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3章.百岁老和尚指点迷津

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理倒是这么个理,但这对于自小就有叛逆性格的赵匡胤来说,火山终究有爆发的一天。

在刚开始的时候,不看僧面看佛面,赵匡胤对董尊诲处处忍让。

甚至对他是香孩儿的传闻,当面言辞损毁都没有直接翻脸,最后终于在一件事情上彻底的爆发,并且做了个了结。

这就是著名的蹴鞠事件。

事情其实说巧不巧,源自当时流行的一种踢球游戏,也就是所谓的蹴鞠。

其实和今天的足球差不多,只不过当时的球是实心的。

讲究一点的,用非常名贵的锦绣,千针万缕缝制而成,如果不讲究的话,用猪尿包也成。

赵匡胤自小习武,聪明过人,能动手的从来不愿意动口。

只要他想杀人,手里的杀威棒绝对不是吃素的。

不过因为要吃饭的原因,就只好对这小子一忍再忍了。

他来到董家半年之后,渐渐的熟悉了这里的一切,也就渐渐的有了和当初不一样的想法。

因为虽然在这里不会饿肚子,可是继续呆下去却并没有多大的盼头,再加上自己的眼皮子周围一天到晚都有个泼皮无赖在晃荡,随时恶语相向。

即使是好死不如赖活也没有办法坚持下去了,于是他就决定自己在离开董家之前,要把这小子狠狠的收拾一顿。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个合适的由头狠狠的教训,又要让对方没有办法还击。

他一边不动声色的收拾行囊,准备随时离开,一边在寻找机会为自己出这一口恶气。

这一天,机会终于来了,董宗本有事要十天半月在外面,家里的一切大小事务,却是由管家所掌管的。

但是管家性格很是懦弱,尤其是在小主人的面前,从来不敢指东打西。

不过这对于随时准备撤退的赵匡胤来说,算得上是找到了所谓难得的窗口机遇期。

“你和你的主人说一下,反正闲在家里没事,就玩玩蹴鞠吧。”赵匡胤把管家叫到一边,悄悄的吩咐了几句。

尽管在董家小子里不受待见,但赵匡胤毕竟是远来的客人,比他们这些下人的地位还是稍微要高一些的。

管家明白赵匡胤的意思之后,很快就约好了和董家小子的一场球戏。

之前他踢过的每一场因为董家老爷子在旁边观战的缘故,赵匡胤硬是一次都没有赢过,而且每次身上都会挂彩。

然而,这一次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开球上半场还没有结束,董家小子就被赵匡胤的球踢得鼻青脸肿,差点趴在地上起不来了。

“我给你们的主人上街去买点药。”踢得满脸通红的气喘吁吁的赵匡胤,终于出了一口恶气,偷偷的揣着行李急匆匆的离开了董家,却头也不回的出城往襄阳方向去了。

本来他想在离开之前给老董留下一封感谢信的,可是在这里待了半年,却是天天受闷气,他决定就按下这个想法,就让他们自己去胡猜乱想吧。

有的时候还真的是不得不相信历史的宿命,顺着汉水一阵子奔波之后,赵匡胤就很是顺利的进了襄阳城。

由于离开董家的时候,他只随身带了一些衣服,并没有带走半个铜板,到了城里的时候,他已经饥肠辘辘了。

就在这个时候,街道驿站的老板好心的告诉他,可以到附近的一座寺庙去,暂时露宿几天,而且每天还有免费的饭可以吃。

要说老板的心这么好,为什么不收留身不分文的赵匡胤呢?!

他以后做了皇帝,肯定会好好的报答这个驿站老板的。

但是事情绝对没有这么简单,因为从隋唐以来,各个时期的官府都是有非常严格的法令的,如果驿站收留没有任何身份文碟的客人,那恐怕随时都有牢狱之灾。

要是遇到逃犯住进来,一定是要被官府抓去,轻则打屁股,重一点的话就是没收家产砍脑壳的了。

这种身份文蝶就相当于今天的身份证,没有这种身份证,想住宿可以说比登天还难。

所以,不要被那些影视剧给蒙骗了。

在赵匡胤向老板道谢之后,很快就按照他指示的路径,辗转来到了城外的一座寺庙。

我感到非常奇怪的是,历史书上这座寺庙的名称都没有,难道十有八九是后世的历史学家杜撰的?!

“舍襄阳僧寺……”

想来想去确实有些蹊跷,像这种天大的好事,如果真有其事的话,方丈恐怕就是真正的历史罪人。

因为这无论如何都算是大功德一件,收容过当朝皇帝的寺庙,完全有理由得到各种各样的殊荣的。

像当年唐太宗李世民被王世充追杀的时候,就曾经有过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

然后少林寺就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可以喝酒,可以吃肉。

正所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意思……

所以,哪怕是正史,我也认为这里是存疑的。

不过话也得说回来,当时的赵匡胤的确是走投无路,这是千真万确的。

自从佛教从东汉时期进入中国大陆之后,就开始在全国各地传播起来。

这种宗教在刚开始有些水土不服,不过很快就和本土的道教和儒家文化融合在一起了。

“施主何来?!”开门的是一个略带疲倦且眉目清秀的小和尚,双手合十彬彬有礼。

“小可远道而来,愿投宿几日,不知可否提供方便?!”

