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简谈印刷技术

他之所以提出想要参观一番印刷厂,还是为了提前了解杂志印刷方面的大体流程。

毕竟这方面对他来说,算是十分陌生的领域了。

聂子航大体知道的是,我国七十年代的印刷技术比较吃力,技术沿革没有发展到后世极其方便、快捷的程度。

“怎么忽然对这个感兴趣了,是因为杂志社的事?”黄继中问道。

“是,虽说《杂谈》本质还是校园社团,但我还是想在这方面做做准备。”

黄继中一笑:“这是好事,研学也好,社团也好,都讲究个入木三分。子航啊,起初我以为你只是心头热血一发,便想办个杂志社团,今日看来还是准备下功夫的。”

这话说的让聂子航有些不好意思起来:“那印刷厂的事儿,您……”

“印刷厂是去不了了,咱们若要去,就得大半天的功夫往返,还得申请批条。

这印刷方面的事儿我还知道一点,咱们一边往印刷室去,我一边同你分说一回,目前也够用。”

聂子航思索着应了:“成。”

1978年,燕京大学由于教学需要,共设置两间印刷室,用来印刷试卷、记录、校报,乃至部分机关机构办公室也在此进行文件印刷。

黄继中领聂子航去的这一间,距四斋较近,整个印刷室占地阔朗,约有五分之一个印刷车间的规模。

两人刚一进门,一股充沛的油墨香气便迎面扑来。

而此时,室内的工作人员正将一张一平方米大小的纸张盖上印版。

“你看,那就是印版了。”

黄继中与聂子航走近了,前者续说道:“原理十分简单,由于油墨才能挂金属表面的特殊性质,印刷之前,先金属印版的表面刷好油墨,然后上纸,用工具压平,再换下一张。

印刷的原纸,大小标准为一平方米,而一個能够用于印刷的印张,大概能同时印出16页,一本普通杂志如果是64页的规格,就需要四个印张同时印刷。”

工作人员正好将原纸压平,再使用印张印刷的同时,将多余部分剪裁掉。

“你看,印刷原纸时多余的部分,则会被裁剪掉,这些裁剪下来的纸张,印刷室一般会当作稿纸分发给各位老师使用。”

聂子航观察了一番,发现无论从上纸开始,还是到印张盖印,剪裁多余纸张,靠的都是人工。

“老师,整个印刷流程都是人工出力的话,效率岂不是特别慢?”

“是啊。”黄继中点点头:“所以,现在国内有名的杂志社、报社,都有自己专门的印刷厂。

像《百姓日报》这种需要印发全国的报纸,则是在每个省、市设立相应的印刷机构,每当出刊,各省共同印刷报刊,这样就不用从燕京统一发刊,既加快了印刷效率,也节约了交通运输成本。”

在聂子航的视线之内,几秒钟的时间,工作人员已经将印刷纸换下,盖上另一张崭新的原纸。

上纸、压平、上纸、压平……在这部分的印刷阶段工序其实很简单,但没有相应的技术工具,全靠人力,大销量杂志的印刷实则是一项时间耗费极长的工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