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同为母亲

老公住进ICU后,第一次在现实生活中认识ICU、了解ICU,并结识了几个同病相怜的家属。

今天要讲的这位母亲就是其中的一位。她66岁,两儿一女;大儿子个头不高,老实厚道,对母亲也是呼之即来。小儿子个人能力强于老大,生活条件也略好些,在母亲眼里,属于单应承等不住的主。因为老大生活不如老二,所以阿姨在物质方面偏向于老大。阿姨直言“头些年老是防着儿媳妇,担心和儿子过不住,分割财产也标明受赠人为儿子。”没料到老大脑动脉瘤破裂,一家人从六楼愣是抬了下来。到了医院一检查,医院没有哪位医生敢做手术;转院又太危险,情急之下从北京请来手术大夫主刀。听阿姨说是一位挺年轻的医生,这就是大都市与小城市的区别:本地连有经验的医生都不敢,大医院的年轻力量已经有了这样的能力。经过10个小时的全力抢救,终于把一条生命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当老公住院的时候,她儿子已经在里面呆了10天。阿姨见人就说儿子的病情,讲她们家的故事,连哭带笑的。

白天主要是阿姨一个人看,儿媳妇一直上班,有空过来。晚上小儿子、儿媳妇、女儿轮着看。阿姨说医药费是她掏的,她的花完了,就逼着小儿子垫付,刚开始儿媳妇只拿了一万。先前她给了大儿子八万,准备装修房子,还没动呢儿子就病倒了。问儿媳妇把卡拿出来,先看病,媳妇死活说找不到卡。有一次听着婆媳俩人在电话里吵吵了好长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里面的病人渐渐有了反应,基本上脱离了危险,有了离开ICU的希望。后来她儿媳妇说卡找到了,见她到医院的时间也比刚开始勤了、多了。有时也和我聊会儿天,慢慢也熟了许多。医院里每天都有“水滴筹”之类的业务员,去发名片、让人们加入,大多数人拒绝,也见有人筹了。一天那个业务员,准备给阿姨介绍情况,她说她们已经筹过了,大部分是亲戚朋友给捐的。

老公第一次离开ICU时,婆媳俩羡慕得不得了,左一趟右一趟下去看。老公出院时,阿姨还送到了电梯口;听说我家雇的护工不错,还想着雇呢。一是嫌费用高,另外医生又不允许出重症,搞得护工还有点不愉快。

出院后就没了她们家的消息,2021年新年期间,阿姨儿媳妇来康复中心找婆婆,大概问点事情。才知道了后面发生的事:原来老公出院后三四天的晚上,她们就被主治医生叫到办公室,接着连夜出了院。回家后阿姨把儿子安排进了新房,不久就去世了。小叔子把水滴筹的钱也和嫂子要走了,说是还债。

听到这个不幸消息,还有点吃惊;一直以为好转了,早就下普通病房或出院了,没想到是这个结果。在医院时,阿姨再三说“等儿子出了院,就接到她家伺候;儿子家在六楼,不方便,况且媳妇儿还要上班。”说起她儿媳妇,阿姨讲媳妇现在的工作都是她给找的,在村里当会计。儿子在家是个模范丈夫,给媳妇买的十来万的小车开着,下了班吃现成,可以说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不过在她面前,大儿子绝对是个好儿子,让干啥干啥,从来不说个不字。就是这样一个好儿子、好丈夫,一定也是女儿的好父亲,竟然活了两个多月,还是因为脑积水过多而走了。可以想象在医院一陪就是两个多月的母亲,是怎样把她儿子送走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