实在是没有别的办法,赵匡胤甚至连睁开眼的力气都快没有了,如果这里不收留他的话,那么恐怕就真的成了“路有冻死骨”的一员了。

“施主请随我来。”开门的小和尚不带任何表情的,把他领了进去,很快就安排进了一个偏房让他住下了。

意外中的意外,运气极好的赵匡胤,居然分到了一两块多余的贡品。

这是当时的香客进贡偷偷摆上案桌的猪头肉,因为寺庙里怕存放时间过长,有可能会腐烂变质,就只好便宜他了。

其实,真正的原因就是这些和尚不沾荤腥,贡品里即使有这些美味的猪头肉,那也只能够偷偷流口水罢了。

前面我们说过,人生的道路往往都是在自己选择过程中,一天天的走下去的。

赵匡胤三下五除二把那些猪头肉消灭干净之后,就合衣倒在床上,却怎么也没有办法睡着了。

因为,他一直在担心明天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在当时兵荒马乱的年代,他也多多少少是经历了很多,这间寺庙离城里有一点距离,万一要是有贼人来捣乱,那恐怕连穿衣的时间都没有。

所以,他必须为自己想好万全之策才行。

有些资料包括《中国通史》视频资料提起过,赵匡胤在这一时期曾经到过少林寺,并且创建了著名的太祖长拳。

除此之外,赵匡胤还精通棍法,民间素来有“太祖一根少林棍,打下大宋四百州江山”的说法。

但是我查阅了《宋史》,却没有见到这一时期赵匡胤到过少林寺的记载。

所以,就没有必要把两者之间联系起来了。

如果后面确实是我错了,也会在后面的章节圆过去的。

话说赵匡胤躺在松软的稻草铺上,辗转反侧一直睡不着觉,以前的一点一滴就像放电影,一般在他的脑海里来回转,让他感慨不已。

新婚妻子在家独守空房,自己在外面,却一无所获,真是上对不起父母,下对不起妻子。

赵匡胤这一段颠沛流离的经历也许是千百年来,所有年轻人在这个萌动的年龄都会要经过的吧。

很快他就沉沉的进入梦乡,在这间稻草房里,在这个软软的床铺之上,嘴角微微流着涎水的赵匡胤,似乎又回到了过去了美好的日子。

第二天他是在一阵人群骚动之声中被吵醒的,原来自己所睡的地方是寺庙的柴火房,是进来扎草把做伙食的几个小和尚给吵醒了。

“施主施主快起来,莫在这里睡了,等一会儿管事的人会怪罪于我的。”

站在他面前的,是昨天晚上给他开门的那个小和尚,他的身后则是一些面带不悦的伙伴。

只见这个小和尚带着疲惫之色,双手合十,面带难色。

“哦,我知道了。”赵匡胤猛地清醒一个鲤鱼打挺,就算是起了床。

他小心翼翼的来到旁边的放生池,很快就洗了一把脸,顿时觉得浑身舒爽不已。

“谁在这里?!”一个苍老的声音从赵匡胤的身后传来,赵匡胤不由得虎躯一震,耳朵里嗡嗡作响。

因为他自小都练过功夫,对内家拳法多多少少了解一些,如果没有深厚的功底,是绝对不会有这种效果的。

“嗯,是我……路过宝刹,就擅自做主借宿一宿。”赵匡胤想了想并没有出卖小和尚,他当然是知道言多必失的道理的。

站在赵匡胤面前的是一个老和尚,身穿崭新的僧袍,一看就是做过早课的。

当他们双目交汇之时,却几乎同时露出讶异之色。

赵匡胤觉得就是昨天晚上他梦到的那位金身和尚,说是观音菩萨派过来给他指点迷津的。

老和尚也是感到很是意外,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似乎有一种若隐若现的英宇之气,他从来没有见过气场这么足的人。

“年轻人,此处非你久留之地,我们这里也不便收留你。”还没等赵匡胤发话,老和尚就立马委婉的拒绝了他。

因为在当时的世道之下,很多人活不下去通常都喜欢去做和尚,这样就会有足够多的机会活下去。

就像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一样,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和尚,没过几年又去推翻元朝闹革命了。

“敢问师父尊号?!”

老和尚摇了摇头,干干脆脆的拒绝了,让赵匡胤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贫僧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会给你指点一条明路。今天能够遇到你是机缘巧合……正所谓天机不可泄露……这样吧,我给你一些盘缠,你由此地一直北行就可以了。”老和尚笑眯眯的掏出一个包裹,然后塞到赵匡胤的手里,用浮尘指了指北边,脸上露出深不可测的迷之微笑。

小包裹攥在手里有些发沉,看样子一路上的吃喝拉撒应该是足够了。

身上有了足够的盘缠,赵匡胤顿时一下子将头重脚轻的感觉甩到九霄云外,在他的穷追猛打之下,老和尚又进一步点拨他。

“从这里一直往北走,就会找到你的机遇。”

赵匡胤听了,顿时茅塞顿开,千恩万谢,道谢而去。

然而,我拼尽老命的翻找了一些资料却没有查到这个寺庙的准确的名称,就只知道是在襄阳这个地方。

巧合的是,在南宋末年,蒙古最后给予南宋致命一击,也是在这个襄阳城里。

按照老和尚的观点,乱世出英雄,汉水以南的政权相对要稳定很多,只有往北走,才会有他所要的机遇。

当时的历史现实也的确是如此,辽阔的北方也是到处兵荒马乱的,确实需要一位不世出的英雄去收拾残局,这位千古风流人物在这位百岁的老和尚那里又得到了点化,就头也不回的踏上了征程。

那么接下来赵匡胤会遇到些什么人什么事,待我们慢慢的叙说。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