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专人看护

年后,林知府又造访码头镇,镇守陪同。

“禾老板,朝廷对学生食堂一事非常重视,圣上亲笔御书,说要在食堂全部建成之后,亲赴码头镇来剪彩哩”。

镇守也自年前被林知府提点了一下后,这几日时常过来,已与邹三禾很熟了,“禾老板,大喜!大喜啊!”。

可不是大喜么?

按上头的意思,只要学生食堂这法子可行,便要大规模实施,到学生食堂开遍国朝那日,就是林知府的升迁之日,也同样是他这个镇守的升迁之日!

思及此,他对邹三禾又佩服了几分。

林知府刚跟他说学生食堂这事儿的时候,他就考虑到码头镇这家食堂有邹三禾自家生意撑着,可往后其余开起来的食堂呢?

没想到邹三禾连这点都想到了!

她提出,宫中每年都要研制许多糕点、香膏、市面上没有的纸张,还有各类难以在县镇寻着的书,只要打出宫廷独家的名号,这铺子不就开起来了么?

这营收不就来了么?

如此,朝廷只需出几块荒地,是一分钱都不用出,还得了个好名声。

同样的,各愿意出钱的世家勋贵和商户,大家联合在一起,每家也出不了多少钱,还能被记录在京中的好人册上。

若是有幸,得圣上翻阅也未尝不会!

说起这好人册,镇守恨不能拍手称快!

顾名思义,好人册就是记录所有出钱盖学生食堂的人的册子。上面不但会记录名字,还会记录每家或每人各出了多少钱,又或是多少物资,多少力气等等。

最最重要的是,这册子会在学生食堂开起来的时候,由宫中专人在开张当日送至。

光荣备至,光荣备至啊!

而邹三禾做为第一家学生食堂的创办者,圣上更是特批,凡她自己出钱买下的那部分地和地上的所有建筑都属于她个人所有,铺子里面的营收也属她个人所有,不必交账给朝廷。

同样的,她铺子里也只能卖自家的东西。

林知府那边儿已经跟着邹三禾进到了盖好的这部分学生食堂里,指着被两道墙隔开的院子问,“这...这处是做什么的?”。

邹三禾推开了院门,这院落很大很大,后门直连着河,河中被圈起来一小部分,应是用养鸭养鹅的。

原种仍是土地,只中间通往两侧小屋的小路铺了青石,想来就是她所说的耕地。

“嚯!禾老板可真是舍得!”,林知府不由感叹道。

“其实您当日同意我的想法时,我就把这半部分地都买下来,另起了墙,往后就专门做耕地,养牲畜”。

林知府摸着胡子,眼底闪过赞赏之意,“方才一路过来,我瞧你给学生住宿的地方也都种得果树,开了小块的菜地,怕是早就打算好自给自足了!”。

邹三禾点点头,“是,而且我还准备给学生宿舍的那些个果树和菜地分专人看护,每日监测,以免遭人暗算”。

“不错...不错”,林知府掏出炭笔记录了下来,“我要将这办法也呈报上去,能自己自足便是最好的!”。

说罢,他便风风火火的离开了,独留镇守在原地。

“对了镇守”,邹三禾又道,“方才知府走的急,我还有个想法没说呢。我之所以可以自给自足,是因为我自己的铺子完全可以供得起这么多工人,可别的食堂就不一定了。

所以我想,把今年我这食堂里的工人情况和银钱流动情况都一一记录下来,以供朝廷方面考量。

再有,我觉得工人这方面,除了雇佣学生外,还可以从世家、勋贵、商户中来,让他们每家从庄子里或是别的什么地方,抽调三五人,这三五人的工钱由各家发放,由官府记录考核,特别是自给自足的菜地”。

说罢,她故作羞然,“只是我这想法还不成熟,需要镇守再润色润色”。

镇守恍然大悟,“如此,就能实现互相监督的做用,杜绝谁家想从中作梗的想法!”。

这下镇守也留不住了,转身告辞。走出几步,又突然意识到什么似的,回身立在门外朝邹三禾拜了一下。

他官职比知府低,还不到越级呈报的资格,他的呈报只能先到知府再由知府决定送不送上去。

别的地方他不知道,但林知府是一定不会压着他的呈报不往上送,又或是把他的呈报据为己有。

而邹三禾也根本不是没来得及告诉林知府这个想法,而是特地将这想法留到最后说于他听。

这样学生食堂这事儿上便也有他一笔,也让圣上注意到他,来日升迁除了林知府举荐外,又有这桩功绩,越级升迁怕不是梦!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