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灯

晚上正街开了夜市,漫天花灯亮如白昼。

姐弟三人手挽手穿梭在人群中,对每个摊子都新奇极了。

“咱们去年就该来了,多好啊这”,邹芜咬着糖葫芦说。

去年邹家初来乍到,又是过得第一个年,便没出来凑这个热闹,倒是邹七材被早早回来的王小崽拉着去街上跑了一圈儿。

酒肆门前挂了灯楼,每盏花灯上都设有一道谜题,若能猜中,便能拿走对应的花灯。

邹三禾跟邹芜自认没这个脑子,便推了邹七材前去。

小小少年立在满墙辉煌之下,昂着脑袋仔细辨认着花灯上的谜题,一连猜中五个,赢得满堂彩。

不多时,他身旁挤进一个衣饰华丽的小姑娘,小姑娘身侧还跟着个小郎君,俩人模样有七八分相似,应是对龙凤胎。

她们周围丫鬟婆子小厮跟了不少,将俩人团团围住。邹家姐弟三人离得近,也被围了进去。

年长些的嬷嬷低声劝,“小小姐,咱们都出来很久了,该回府了,不然待会儿花灯游街,仔细把您冲散了”。

小姑娘怀里抱着个毛线玩偶,一瞧就是董家绣庄的手艺,“我们好不容易出来一趟,才不要回去这般早。再说今夜府中宴请宾客,祖母与小叔叔都答应我们可以多玩儿会...”。

嬷嬷也不好再劝,便由着她们去了。

“是猫儿,对不对!”,站在她们身侧的邹七材眼睛亮亮的,指着灯楼最上面的一只如意形状的灯笼喊道。

小厮哟了一声,用竹竿挑了灯笼下来,“小公子真是聪明,这道灯谜的答案确是猫儿”。

“这位小哥哥,你好聪明呀,比我哥哥还聪明”,小姑娘糯糯搭话,满脸的羡慕。

邹七材回头瞅了两个姐姐一眼,这才将刚赢的灯笼递出去,“小妹妹可喜欢?送你了”。

小姑娘笑弯了眸子,双手接过,屈膝道谢,“多谢小哥哥了”。

她身侧的小郎君也跟着道谢,回头瞥了眼邹三禾跟邹芜,“这若是小哥哥为自家姐姐赢的,那我们就不要了”。

邹七材摆摆手,“不用不用,我二姐姐手里已有两只了,我大姐姐喜欢元宝,我帮她赢个元宝灯笼回来就是”。

小姑娘十分的自来熟,跑过来拽住邹三禾的手指头,仰头笑嘻嘻道,“原来大姐姐喜欢元宝呀,我的小荷包里有许多个,都给大姐姐”。

话音刚落,方才那位劝说她的嬷嬷肉眼可见的变了脸色,赶在她说话前,邹三禾便摇了头,“大姐姐是喜欢元宝,但却只喜欢自己赚回来的元宝或是长辈所赐的元宝,不是自己赚的元宝是亏心钱,大姐姐可不喜欢。

不过大姐姐还是谢过你的好意,可财不可外露,你呀,还是好生藏起来,到该花时再花吧”。

小姑娘眨巴着眼睛,似懂非懂,“哦,我懂得了,我的钱不是我自己赚的,是家中长辈所赐,我该珍惜,不能随意花用”。

嬷嬷舒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丝赞赏。

正说话的功夫,邹七材已然将元宝灯赢了回来,兴冲冲拿到邹三禾面前,“阿姐,元宝灯,够大够富贵吧!”。

圆润肥硕,可不是只极富贵的元宝灯么?

邹三禾笑眯眯接过灯,跟小姑娘和小郎君告辞后往湖边走去。

今夜烟雨画舫也搞了猜灯谜的活动,比正街上的要更诗情画意一些。

一轮皓月当空,惹得不少满腹才情的学者登临船头吟诗作对。

负责往提诗舫上挂诗词的小厮来了又去,络绎不绝。

推杯换盏夹杂着舞技旋转身姿时的铃铛声,珍馐玉盘混合着三五好友呼呼喝喝的祝酒词,好一番歌舞升平的富丽景象。

不少年轻的郎君小姐们隔着各自的小厮和婢女对望,满目羞怯又含情脉脉。

湖面上已漂浮着各式各样的花灯,湖中心的高台上,一扮作月桂仙子的姑娘立于鼓上跳舞,身姿轻盈,婉转优雅,瞧得邹芜入了迷,“哇!阿姐,这扮作月桂仙子的姑娘可真美”。

邹三禾只淡淡望了眼,并未说话。

随着乐声停止,负责捞花灯的小厮便会顺着月桂仙子双手所指的方向各捞起一盏粉红色的灯和蓝色的灯。

就类似于月老红娘一般,硬生生把两个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喊出来互换花灯。

这是码头镇多少年的习俗了,很受年轻人的追捧。

似邹三禾她们一般只做祈愿的花灯是不会往那个方向放的,所以她们只瞧了一会儿热闹便往放祈愿灯的地方去了。

三人异常虔诚的蹲在湖畔,双手合十各自在心中许愿河灯上的愿望实现,然后轻而缓的将河灯送入湖中,望着它们被湖面上荡起的涟漪推远。

可人们不知道的是,烟湖上所有的花灯都会在人群散去之后,被湖对岸的烟湖客栈统一打捞烧毁。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