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倭奴国南北争权,大云滇战火重燃

却不等长庆一叙离别情,后龟山便甩出一个问题。

“皇兄,细川赖之被杀,北边以后最多只能送一些物资军械去云南,再派不了什么人了。

以大明与云南之间的差距,纵然北边以举国之力帮扶梁王,云南被收复也只是时间问题。

届时大明腾出手,兵锋直指倭奴,我等先前意欲绑架朱雄英,首当其冲,该如何是好?”

笑容立时僵硬在了长庆脸上。

好一会儿后,长庆叹了口气。

“为兄如今也没有办法啊。”

后龟山端起酒杯豪饮一杯:“皇兄,我被关押的那些日子里无事可做,便反而能静下心来思考将来。

我觉得以如今的局势,长则一年,短则数月,云南梁王那边必然彻底战败,梁王难逃脖子上那一刀。

那段功是厉害,可又能比细川赖之厉害多少不成?细川赖之在战事开始时就介入了,尚且屡屡败阵。

段功他面对一个兵源物资皆缺、士气低落、只剩些许疆域的云南,还能翻出天不成?他又不是神仙。

我们得早做安排!我指的是无论我们统一北边,还是被北边统一我们,都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完成。”

“皇弟说的哪里话,我们是正统,自然是只能由我们统一他们,我……。”

“按照皇兄的想法,就算我们只剩一个小村子,也得跟足利义满斗到底?”

“那是自然。”

“朱元璋巴不得这样。”

长庆当然知道这会儿不是跟足利义满内斗的时候。

他更清楚后龟山能顺利回来不全是因为那些妖精。

可是人活一口气,让他跟足利义满讲和,太难了!

“我们是天皇正统,足利义满只是一个犯上臣子。

难道就因为大明要打倭奴,我们就要屈服于他吗?

要我说,就算是死,我们也得死得有尊严有血性。

大不了倭奴变大明一个省,好过便宜足利义满。”

后龟山苦笑:“皇兄你直接认为我们是屈服的一方,可见你也清楚北边的实力比我们强得多。

既然如此,屈服就屈服,又有何不可?大丈夫能屈能伸。

况且我也没说一定是我们屈服他们,这里面大有可为。”

“什么意思?”

“虽然我们弱一些,可也不是足利义满短时间内能吃得下的。

我们想议和,他们又何尝不想?

若僵持下去,等到大明大军过来,大家只能一起死。

既然要议和,关键在一个‘和’字,而大有可为的却是一个‘议’字。

若令归一统,谁令谁?总得有一个拿得出手的由头。”

“皇弟你继续说。”

“我的意思是咱们可以找足利义满谈一谈,看能不能以武论权。”

“如何以武论权?”

“双方各派几名高手,捉对比斗,看谁胜场多,赢者主政,输者辅政。”

长庆眼睛一亮:“这确实是个好主意。

咱们这边整体实力不如他们,高手也不算多,可如果只比斗几场,未必弱于他们。

一旦消息传开,足利义满若不答应,便有畏战怯弱之嫌,不顾大局分裂邦国之疑。”

后龟山笑道:“就算我们输了,也未见得不是好事。”

“此话何意?”

“皇兄你是正儿八经的天皇,跟北边那位不是一个层次,三神器也在你手里。

就算咱们打输,该足利义满主政,只要双方合二为一,天皇必然还是皇兄你。

届时你便可接触那边的臣子,以皇兄之能,只要展示才能,拉拢一番,或可反过来架空足利义满。

说到底天皇是正统,而幕府只是幕府,效忠天皇可比效忠所谓的征夷大将军来的有格调和利益。”

“有理,有理,事不宜迟,咱们速速派人去联络。”

“谨遵皇兄之命。”

……

室町。

“长庆倒是聪明,借着大明的威胁跟我玩儿阳谋。”

足利义满端着茶杯,脸色平静,让人看不明白他究竟在想什么。

二条良基沉思片刻:“大将军,这主意不像是长庆想出来的。”

“何以见得?”

“此人虽然颇有才智,但性格刚烈,做不出委曲求全的事。”

“那就是后龟山的主意。”

“估计是了,朱元璋还真是会给我们制造困难。

他们此举名为抗敌,期盼一统,实则包藏祸心。

我料定他们必想趁此机四处串联,谋求大权。”

足利义满自信一笑:“那就看谁棋高一着吧,正好趁此机会在名义上让倭奴一统,省去数年之功。”

……

一来一回,时间飞逝。

转眼已是洪武十七年。

时值云南宜醉不宜醒的阳春三月。

纸鸢在天上飞着,引的燕子‘吱吱’叫,仿佛在说你怎么这么不自由。

山涧里,河滩上,各种早开的花儿争奇斗艳。

忙碌的蜜蜂抓紧觅食,弥补一冬的节衣缩食。

文人骚客见了此情此景,不免停下评头论足。

纵灵感欠缺,做不出好诗词,念一句‘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或背一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总是恰当的。

如此美丽的云南,当由大明来守护。

故,明军再次动作,势要收复云南。

虽然并没有特别约定,但一路军、二路军相继进发后,都选择了集中优势兵力重点突破。

完全不给擅长以少胜多的段功机会。

段功许是无奈,许是想等一个破绽。

面对明军齐头并进,数路进攻,他直接选择了全线守势。

二路军中军大帐。

冯胜站在沙盘前皱眉沉思,等一个确切军报。

不多时,前沿阵地接连几份军报被送了过来。

打开瞧过,冯胜将沙盘重新摆正,继续沉思。

过了片刻,听闻有战报送来,朱雄英过来了。

“宋国公,前线打得如何了?”

冯胜将几份战报递给朱雄英:“儿郎们憋了一个冬天,早就手痒了,想着大干一场,结果段功不接招啊。”

朱雄英依次看过几份战报。

却没急着说话,只安静消化其中信息,思考应对方案。

同样安静侯了一会儿,估摸着朱雄英心里有数了,冯胜这才道:“龙头关和龙尾关是我们进军路上最大的两处城关,只要破了它们,就可直取梁王府。

但这两处城墙高大不说,内中更有许多百姓,存了不少粮草。

它们横在那里,我军过不去,敌方后勤补给却能不间断供应。

经过耿炳文和郭兴试探,已确认这两处打定主意死守不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