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全票通过,会试第一名!【4更求数据】

然。

就在马皇后和太子朱标都以为,朱元璋最喜欢的句子,应当是“明王出世,普度众生”时。

朱元璋却摆摆手道:

“‘明王出世,普度众生’这句确实对咱有非凡的意义。”

“但是现在!”

“咱还是最喜欢这句,‘民有地,商有路,寡母无需再送儿。’”

说话间。

朱元璋不禁眼眶湿润。

尤其是“寡母无需再送儿”这句话,让他想到当年的一幕。

他至今犹记得,至正十五年攻克和县胜利后。

正巧因为顺路,他送一个伤兵回家。

来到伤兵家所在的镇子。

伤兵在空荡荡的街头喊了一声“娘!”

两侧街面的窗子纷纷打开,全是年迈的老母亲探出头来,以为是自己的儿子回来了。

但是等了一会儿。

也没有一个母亲下来迎接他。

过后朱元璋才知道,原来这些母亲的儿子全都上了战场,并且几乎都牺牲了。

那个伤兵能够幸运回家,但他的母亲却没能出来接他。

因为在他上战场的这段时间里。

母亲已经因病去世了。

往事的一幕幕都在朱元璋脑海中清晰地呈现。

空荡荡的街头,因为士兵喊出的一声“娘,而纷纷开启了窗。

然而这些打开窗子的母亲,发现士兵发现不是自己的儿子后,又只能失望地关上了窗子。

而唯一归来的士兵,也等不到属于自己母亲打开的那一面窗。

尚且在世的母亲,等不到自己的孩子。

而归来的孩子,也等不到自己的母亲。

这就是战争的残酷!

是战乱时期,人间的至苦悲哀!

想到了这里。

朱元璋不禁自言自语。

“寡母无需再送儿,最为朴素的几个字,却是道出了说不尽的心酸。”

马皇后将手轻轻搭在朱元璋的手上,以表安慰。

接着。

马皇后道:“重八,那你觉得此文应该如何定论?”

朱元璋:“为上上品!”

“管它是道家还是儒家,咱就是觉得这篇文章好!”

同时。

朱元璋还在心里暗暗下决定。

等放榜之后。

他一定要找这个考生过来考察考察,最好是让这个考生和太子朱标结交为朋友。

虽然他子嗣众多。

但是在这么多皇子当中。

他只认朱标是他真正的儿子。

为了让朱标能够接替他的霸业宏图,他真的是付出了太多的心血。

他先是设置了春访用来辅佐朱标读书。

后来又设置了詹事府,来当做朱标的学习所。

朱标的陪读记员是有名的大学士。

还有司经局大掌柜专门帮他整理书籍。

他的老师更是高标配。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这三师、三少全都官及正二品以上。

朱元璋花费了这么多心思来培养朱标。

随着朱标日渐长大,学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心胸越发的开阔。

朱元璋作为父亲,看着儿子日益长成,在欣慰之余也有了别样的担心。

担心什么呢?

担心一个“孝”字!

他将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朱标身上。

唯一怕的就是,朱标会体会不到他作为父亲的良苦用心。

如果朱标念不到他的好。

那么他这么多年来,劳苦费心培养朱标的努力,就付诸东流了。

他拿着《吾父县令》的抄本又看了看。

笑着对朱标道:

“这考生倒是孝顺,到现在都能念及父亲的好,还写出了如此出色的文章。”

“标儿啊,若是咱哪天不在人世了,你也能给父皇写这么一篇文章,父皇在天上也能得到些慰藉。”

朱标哪里能听不出朱元璋的言下之意?

连忙道:“父皇是大明开国君主,父皇这一生的丰功伟业,儿臣永远不会忘。”

“儿臣不仅要替父皇守好江山,也要将父皇的豪名传至千秋万代!”

朱元璋这才满意地点头。

对马皇后说道:“标儿不愧是咱的好大儿!”

之后。

朱元璋叫人拿来朱砂红笔。

当场给这份奏章朱批。

在票签上写下了批语:

“已阅,此文为上乘之作,可列入优卷。”

“另,众卿加急批卷,莫要误了放榜。”

将批阅好的奏章丢给毛骧。

吩咐道:“让通政司先给这份奏章抄录存本,然后尽快给国子监回复。”

毛骧接过了奏章。

“是,臣这就去办!”

毛骧以最快的速度来到了通政司。

让通政司把刚才朱元璋批好的奏章抄录下来,保存副本,他这才又带着批好的奏章出宫去。

依旧是一路脚下生风。

快马加鞭来到了国子监。

韩国公李善长等人一边批阅其它的答卷。

一边等到毛骧的回复。

等到毛骧进来的那一刻。

所有阅卷官纷纷站起来。

“怎样了?皇上回复了吗?”

“皇上是怎么说的?”

毛骧把奏章递给李善长:“皇上已经朱批了,您自己看吧。”

李善长打开密折。

看着票签上的红色批语。

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魏国公徐达心急道:“皇上批了什么,你倒是告诉我们呀!”

李善长把皇上给的批语念出来。

“已阅,此文为上乘之作,可列入优卷。”

“另,众卿加急批卷,莫要误了放榜。”

听罢。

几个阅卷官都喜笑颜开。

魏国公徐达一拍大腿:“这不得了吗,这样说来,这个考生应当是此次会试的第一名了!”

在萧洛安答卷中。

不管是第一场考试中经义的八股文;

还是第二场考试中的公文判语模拟;

亦或是第三场考试中的策问。

他的所有答案,都是上上品!

在所有考生中可以说是出类拔萃,标准级别的存在!

唯一让阅卷官拿捏不定的。

只有这篇《吾父县令》的自由论文。

现在!

这篇论文也被圣上亲口认定为上乘之作。

那么大家就没什么顾虑的了!

魏国公徐达再一次道:

“所有的试卷咱们也都看完了,现在也该排名,定下会元了。”

“我觉得这一百五十六号考生的答卷最优,可以定他为会元!”

“你们觉得呢,同意的举个手!”

韩国公李善长点头,举手道:“我同意。”

曹国公李文忠也举起了手:“我也同意。”

监察御史袁凯也是一样:“我也同意!”

一共三十二个阅卷官全票通过。

一致同意把一百五十六号考生定为此次会试的第一名,也就是会元!

而这一百五十六号考生。

正是萧洛安!!

——

PS:新书幼苗离不开大家的支持,求各位读者大老爷支持一下,给个鲜花,评价票、月票、打赏吧。

喜迎国庆7天长假看书乐翻天!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