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 章 英娘卖布

骡马街得名于前朝。该因此街靠近内城北门,原来从外面送来的骡马多从北门进入京城后,都在此处交易而得名。

本朝太宗年间,因着京城日渐繁华,北面只一个北门通行,已经不能满足日益频繁的贸易往来,所以又开了一个小北门。自然,这是京中人自己的叫法,大名为兴顺门。

但有了这小北门后,骡马的交易也跟着搬迁,到了本朝皇帝时,骡马街只余下个名字在,骡马交易全不在了。

只是有些老人,虽然在小北门做生意,但是习惯了北门这块的生活,因此,骡马街还是住了些不在此处做生意的骡马商人。

这也是赵大郎对这块家中有骡马人家熟悉的原因。

陈绣娘家的铺子,就位于骡马街上,从南往北左手的第三家,大名叫做赵家布坊。布坊左手边是个粮店,右手边是个卖北方特产的杂货店。

此时天色还早,街上的行人匆匆,只几家早点铺子生意兴隆,其余店铺,不过都是才开门呢。

粮店的老板斜眼打量了一番英娘二人就进去了。反倒是杂货店的老板娘见着二人,热情地打招呼。

又听说英娘是布坊新来的绣娘,直道让英娘以后有事直接找自己,别客气。

骡马街的铺子贵,地价也不便宜,早些年修得时候,就没留人住的地方,老板伙计只能在铺子里面打地铺将就一下。

好在每晚都有铺兵巡视,街上的治安良好,且布坊还雇了人晚上帮忙守铺子,所以赵大郎每天还是能回家住。

英娘跟着赵大郎进了铺子后,抬头打量了一番。店面的确很小,当先进去正面和右手都是柜台,左边倒是摆了座椅,像是用来给大主顾歇脚的。

此时守夜的人也起身了,见着赵大郎和英娘还跟着打了招呼,于是赵大郎又介绍了英娘给他认识。

刚来的路上,赵大郎就给英娘讲过。这人唤作钱六郎,是个住在附近的人,只因家中孩子太多,才特意找了个这样每日守夜的活。但为人老实,做事可靠,虽有些木讷,但因店铺小,白日里赵大郎也在,所以也不影响什么。

此时英娘见了人,便客气的招呼人。钱六郎反倒显得有些局促,招呼后,就手脚不停的布置东西。

不一会,还没让赵大郎和英娘上手,钱六郎就快手快脚地把东西收拾利索了。

柜台上的布匹摆得整整齐齐,各种材质和颜色依次铺开,以便人挑选。柜台后面的墙上,也装订了柜子,钱六郎又把锁着的贵重布料给拿了上去摆好。

等这些收拾好了,赵大郎忙催促人回家看看。该因钱六郎家负担重,夫妻二人都在外做工,家中晚上没个大人,就五个孩子一起。

赵大郎便特意允许他每日早上开铺前一个时辰可以回家看看,看顾一下孩子。

钱六郎也不客气,与二人拱手后,便急匆匆地回家了。好在他家离此处不是太远,因此脚程快些,还是能在家待上半个时辰。

钱六郎走后,赵大郎又带着英娘熟悉了下铺子,讲了些各色布料的价格。因着有陈绣娘的吩咐,赵大郎还特意说了些平日里来往铺子的客人。让英娘有个准备。

如此一番后,等钱六郎从家回来后,看到的便是英娘站在柜台后等着客人的样子。

也是钱六郎老实,没什么多余的想法,见英娘占了自己的位置也不在意,又从瓶子里摸出了鸡毛掸子,挨着把布料给收拾了一遍。

这番举动更是让英娘对此人的老实,有个更深刻的感受。

今日春光明媚,街旁的桃李行道树长势也好,桃树还开得烂漫,李树已经硕果累累。

站了一个多时辰没见着来客人来,英娘也不心急,该因这买卖都是心急成不了的。而且英娘心中自有谋算,这夏日将近,夹衣夹袄总要换一换,夏衫总要预备上的。京城人富裕,就算普通人家,换季总要给家人置上一件衣裳的。

英娘趁着还没客人来,又把这些布料挨着记了一遍,还在心中把底价也默了一次。免得一会儿有客来了,自己说不明白。

如此,又过了半个时辰,有客人进来了。楼兰小说网更新最快 手机端:https:/m./

居然是隔壁的老板娘领着个扎着花白辫子,作北地打扮的老妇人进了铺子,进门后,便和赵大郎打招呼,“赵老板,你瞧,我这同族的伯娘要买布,你可得给我们些实惠~”

赵大郎本在正中的柜台前算账,见人进来,连忙笑道:“哟,是王娘子。没问题,就凭咱两家的关系,你的伯娘,不还是我的伯娘呀!”

