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夸张的战报,主帅人选

似乎是看出了赵鼎心事,邹静云上前劝道。

“既然当初决定让他们半耕半战,自己养活自己,现在就该给他们自己选择的机会。”

“若是不允许他们接受商人的雇佣,咱们的民兵制度和朝廷的卫所制度又有什么差别呢。”

其实差别还是很大的。

首先,加入民兵者不需离开家乡,平时生活、训练都在家乡中。

既不需要承担背井离乡之苦,也不用为朝廷种地。

“如果您实在担心,咱们就把商人们支付的佣金攥在手里,无论商人雇佣多少民兵充当护卫,都要事先经过我们的同意。”

“此外,在任务结束前,这些佣金都要暂存在我们这里,直到任务完全结束,民兵们返回家乡,才由我们分发这些佣金。”

听到邹静云的提议,赵鼎瞬间来了兴趣。

自己做中间商,把钱拿在手里,简直是一石三鸟之计。

无数商人们支付的佣金,会让自己获得充裕的现金流,不再为缺少银子周转而发愁。

此外,商人们必须通过自己才能雇佣民兵,不仅增强了自己对商人们的约束力,还能增强自己对民兵们的控制力,一定程度上掌握他们的经济命脉。

人们往往倾向于感激直接给自己发钱的人。

所以民兵们接受雇佣后,不会感激雇主们,只会感激赵鼎。buhe.org 非凡小说网

想到这里,赵鼎忽然理解前世看过的许多小说中总是有佣兵行会出现。

既是为了赚取钱财,也是为了解决许多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顺便提高对他们的掌控能力。

想到这里,赵鼎决定同意商人们雇佣民兵充当护卫。

“也罢,既然民心所向,我也只有同意了。”

“让商人为我养兵,减少钱粮的消耗,这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美事。”

就在赵鼎解决民兵一事后,周炳却忽然寻了过来。

“殿下,战俘营已经修建完毕,那些受伤的战俘也都得到了妥善治疗,不知您打算怎么写战报?”

“是如实撰写,还是夸大一些。”

按照晋军惯例,每一战后都必须向兵部提交战报。

既是朝廷为了提高对军队的掌控力,也是军队夸耀军功,请赏请功的好机会。

而将战功夸大,更是几乎没一只军队都会做的事,就连驻守北地长城的陈庆知也不能免俗。

因为兵部一向有打折扣的习惯,只有在战报上夸大,军队最后才能获得与实际相符的军功、奖赏。

但赵鼎却对战报不感兴趣。

一来自己贵为皇子,地位已经达到了顶点,再往上一步不过是把王爵换成亲王爵位,得不到什么实惠。

至于奖赏,赵鼎可不觉得兵部会因为自己小胜一役,就成千上万地奖赏。

既然如此,何必劳心费力亲自关注战报呢。

“你看着写就是了,若是拿不定主意就和彭健商量一下。”

回到军营中,周炳却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我和彭健此前都是大将军的兵,来了郑王殿下处效力,要是不能立下大功,岂不是丢他二位的脸。”

“以前在楚国打的仗不能算数,今天我们为晋国打仗总该算数了吧。”

“干脆这一次就把以前积欠的军功都拿回来。”

此前在岭南作战,赵鼎并非没有奖赏他们金银财宝。

可身为军人,周炳的志向绝不是富贵二字,他更想追求功名,凭借手中的战刀,让世人记住自己的威名。

恰好这时军中书吏们受命来到他的营帐中。

“将军,战报该如何撰写,请您示下。”

周炳默不作声,在面前的白纸上写下一行文字。

败敌三万,生擒三千,斩获刀枪盔甲无数,楚襄樊都督史朝威仅以身免,余下战绩……。

赵鼎当初立下的规矩是有成效的。

迫于免职的威胁,军官们或主动或被动的学习了不少汉字,就连周炳现在也会写几百个大字。

虽然十分潦草,可对于一个武将而言已经足够了。

在书吏们的润色加工下,没过多久,一篇工整的战报便新鲜出炉。

得到赵鼎的授权后,周炳胆子也大了起来,竟直接派人将这封战报以最快速度送到京城兵部。

丙辰年注定是一个动荡之年。

南郡这边派信使送出战报的同时,京城里也在为出征沧州而紧锣密鼓地做准备。

惊闻花莲教造反,晋帝立马决定出兵平叛。

首先抽调驻扎在京城中的禁军作为主力,又将中州等处的卫所兵调来助战,其中精锐者充为战兵,羸弱不堪者作为辅兵。

七拼八凑下,数日功夫便集结了近十万人马。

按照惯例,平叛军的各级军官应该由京城中的大小勋贵出任,他们也是晋国中最富有军事经验的一批人。

但平叛军的主帅该由何人出任,却引起了相当大的争执。

以户部、工部、刑部、吏部为首的文官集团一致认为祁国公宋彦威是最佳人选。

“祁国公正值当打之年,作战经验丰富,有三次带兵剿灭叛贼的经验,治军很有章法。”

“若以他为主帅,官军定可轻而易举杀尽花莲教贼人。”

工部尚书刚说完这话,就有几个年轻勋贵站出来反驳。

“祁国公年事已高,不适合在外奔波。”

“大皇子年富力强,武艺超群,又通晓兵书,他才是最适宜的人选。”

文官、勋贵们各执一词,为支持自己心仪的人选而吵得不可开交。

晋帝拿不定主意,只好将这一事拖到明日再议。

太子东宫。

太子坐在椅子上,脸上阴云密布,而王行知就站在他的面前。

“王护法,当初你说花莲教训练士兵、购买武器,只为了自保。如今沧州事变,你该如何解释。”

太子一直知道花莲教的存在,甚至一直在为其提供帮助。

如今花莲教忽然集结重兵攻下沧州,不禁让太子有种被人戏耍的感觉。

王行知从太子这话里感受到了威胁的意思,如果自己的回答不能令对方满意,恐怕自己就要长埋地下了。

虽然脊背上冷汗直流,可王行知仍然表现出镇定的模样。

“殿下,圣教起事并非要与您为敌,而是要为您解决最棘手的敌人啊。”

“偃王与京中勋贵关系密切,又一直在军中培植心腹势力,是您最大的威胁。”

“一旦陛下龙驭宾天,偃王肯定不会坐以待毙,要么选择在京城里发动军事政变,要么潜逃出京,在地方上起兵与您为敌。”

“如果能提前消耗掉偃王的势力,甚至让他死在战场上,您岂不是就能永远高枕无忧了。”

听完王行知这话,太子心动了。

自己所畏惧的人,无非大皇子一人,如果能削弱他的实力,自己继位之路就再也无人可以阻挡。

为此,哪怕付出许多代价,太子也心甘情愿。

“说下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