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计划有变

夏都,临时行宫怡月庭。

自赵安自立夏王以来,他的后宫一共册封有三人,王后蔡琰,张雨萱和杜氏两人则皆为美人。

怡月庭就是美人杜氏的居所,配有服侍的丫鬟数人。

怡月庭主客厅里,赵安坐于主位,身形已经明显壮实了许多的邓艾坐于下首左侧,巧笑如嫣的杜氏则是殷切地在一旁服侍。

对于邓艾,赵安一直都是极为看重的。

在历史上,这位大器晚成的名将可是与诸葛亮挑选的接班人姜维多次对峙,最终还成功攻灭了蜀汉,其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赵安想要尽力为他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看看这位蒙尘明珠能够绽放出何等光芒。

为此,自俞大猷出任镇西将军以后,邓艾就随其一同赶往了关岛镇历练。

这一次,邓艾也是时隔两个多月后第一次奉命返京。

“士载,最近在军营历练感觉如何?”

轻抿了一口茶水,看着坐在座位上沉稳如山的小邓艾,赵安眼中闪过一抹赞许,轻声道。

在同龄人中,邓艾或许不是最聪慧的,但却绝对是最沉稳,心性最佳的。

进入镇西军以后,邓艾已经取字士载。

“回大王,军中生活很充实,跟在老将军身边,属下受益颇多”

邓艾闻言躬身道。

“嗯!志辅老将军乃虎将,不管是治军还是治将都很有经验,他是你最好的老师人选”

赵安笑着点头赞同道。

“还要多谢大王费心为属下觅得名师!”

邓艾神色恳切,态度恭谦。

“士载,这里已经是你的半个家,我也一直将你当做子侄辈看待,这些小事就不要提了,回到家里你也不要如此拘泥和客套了”

赵安摆了摆手。

“谢大王!”

邓艾闻言躬身道。

赵安见状也只得无奈摇头。

邓艾的少年老成固然让人看重和放心,但却也失了几分少年应有的灵性和朝气。

接着,赵安也没有在怡月庭多做久留,而是将更多的时间留给了邓艾他们母子相聚。

“大王,水师北营传来急报!”

赵安刚刚离开怡月庭,一名內侍就匆匆来报。

“嗯?”

赵安闻言心中微惊。

按照邓子龙他们的行进计划,此时的水师北营应该还未抵达九州岛才是,如何会有消息传回。

难道是路途上出了什么意外?

接过內侍递上的信函,赵安立刻就细细查看起来。

看完信函的内容,赵安提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拧眉陷入沉思。

信函中,邓子龙、岳钟琪两人联名将设计诱歼徐海倭寇集团的经过详细介绍了一番。

对于自己未经请示,就转移数万百姓,设计诱歼倭寇的举动,两人也是供认不讳,自请降罪。

对此,赵安自是不会计较,镇北军驻守一方,本就有紧急军情时接掌地方的职权,面对来势汹汹的倭寇便宜行事也是应当的。

此战,徐海所部倭寇1万5千多人被全部歼灭,击杀击伤倭寇5000多人,俘虏万余人。

一众倭寇头领中仅有徐海、久保建逃走,陈东、叶麻等人则选择了投降。

对于这些俘虏的倭寇,邓子龙的建议是将其与水师南营的将士打散混编,迅速将夏国的水师力量组建起来。

而且,结合李舜臣提供的情报,邓子龙和岳钟琪两人还建言暂缓出兵明岛,待水师整合以后,再大举发兵明岛。

赵安所沉思的也正是这一点。

还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啊!

“快!

速招尚书令王猛、兵部尚书贺拔允、户部尚书陈群前来议事”

沉思片刻,赵安招来招来一名內侍吩咐道。

“喏!”

內侍闻言快速应喏而去。

一刻钟后,行宫议事厅。

“大王!”

王猛、陈群、贺拔允三人联袂而来,向赵安齐声行礼道。

尚书省的衙门就设置在夏都城中心,距离行宫距离不远,三人平时也都坐镇在各自的衙内。

“都起来吧,紧急召集你们前来是有要事相商,先看看吧!”

赵安虚手一礼道。

说完朝侯在一旁的內侍一个示意,后者立刻恭敬地从赵安手中接过信函,然后转身下去呈递给王猛。

接过信函,王猛迅速翻看起来,看完后顺手递向陈群。

不一会儿,三人就依次看完了信函。

“臣等恭喜大王,此战之后,我夏国水师成矣!”

看完信函,三人脸上俱是露出喜色,由王猛带头,齐声向赵安恭贺道。

“大败倭寇自然乃是大喜之事,只是,对于信中邓老将军和东美的建言,你们有什么看法?”