然后又对着英娘道:“英娘,快些和客人介绍介绍!”

王娘子便领着自己的伯娘到了英娘柜前。

英娘于是客气又不失热情和王娘子打招呼,又问了那老妇人自己的需要。结果那人听了英娘的话,露出苦恼的神色,然后又冲着旁边的王娘子用方言说了些话,然后又期待地看着二人。

王娘子听明白自己伯娘的要求后,又给英娘传话,原来这开春后,是和儿子一道从北地来给王娘子的铺子送货的。这边送货得了钱,又听说自家嫁到城郊闺女前段时间生了个孩子,于是在王娘子的建议下,想买些布料送人。

但这个老妇虽然长期跟着儿子往来京城和北地,也能听懂些官话,但一直说不好,往日里都靠儿子交际,可刚才儿子去买茶盐了,只能托着侄女王娘子帮自己解说。

英娘弄明白这人的需求后,略一思索,又让王娘子问,这生下的孩子是男是女。得知是女孩子后,便从柜台里面翻出一块雪青色的细棉布,然后又给人介绍说这是最柔软的布料,最适合给小孩子做小衣服,送礼是再合适不过。

王娘子给人介绍后,老妇有些困惑,像是不能明白这布有什么差别,于是英娘便招手让这人靠前。然后把这匹细棉布递给人,让她摸一摸,好生感受一下。

这老妇人从北地来,平日里多经风霜,一头花白的头发,瞧着比同龄人要苍老许多,而且一双手也粗糙厚实,见英娘一双莹莹玉手托住一匹细致的布料到自己跟前,顿时感到不好意思,生怕自己把布给勾丝。便摆手拒绝了英娘的好意。

结果眼前的姑娘充满善意地冲着自己笑,还一直伸着,让自己一定要摸一摸,试一试,看看是否合适。

而且后面看着自己为难,还解释道,这细棉布虽然柔软,但是不像丝罗那般脆弱,容易勾丝,反倒十分坚韧。说着,还展开了布料,作势抻了抻,证明这布料如自己说的一样。

于是老妇也试探着伸手摸了一下,眼睛一下子亮起来,没想到居然这么柔软,和小孩子娇嫩的肌肤比也不差。这还是她第一次接触到这么软和的布料,拿到后,还情不自禁地偏头用脸蹭了蹭。

然后冲英娘比了大拇指,表示这布料真的好,又转头对王娘子点点头。

王娘子便解释自家伯娘是同意送这布料了。

英娘便问需要多少布料,又建议说才出世的的小孩做衣服,一尺尽够了。

于是王娘子又和人商量到买多少合适,两人嘀嘀咕咕了好一会,王娘子便转头对英娘兴高采烈地说:“我伯娘说,要四匹,孩子大人都做几件衣服。”

四匹,这可是好大的买卖!

但出乎王娘子意料的,英娘没有立即答应,反倒语速放慢,转头诚恳地对自家伯娘说道:“夫人,你要不要给你女儿选一选其他的布,还有更好看的茜色细麻料子,虽然没刚才的细软,但是也透气凉爽,最适合夏日穿了。价格上,也比刚才的细棉布更实惠。你要不然再考虑下?”

这松江府来的细棉布,铺子里总共就进得不多,好些人家都是扯一些给小孩子穿。除了富贵人家,大人上身的极少。这老太太看着也不富裕,也不知道这细棉布的价格,猛地要这么多,只怕会负担不起。

可是,直接劝说,又有些伤面子,于是英娘找了个婉转的借口,点出了细棉布价格的不菲。

老妇人依着刚才的样,又伸手摸了摸细麻布,然后冲英娘摇摇头,用手指着刚才雪青色的细棉布点头。

英娘想是老妇人没听懂自己的潜台词,于是转头看向王娘子,哪知道王娘子一笑,道:“罗娘子,你只管包起来便是,我伯娘可比我的家底厚实。”

这就闹得个大红脸了,英娘没想到自己眼拙,错估了人,于是赶紧冲老妇人点点头,拿过细棉布,把布好生包起来。

老妇人听了王娘子的话,才知道闹了个误会,于是也冲英娘笑。瞧着英娘不大好意思的样,又用手拍了拍英娘刚才介绍的茜色细麻布冲王娘子说了一通。

于是,王娘子又欢天喜地地对英娘说:“我伯娘说,这匹也好。虽然没刚刚那个柔软,但自家女儿喜欢这个眼色,让你这个也装上四匹!”

哟,就这一小会,就来了这样一个大主顾,饶是赵大郎也欢喜不已呢。

看来自家妻子这徒弟,还是做生意的料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