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户籍文书

鱼倒是弄了不少,看着身上湿漉漉的汉子,徐梦合和李树兰她们,都没给好脸色。

小孩子们看见鱼,也没了和陆景玩耍的劲儿,都过来看鱼了。

李翠翠把干净净的事儿给李树兰说了,她高兴还来不及了,人家帮了这么多,这算啥,又找了一小块完整些的洗白白,让她送了过去。

——

永安元年,三月十七日一早,李树兰一行人来到了渭州府城外排起了长队。

昨天下午他们就到达了,据说明日开始会安置难民,若是想重新回到祖籍之地的,会派军队送回去,并且帮助重建家园,若是不想回去,可以入籍新地,注仅适用于渭州百姓。

那就要问为啥李树兰会跟着排队了,是因为渭州知府还说,虽帮不了临州的百姓,但是可以为其提供一点粮食,可助南下去瑞州,只要到了瑞州的边界,会有人帮助入籍新地,分配地方。

大多难民都念根儿,不愿离开旧地,所以李树兰她们并没有排多久队。

“这位大娘,户籍文书可在?你家有几口人啊?”登记的士兵,看着她问道,瞥了一眼身后的人。

“嗯,在的,一共十八口人请看。”李树兰从衣袖拿出来早就准备好的户籍文书,这一路上可是给宝贝似的带着,若是丢了,补办难不说,还花银子,短时间下不来还得当黑户。

士兵接过来打开看了看,点点头。

“没有错,这里有黑面和黄,黑面一人四升,黄面一人三升,白面一人一升,你看看要哪一种。”

(一升相当于一点五斤)

李树兰想了想,那黑面实在辣喉咙,小孩子都受不住,白面就那么一点点,还是算了吧,面这种东西还是让孩子们吃吧,大人将就将就就是。

“黄面吧。”从李翠翠手里接过来麻袋给人家士兵。

很快就装好了,道了一声谢和辛苦了,赶紧让陆希江接过来,他们一群人赶紧离开,不耽误别人。

人家官兵不傻,看户籍文书也会再数一下人头,毕竟一路上会有死亡,每个人给的是不多,但是加起来可就不少了。

李树兰带着陆希湖和陆希海去另一个地方排队,这个队伍是专门为百姓解答疑惑的,有些事儿得问清楚,不然就凭那点粮食,怕不够。

他们排的这个队不多,是为继续南下的人解答疑惑的,紧挨着的旁边一个队人长的都看不见尾巴。

“大娘,你这是可要继续南下去瑞州?”解答的人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小伙子,刚刚回复上一个人的时候,也是这副爱搭不理的样子。

“是嘞,俺们是从洛州府峡县过来的,想问——”

“峡县?这么远啊,您这一路上可是经历颇多啊,实在不容易啊。”年轻小伙一脸惊呼,说话也带着些激动。

“得了消息,走的早些,也是孩子们聪明提出来走山路。”

“大娘,对不住啊,你刚刚想问什么,请继续问。”

“这一路上到这里,粮食也没多少了,不知道这南下的县镇会不会让俺们进去补给些?”

“这您就放心吧,昨日知府大人特令,南边县镇尽量打开城门,准许难民补给,只要您有钱,都好办,大娘您还有别的要问吗?”

“我没了,大湖你可有啥想问的?”李树兰看向身边的陆希湖。

陆希湖表示有问的,上前一步,一边问一边过去趴在桌子上,朝着此人塞了什么东西,“好哥哥,还有这瑞州的政策是怎么具体安排的,你可晓得?”

他看看手上的东西,笑得开了花儿:“这晓得的也不多,这瑞州是咱们当今圣上封王时候的封地,有不少荒地需要开垦,政策给的也相对比较便利……”

李树兰看着两人说的越来越起劲儿,刚刚陆希湖给的就是李树兰从贾宁那里得来的金簪子扣了一点,可把她心疼坏了。

陆希湖问的差不多了,和小伙子道了谢,告辞离开了,小伙子还说什么以后有缘再见啥的。

小伙子看着手里的东西,不枉他在这里干这活儿,终于碰见了一个有眼力见的人,心里边美滋滋的。

陆希海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书也是来自生活,读书更要来自生活。

(谢谢明月晓卿尘送的用爱发电,七星门的李煜用爱发电+3,爱吃槟榔屿的大宏用爱发电+2,喜欢柳琴的瑞琪用爱发电+3爱吃浙江菜系的林董花花)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