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码头小厨

皇后的赏赐,让邹三禾感到十分惶恐。

也许是在现代社会时看古装剧看多了,回想起那红墙之下的寒凉,她忍不住打了个哆嗦,也就歇了去城西沈家凑热闹的心思,专心研究起自家那间小铺子的事儿。

新家、新床铺、新被窝,大家齐齐睡了个饱觉,快到晌午才起。

后街的铺子已经十分热闹了,不远处的码头也是一片热火朝天,临近秋日,日头也没那么辣了,可工人们还是身着轻便的汗衫,不多时就是一身汗。

邹三禾关了后门,招呼弟弟妹妹们穿戴整齐,又上街去了。

踏进一间还不错的成衣铺,老板娘笑嘻嘻的迎过来,“姑娘这是想看什么样式的衣裳?若是铺子里没有看得上的,您还可以自己拿样子来定制,都不算贵的”。

邹三禾指了指身后的弟弟妹妹,“您看着安排,我们姐弟应季的衣裳,从头到脚,先各来两身,一身好点儿的,一身中等的”。

老板娘哎了声,吩咐人去取衣裳来。

邹芜拽着邹七材左瞧瞧右看看,又另选了好几身,加上老板娘推荐的,没人又多拿了三身衣裳。

邹三禾也不搞价,只说下次再来可要多优惠些。

老板娘连连应声,亲送了四人出去。

出了成衣铺子,又往集市去订了几样菜和几种肉,买了米面油调料,另笔墨纸砚书籍若干,才回家去。

一整个下午,厨房的门都紧闭着,邹芜她们也不觉得奇怪,各自做着自己的事。

邹三禾快速从系统里买了若干可乐鸡翅调味料、香辣酱、烧烤酱、炸鸡酱料、凉拌料、口水鸡调料等各种料。

又分别把它们装进提前买好的陶罐里,并写好标签贴在外面。

至于铺子的名字,她也是提前在木匠铺买好了一块可以挂起来的长方形牌子,铺门口定个钉子直接挂上去就成。

隔天菜肉一到位,她又把自己关在厨房半日,用系统里的菜肉替换掉了集市上买来的。

这也就是家里没秤,几个孩子心也大,不然就能瞧出来最终腌制好的肉可比买来的那些肉多多了。

面粉倒是用得快些,不过也是直接扫描进系统里,然后买现成的饼子。

一家四口就这样试吃了好几天铺子里即将卖的餐食,又在府衙办好了所有手续才决定开门营业。

倒也没特地看良辰吉日,只是选了个阳光正好的日子,将码头小厨的牌子挂上,就算开业了。

早上是金丝饼、大煎饼、荤素小卷饼、葱油饼和市面上常见的白面饼子,除荤素小卷饼外,其余的饼都可以单买或配菜买。

夹饼的菜品有荤有素,素菜有香辣豆腐片、酱香豆皮、蒜香小青菜、凉拌杂蔬。荤菜是香辣鸡肉片儿、肥瘦炖肉块儿和烤肉串儿。

邹垒在灶台看着火,邹芜和邹七材在铺子外面卖力的喊着,不少码头上的工人都被吸引了过来。

“阿禾,这是卖的啥?”,有相熟的工人凑近问。

邹三禾一一介绍着,“金丝饼、白面饼子和大煎饼两文钱一个,荤素小卷饼五文钱十二个、葱油饼一文钱一个。要夹菜的话,荤素参半两文钱,单素一文钱、单荤三文钱,管饱。那边盆子里的腌菜不要钱,自己夹”。

码头上在铺子里买早餐的差不多都是这个价,但毕竟是新开的铺子,大家都在等着第一个品尝的人。

“给我来三个单荤金丝饼,混掺,一份多淋点炖肉汁儿,再单独给我这小碗打一份素菜,一样混掺”,一官差端着个大白碗过来。

码头上谁不认识办事处的官差呀,纷纷打招呼道,“林爷是认识阿禾?”。

工人们管上了年纪的官差喊爷,年轻些的就喊小爷,再年轻就叫小哥,这位林爷就是办事处的老人了,打办事处修起来就在了,在这一片儿很是德高望重。

他为人也和善,听见人问,也笑呵呵答道,“那可不么?禾丫头前几天不是跑铺子的事儿么,一来二去大家就都熟悉了,你们真别说嘿,这丫头手艺确实不错”。

话音刚落,他又瞥见起身添菜的邹垒,笑得更开心了,“特别是垒小子,一身牛劲儿,可把比他大几岁的哥儿都打趴下了,是个练武的好把式。估摸着没多久,也就应征去了吧?”。

林爷故意提这么一嘴,也是让大家清楚,邹三禾家往后也是有军队里的人的门户,那是官府都要照拂的,可不是谁都能在邹家门前闹事的。

邹三禾将他要的餐食打包好,“林爷抬举了,要不是莫小哥儿看在他年纪小让了几手,他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哪里就打得过咱训练有素的官差不是?

不过他也确实该启程了,也就这十几日的事儿,我还寻思着再多准备些行囊”。

林爷接过油纸包掂了掂,知道邹三禾是多加了分量,脸上笑意更深,摸了摸腰封,利索的搁下十六个铜板儿走了。

这下工人们也清楚了邹家这一份饼夹菜有多厚实,纷纷下单,没多会儿,饼子和菜都光盘了,就连免费的腌菜盆子也空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