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众人比飞太孙意,苏墨于明争第一

看出孙儿的突然,朱元璋眼珠一转,解围道:“说起作诗,咱孙儿在段功那里时倒是作了首诗,咱每每看来,都心潮澎湃。”

宋濂很感兴趣的问:“不知是何佳句?”

朱元璋笑将《咏蛙》声情并茂念了一遍。

宋濂等百官一字一句听完,皆惊得不轻。

“写的是蛙,表露的却是太孙气吞天下的雄心壮志,真是好诗。”

“出声的虫儿?那不得被蛙找上门吃掉啊,太孙有洪武之风也!”

连宋濂也高度评价:“确实好诗,让臣不禁想起上位的一首诗。”

宋濂随即摇头晃脑念诵起来。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二声撅二撅。

三声四声天下白,褪尽残星与晓月。”

众人听着他吟诵,无论觉得诗好或不好,都跟着摇头晃脑,一副沉醉其中的模样。

别人是不是装的,朱雄英不清楚,但他自己确实很喜欢这首诗,尤其喜欢后两句。

三声四声天下白。

褪尽残星与晓月。

这种舍我其谁的意境,非刘邦、当今皇爷和那位天降猛男,实难写的出来。

朱雄英看得出皇爷爷提及《咏蛙》是给自己兜底,怕自己作不出诗丢面子。

但朱雄英是个孤傲的人,既然宋濂起头,他可不会服软,甚至想借机表现。buhe.org 非凡小说网

“云南收复之战,有众所周知的两大难点,其一是细川赖之,其二是段功。

孤虽不才,自问在二人败亡事上还是起到不小的作用,甚至两次以身犯险。

如今回想,有所体悟,脑海中浮现出一首诗句,便念来让大家指点一番。”

宋濂笑道:“殿下请念吧。”

朱雄英点头,一字一句念诵。

“孙儿立志出乡关,战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同样是绝妙新诗,这首诗念出,并没有引动天地异象。

但众人心头皆不由得生出一股悲壮豪情。

有种把牛踢开、自己去犁二亩地的冲动。

“好,好诗啊!不愧是太孙殿下。”宋濂率先平稳下来,连连夸赞。

被他打断思绪,众人这才回过神。

“确实好诗,不禁让我想起太孙幼时遭遇刺客,却勇于拔剑自尽的果敢。”

“太孙虽不常作诗,但每首诗都是佳作!”

朱元璋不动声色压下想哭的冲动:“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好,好孙儿啊,咱这辈子最自豪的就是有你这样一位传人。”

朱雄英摇头失笑:“皇爷爷实在过誉了,孙儿不敢当。

说起诗词之道,孙儿倒是很小的时候就有过一个念头。

值此大军凯旋,又逢新年官员休沐,或可相得益彰。”

“大孙儿快说。”

“众所周知,儒士手无缚鸡之力,却能飞天遁地,担山赶海,皆因天地伟力与之相和。

而飞天一向是人类向往的事情。

不如趁此机会举办朝廷首场‘比飞大赛’,热闹热闹,以彰显洪武一朝文风鼎盛。”

“比飞大赛?如何比法?”

“所有想要参加的文人,站在同一片空地上,念诵诗词飞天。

以飞得高、飞得远、飞的时间长、飞的花样多等为项目评比。

赢的人有赏赐,输的人没惩罚。”

朱元璋哈哈大笑:“好乐趣,那就除夕下午举办,届时咱亲自到场观赛,比完了正好参加晚宴。”

众臣纷纷附和。

如宋濂等文臣,更是摩拳擦掌,想要一决雌雄。

朱雄英道:“既然是孙儿提议的,那这首次比赛的奖品就由孙儿来出。”

皇帝问:“好孙儿有何宝物?”

“孙儿此番在云南两年半,曾乔装进入集市了解民情。

在一家濒临倒闭的古董店铺里,孙儿购买了一箱墨条。

这箱墨条是前宋时的精品,历经数百年依旧香气四溢。

据店老板说,乌台诗案后,着名的才子苏轼被贬湄洲。

其弟苏辙唯恐兄长灰心丧气,于是让人不远千里送了三箱精品墨条给哥哥写诗作画用,期盼其能作出更好诗词、文章及图画,名扬天下,将来好重返京城。

而孙儿这箱墨条,便是其中未被使用的一箱。

苏轼、苏辙,那可是无数文人墨客心中的神。

孙儿便以这墨条为奖品,谁能在比赛中拔得头筹,可领取一根收藏。”

此话一出,连大儒宋濂和国师刘伯温在内,全体文臣皆呼吸急促。

“真是苏辙送苏轼的墨条?这可是好东西。”

“苏辙的品位相当高雅独特,他送的墨条,单就本身价值而言也是极高的,何况于今日来说?”

“诸位,本官可是有言在先,论以诗词而飞得高者,舍我其谁,你们都去竞逐其它项目吧。”

“黄大人你还真是越老越奸,想把我们骗去参加别的项目,你好在飞得高这一项独占鳌头?”

“……。”

朱元璋乐得孙儿跟文官们打成一片。

文官们说的越激动,老朱便越高兴。

……

后来根据这场引领比飞潮流的宴会故事,人们创造出了许多歇后语、俗语、成语。

其中最广为人知和使用的,莫过于一四字成语——苏墨于明。

其本意为苏东坡的墨条出现在大明。

引申义则为受人尊崇的大贤可激发他人斗志。

……

又好一阵热闹后,皇帝以蓝玉等喝醉为由,结束了这场宴会。

众人各回各家。

朱雄英迫不及待随着皇爷爷、父王来到后宫。

一眼便瞧见等在那里的家人。

松开皇爷爷的手,朱雄英直奔皇奶奶和母妃。

“皇奶奶,母妃,孩儿回来了。”

马皇后红了眼眶:“回来了就好,以后万不可再如此冒险,你可知得知你被段功抓了,我们有多担心?”

太子妃更一把将朱雄英抱在怀里:“你这小子忒浪荡了。

大明有兆亿子民,无数高手,哪里用得着你亲自去犯险?

从今日起,不许你再出宫门,安静待上十年八年再说。”

朱雄英差点窒息在母妃怀里:“咳,娘,我要闷死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