闻言,赵安笑着摆了摆手,出声询问道。

“大王,臣也赞成邓岳两位将军的建议。

据他们信中所言,此时那九州岛的倭人首领正率领数万大军倾巢而出,直奔明岛而去。

以倭人水师的兵力和规模,我夏国水师想要胜之恐怕困难,此时前往增援极为危险。

而明岛的形势虽是看似不利,但岛上如今仍有近2万明军尚存,以他们的兵力和人力据两城而守,倭军短时间内必然难以取得胜利。

与其此时冒进,不如先趁此时机将那些俘虏的倭寇编入水师,加以整编操练,等到水师形成战斗力时,想必明岛那边的战事也已进入白热阶段,明岛上的明军和倭军也都成为了疲敝之师。

到那时,我军在以新锐之师前往支援,必能将之一战而败倭军,然后趁机一举拿下明岛和九州岛”

三人略一沉思后,王猛率先出声道。

“大王,丞相所言有理,臣也赞同暂缓出兵,先行编练水师”

陈群和贺拔允两人紧接着出声附和道。

“此计自然是好的!

可是,如今我夏国距离明岛和九州岛在海洋上相隔还有数百公里之遥,我们如何才能准确的把握战机呢?

万一倭军进展顺利,在我夏国水师尚未编练完成之时,就已经彻底拿下了明岛,又该如何是好?”

听完三人的话,赵安凝眉道。

“大王,明岛距此路远,倭军鞭长莫及,既然是苦思无意,不如先把能做的做好,等到我水师战力起来了,就算倭人最终拿下了明岛,我们也能够重新拿回来,又何必在此纠结于此”

听出赵安似乎有想要冒险的意思,王猛连忙再度踏步上前,出声道。

王猛害怕赵安因为之前的东征满清之战的胜利而错估了形势,心存侥幸心理。

上一次的东征满清之战中,华夏军能够趁机绕后,那是因为满清没有水师的缘故。

如今,倭军的水师比起夏国的水师强大数倍不止,此时冒险前往,风险实在太大,也不值当如此。

而且,就王猛的真实内心而言,他更愿意让赵安将精力放到已经探明的西面鲁南半岛。

在那里,更加广阔的大地和人口,才是夏国未来征战的主战场。

傍晚戌时,夕阳垂落,夏日的余晖洒落大地。

行宫里,王猛、陈群和贺拔允三人自议事厅缓缓行出。

在议事厅里,整个下午赵安都在同他们三人商议处置倭寇和出征明岛的一应事宜。

“大人,之前在商定计策时,大王心中明显有其他的想法,大人为何要直接将大王的话给堵回去?”

沿着庭外的阶梯慢步而行,陈群和贺拔允两人隐隐落后王猛一个身位,陈群面色凝重道。

自夏国建立以后,王猛为尚书令,陈群为尚书,兼掌吏部和户部,两人私下关系虽然依旧极好,但在人前陈群还是保持以上官之礼待之。

“文长,大王的想法你肯定也猜到了,大王必是又想亲自领兵出征明岛了”

王猛闻言停下脚步,转头看了一眼陈群,苦笑道。

“嗯!我看大王是有这个意思”

陈群点头道。

自家年轻君主的性格,陈群自然也是极为了解的。

“大王想要亲征明岛!”

一旁,贺拔允闻言惊呼出声。

他是最近两月才进入中枢的,与赵安的接触还不算深,对赵安的了解也不算深。

“大人,我夏国数十万百姓之安危皆系在大王一人身上,还请大人务必要劝住大王啊!”

接着,贺拔允就向王猛急急道。

“阿泥不必如此惊慌,刚刚我的话应该已经打消了他此行的想法。

至于以后,想要彻底打消大王领兵出征的想法是不可能的。

毕竟,如今我夏国势力初创,还需要不断对外发动战事来进行扩张,军中也需要大王亲自坐镇,才能统合麾下各军。

而且,以君上的年龄和性格,想要将他束缚在宫中也是不可能的”

王猛见状,朝着贺拔允摆了摆手,安慰道。

“大人所言极是,我等为臣者,所要做的也不过就是尽力将这一切不利因素帮大王排除罢了!”

陈群闻言点头赞同。

斜阳余晖照射下,三人一边轻声议论着,一边踏步往宫外行去。

第二日,关于整编倭寇俘虏,以及扩编水师南北营的诏令就自夏都传出,由特使送往临水镇和西沙渡口两地。

昨日,经过一番商议,赵安最终接受了王猛等人的建议,同意自俘虏的万余倭寇中挑选出8000人充入夏国水师。

这8000倭寇俘虏将会同甘宁麾下的水师南营将士进行汇编,然后再重新招募4000名新丁一同编入水师南北营,合计1万6千人,两营水师每营各8000人。

之所以重新招募4000新丁编入水师南北营,就是为了将倭寇在水师的占比数量尽量降低,以老兵带新兵,使其以最稳固的方法快速成军。

扩编后的水师南北营主将仍旧由甘宁和邓子龙担任,只是北营这边的副将将由新降的李舜臣担任,李亿祺为其麾下校尉。

同时,中枢吏部、吏部和兵部也将尽快派出人手前往两营为众将士登记军籍,并调集军械粮草等物资攻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