“这可能也是,朕认为能成功的一个原因?”皇上自嘲地笑,第一次因为大清朝廷如此特色感到,有点释怀。

皇上在第三天的中午,慢悠悠地坐轿子来到福庄,问潇洒小道士:“朕要给你办一个学院,你带着侄子们,宗室们,王公大臣皇亲国戚家里的孩子们,八旗精英们,一起学习。”

潇洒瞪大眼睛。

“我不要学习。”潇洒最不喜欢学习了,“潇洒长大了,不用学习了。”

潇洒小道士从一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再也不要学习了。

“潇洒是道士,不考科举。”

皇上愣了,生气。

“你是大清的十九阿哥!”

“我是小道士。打坐念经,吃大鸡腿。”

“美得你。朕告诉你,必须领着一帮孩子们学习。否则朕不给你大鸡腿。”

“潇洒有做事哦。”潇洒害怕了,“潇洒帮九哥打贪官。”

皇上冷哼一声:“汗阿玛给你一个机会,说说看。”

话说昨天傍晚,潇洒吃完一个大苹果,睡了一觉醒来,发现九哥还没走,好奇地问:“九哥明天不上衙门啊?”

“不去衙门。”

“九哥,户部差事好办啊?九哥辛苦。”小孩子装大人的样子要九阿哥笑出声来,脸上一个特伤心的感叹,“九哥辛苦啊,九哥每天面对他们的衙门争斗,九哥的脑袋真不够用了。”

潇洒一听,立马拍胸膛表示:“九哥说,潇洒帮九哥。”

九阿哥本来心情不好,打算今晚就住福庄了,当下就觉得心里暖洋洋的,拿剪子剪一剪灯花,抱着弟弟问道:“困不困?”

“不困。九哥讲故事,潇洒帮九哥。”

“十九弟真要帮九哥?好吧。九哥就却之不恭了。”九阿哥摸摸弟弟的脑袋,真感觉身上轻松很多。“九哥告诉十九弟一个新故事。话说,户部有个侍郎官,朝野闻名的好官,清官……职位不低,而是很高,因为两个尚书日常不负责具体事务,都是他们负责……”

这位侍郎官姓杨,在衙门的名声颇佳,即使是那些求着户部办事千难万难的其他官员,也都夸他:“这个人不错”,“是个好官”,每年考察政绩都是优秀。

他还是出名的反贪人士,在清流中名声颇佳。每年都去刑部告状说,谁谁给他送礼,谁谁给他送美人……还主动上交这些礼物。

他还主动靠近四贝勒,就四贝勒那样的阎王名声,不管王公贵族汉家文臣,谁都不搭理的无情冰山,就他靠近,见到四贝勒就诚心诚意地表示:“贝勒爷,臣支持您的做法。但有需要,万死不辞。”

你说他是不是一个好官?

“据说,他在地方当官的时候,经常一身破旧的农夫装扮,脚蹬草鞋,下山下地的,与山民打成一片,是个闻名全国的‘草鞋知府’,老百姓都夸他体察民情。离开任上的时候,百姓还给送万民书,立生祠纪念。”九阿哥说着说着,也是真心服气这人。

潇洒听得迷糊:“师父说,好官是要老百姓顿顿大鸡腿有衣服穿。他和老百姓一样穿破旧的衣服穿草鞋,不是好官。”

九阿哥一愣,随即一拍大腿:“着啊!就是这个道理!”九阿哥找到知音一般激动,“十九弟你不知道,那老百姓有时候,真不晓得事理。朝里有几个名声不好的官员,贪污一点点,他们就告状。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几个官员真办事了,真给地方谋福利了。不贪污一点,不同流合污,能办成事情吗?”九阿哥摇头叹气,“用脚指头想也不可能。那位杨侍郎要真是大清官,现在不知道在哪个山里做县令,能升到户部做侍郎?”

潇洒更迷糊,放弃听不懂的,抓住重点:“那九哥,杨侍郎做事了吗?”

“他能做事?”九阿哥冷笑,“他比你八哥还会做‘泥菩萨’,就一只披着羊皮的狼。他天天盯着你九哥和十三哥,可你九哥这样精明的人,就是抓不住他的尾巴。他倒是贴着你八哥贴得紧,天天劝说你八哥避嫌不要做贤王,九哥就没见过这样的人。”

九阿哥很气闷。潇洒却是眼睛一亮:“九哥,他是贪官哇?九哥,潇洒有办法。九哥,我们撕下来他的羊皮吃肉。”

九阿哥笑出来:“他贪污巨大。……但九哥没有证据。九哥为了制造证据,给他送五万两银子,他都不收,还去找你四哥告状九哥,害得九哥被训一顿。”

潇洒一眨眼:“九哥,行贿是不对的哦。九哥,潇洒有办法。”

潇洒和九阿哥嘀咕嘀咕,九阿哥去找八贝勒嘀咕嘀咕,大清朝廷的第一桩反贪污案子,就,这样开始了。

皇上表示,朕简直惊呆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2-01-3119:15:17~2022-02-0117:25:1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小葵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嘉平初十.、肥cat10瓶;春雨无痕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