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好几封来信

“老前辈,您也爱喝茶?”

听有这话,老先生方起了两分兴致:“听你言下之意,你也懂得喝茶?”

聂子航谦逊道:“晚辈不懂,只是在老家时曾听益友谈及饮茶,道是:‘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因此常常拜谒求教,虽然只学会皮毛,但也能勉强煮上一盏茶。”

老先生点了点头,趣意笑道:“这是《茶经》开篇之言,讲的是茶性寒凉,最宜降火,最适合品行端正有节俭美德的人饮用。

能说出这番话的人,于钻研茶道上一定有所造诣。”

聂子航眼前闪过钟实秋泡茶时怡然澹静的脸庞,不由笑道:

“确实,于晚辈而言,其人不仅是益友,更是益师。

我离家临行之前,他送我一小罐绿杨春以作留念,若老先生不弃,我可以转赠小碟。”

老人闻言,口吻中有几分心动之意,品评道:

“仪征绿杨春,最早可追溯宋代贡茶,茶经载道:‘其汤色清澈,香气高雅,滋味鲜爽、醇和、甘永,属绿茶之上乘。’

当年我客居上沪,经苏南时有友人相赠一杯,便难以忘怀,尔后辗转多地,绿杨春也喝了不少,却难找回当时滋味。”

言及此番,老先生又笑又叹,与上回相遇时判若两人:“我虽好这一口,却不能夺人所爱,你的茶也是友人所赠,我若强要了去,难免失了君子风度。”

“不过……”

聂子航本想惋惜答言,又被老者打断了话意:“不过你若真能匀出一小杯来,也不是不可。”

……好个君子风度!

一老一少正于未名湖畔闲谈,此时自不远处传来一阵搔动,只听有人说道:

“西楼图书馆的门玻璃被挤破了,玻璃碴碎了一地呢!”

……

图书馆闭馆半月的红纸告示径直贴在宿舍楼前,这则噩耗很快传遍了整座燕园。

心如死灰的叹息声从未名湖一直蔓延到37栋的201室,陈立业和郭放相伴坐在床上叹气。

你一声,我一声,仿佛精准踩上了打击乐的鼓点。

聂子航推门而入,就见到了这略显滑稽又的确令人心疼的一幕:

“怎么回事?”

郭放一摊手,无奈道:“今儿人太多了!其实每天人都很多,今天排队的时候,75级和77级又吵起来了,人群一涌动,门玻璃就cei了。”

陈立业接茬道:“然后校长就来了,宣布禁馆半月。”

77年解除禁令之后,有思想的知识青年对于书本的渴望是普通人难以理解的。

聂子航亲眼看到过,从入学第二天的早上六点半开始,图书馆门前就排了长队,上午没有课时安排的学生蓄势待发地等着开门,然后一举攻入馆中。

从六点半开馆到夜晚八点半闭馆,图书馆没有不满座的时候。

位置得靠抢,书籍也得靠抢。

三月初开始办理借书证之后,有借书证的同学几部几部书的往寝室搬,借书台就成了仅次于图书馆抢座的第二战场。

说完,郭放仰天叹气:“我的《北宋历史考》还没看完,课上可能还得讲到《东京梦华录》,这可怎么整?”

陈立业表现的还算自然,但他把目光投向了刚进门的聂大状元。

聂子航霎时间明白了立业的小九九,举手投降:“这样,咱们明天去海定书店选书,咱们在宿舍开小灶,行不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