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花花肠子

后面还有行路税,花税、茶税以及商铺保护税等等……

总而言之,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税银名堂都是朝堂上的专家们搞出来的。

反观极少数富得流油的商贾,他们之所以能在当地成为富甲一方的常青藤,说白了他们背后都有官员撑腰。

大宋的百姓,一腔爱国心,已是难能可贵。

还要明着暗着被这帮蛀虫蚕食?

今日!

是时候该动一动朕的屠刀了!

“陛下,微臣愿意捐献部分家财。”徐秉哲也知道自己说的话头太大,想要收场已是不可能。

当即从官袍袖口内抽了一张银票。

看到那五百两的字眼时,赵烁觉得自己的智商受到了凌辱。

“徐秉哲,这就是你能为大宋做的事情。”

“这个大宋在你眼里就值五百两白银!”

“好!朕替百姓手下,但你信誓旦旦退敌之策,若是靠低三下气的纳贡还行不通呢?”

“回禀陛下,只要钱到位,金人必定撤军。”

“你以项上人头担保吗?”

“这……”

徐秉哲脸色一边,忐忑道:“陛下,微臣不敢,还请陛下息怒。”

“混账东西,既然不敢保证,你为何敢在朕面前大言不谗?”

“又何敢妄自菲薄,擅言求和?”

皇帝的两次发问,不禁让徐秉哲懵了。

现场所有的议和派全都是一脸懵比。

啥情况啊?

陛下是不是吃错药了?

接连扳倒何粟跟孙傅,杀了郭京,立主求和。

这早朝还没散呢,就又要跟金人开战了?

这……

整的我们都不会了!

唯独徐秉哲鹤立鸡群,浑身冷汗直冒。

他聪明了半辈子,刚才那五百两倒是直接把赵烁给恶心到了。

“陛下!”

徐秉哲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怎么?徐爱卿还有何话要讲?”

赵烁已经铁了心要拿他开杀。

估计城外的金兵今日必然会有所动作。

所以,徐秉哲也绝对活不过这次早朝。

不惩治他,不知道有多少佞臣要将着大好的局面搞的乌烟瘴气。

“李纲!”赵烁话锋一转,叫出李纲。

“臣在。”李纲走到殿前。

群臣们纷纷瞩目,更是不解。

皇帝刚才对着徐大人一阵疯狂的输出,怎么又碍着李纲啥事了?

赵烁说道:“李纲,你之前管理过汴梁城的防务,你说当下情形,是战还是和?”

“回陛下的话,和便是战!”

“如今金国早已将我大宋列为头等大敌,他们就是永远喂不饱的财狼,只会一次次的挖空我们的财政,等我们病入膏肓的时候,再给我们最致命的一击。”

“此外,我们的财政难以支付那么多的税银。”

“即便有,那笔钱也足够组建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了,为何要和?”

“说的好!”

赵烁一言断此。

朝堂上的大臣们直到这时才彻底的恍然。

原来……原来皇帝一直是强力的抗金派。

怎么……我们怎么之前就看不出来呢?

赵烁环视面面相觑的众文官,目光落在张叔夜的身上。

“张叔夜。”

“老臣在。”

“如今大军压境,我北宋已经进入战备状态,朕跟金国太子完颜宗望必有一主一仆。”

“可惜朕胃口好,不擅长吃软饭。所以,朕决议与金人一战!”

“陛下圣明!”张叔夜微微颔首,神态洒然。

他要辅佐的就是这样的君王。

赵烁又道:“可这徐秉哲在两军阵前,妄谈投降,乱我军心。你统兵多年,以你的经验看,朕该如何处置这佞臣?”

直到这时,徐秉哲悔之晚矣。

张叔夜何人啊?

那是大宋屠夫。

他的忠心天地可鉴。

别说皇帝让他对付自己,就算让张叔夜杀他的亲儿子,他也绝对不会皱一下眉头。

“陛下息怒,微臣有罪。”

徐秉哲想到刚才何粟求饶的样子。

他现在就算进入大牢也可以。

但赵烁不给他这个机会。

确切的说张叔夜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回陛下的话,阵前散布谣言,祸乱民心,杀无赦!”

张叔夜的话,说的再明白不过。

赵烁当即点头:“来人!将徐秉哲押解午门之外,即可斩首!”

自古君无戏言,何况是在朝堂之上。

但是,这个结果是徐秉哲的众多同党们没有料到的。

就连当朝丞相也没有想到。

要知道大宋很少杀官员。

刑不上大夫的铁律就是从宋开始的。

当年太祖赵匡胤被黄袍加身,后来坐稳了皇权,也没有杀那些权臣跟悍将。

而是采用了杯酒释兵权的方式。

将君臣冲突冷处理了。

这套方略一直沿用至今。

再加上太祖之后,宋朝的武将地位直线下滑。

文官集团地位愈发高涨。

而文官即便再能哔哔,最多将朝堂闹的怨言四起,却也丝毫威胁不到皇帝的统治。

所以从赵光义开始,到宋徽宗以至于宋钦宗,在这个历史窗口内,皇帝未曾杀过三品以上的大员。

即便是童贯那种烂泥扶不上墙,率军屡战屡败,不得跟徽宗拿钱赎城的大罪,也还活得好好的。

但是,问题来了!

新登基的宋钦宗要砍二品大员的大好头颅?

这个口子一旦开了,那文官集团以后的日子可就心惊胆颤了。

所以,他们绝对不允许皇帝擅开杀伐的国策。

“陛下息怒,徐大人罪不至死。”

“陛下,微臣以为徐大人实属言语欠妥,将他打入天牢,日后发落便是。”

“砍头,未免有些过了。”

“放肆!谁敢为他说话,一律砍掉。朕,绝不姑息!”

赵烁主意已定。

如今大宋岌岌可危,满朝文武,没有一人能够想象靖康之难有多么的耻辱。

那不止是大宋的耻辱,更是民族之耻。

国破家亡,黎民百姓无依无靠。

中原大地饿殍遍野。

金人莽夫大肆屠戮,将大宋子民视作畜生。

这还不够严重吗?

还不够羞耻?

这样的情况下,赵烁必须得杀一杀!

只有杀,才能震慑其他的佞臣,也更能给那些想要抗金却犹犹豫豫的硬派人士一份定心丸。

后面这个原因是赵烁杀贪的重要意图。

因为如今大宋朝堂上掌权的人之中,没有几个硬骨头。

但是大宋疆土上,到处都是硬骨头。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