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影评

第八十九章 影评

“恭喜你,亚当!”斯皮尔伯格用力拍了拍亚当的胳膊,由衷的恭喜道。“看来你有创造了一个奇迹!”不管怎么说,斯皮尔伯格都得承认这是一部优秀的电影,而且从专业角度来看这种叙事手法更是史无前例的!

“哦,斯蒂芬,你是在笑话我吗?”亚当哈哈大笑着跟斯皮尔伯格开着玩笑,倒不是他谦虚,而是真心不觉的这部电影有他说的那么优秀,这只是一种变相的投机取巧罢了。“不管怎么说,我还是要谢谢你!”笑过之后,亚当真诚的对斯皮尔伯格说道。今天之所以邀请对方前来也是向对方展示自己的能力,打消对方心中的担忧,亚当能够看出来,虽然之前斯皮尔伯格已经答应出任《回到未来》的制作人,但是对亚当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有信心,相信这次之后对方多少可以放心了。

“‘《晾干大烟枪》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精确和好玩!’这谁写的?”

法国戛纳的一处海滨别墅,刚起床洗漱完毕的亚当坐在餐桌旁拿起身旁的一份《名利场》杂志问道。

“《名利场》的一个记者针对一个普通影迷的采访,我看他写的不错,而且也没有抹黑你的电影就采纳了。”亚当身旁的蒂娜·布朗伸着脖子看了一眼说道,然后伸手将那份杂志拿了起来。

进入六月份之后亚当便带着影片来到了戛纳,准备参加六月初的戛纳电影节,剧组成员也在电影节举办的前两天来到了这里,昨天影片才刚刚在戛纳电影节首映,虽然由于亚当没有什么名气,进场的人并不多,但是凡事看过影片的人无疑都给了相当的好评。无他,那些参加电影节的普通人,大多都是cult片的影迷,而《两杆大烟枪》又是个人风格那么鲜明的电影,典型的cult片,影迷方面自然不可能有太多差评了。

而专业媒体和影评人,虽然在电影的艺术性上有些吹毛求疵,但是想想亚当只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也就没人多说什么,而且影片的结构和故事,多线途的叙事手法无不让到场的那些专业人士感叹,要知道前世即使是98年三十多岁的盖·里奇凭借《两杆大烟枪》横空出世,媒体和影评人也并无多少批评之声,大多数的都是赞誉,更别说亚当这个十七岁的少年,还是在八五年。

“看完这部片子我才发现原来我笑的肚子已经抽经儿了,实在是太搞笑了,真想不到导演竟然是个十七岁的少年。

看完之后觉得跟某种东西感觉很像,想了半天才想起来应该是多米诺骨牌,不用很大型但很精细准确的那种,非常有特点!”蒂娜·布朗大声的读着,随手翻了一页,“下面还有。”

“以上的话来自于昨天观看过这部影片的一个影迷,也确实如这位影迷所说的那样,影片有一个单纯的开始,起始于一场赌局,然后故事情节多线发展,多米诺骨牌中由一张牌触发多个牌列是很常见的,非常好看,影片的几条线虽然并不都是同一个理由触发的,但始于四个小混混的筹款需求,多条线也差不多是同时开始平行发展的。

然后就是严格同步和精确衔接,对于一个导演来说,这是非常困难的,多米诺骨牌中多个牌列经常要同时回合或触发下一环节的牌,影片的几条故事线看似平行发展,但总能在恰当的时候有选择性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其中的某个条件推波助澜的将剧情导向下一个**,这也是最令人惊叹的地方,影片的导演在创作剧本的时候仿佛已经在脑子里画好了一张流程图,将多线发展的流程,条件,出发点汇总在一起,看过了就一目了然,没看的时候就觉得如履薄冰,引人入胜,最后流程汇总到一点,主角们全程参与了这么一场混战,居然能什么事儿都没有,实在叫人绝倒。

花里胡哨的触发条件,这一点也是多米诺游戏中的重要部分,好的多米诺系统里会有各种各样的小机关,机械的,生物的,空气动力学,花里胡哨,让人眼花缭乱,影片则是紧紧围绕着钱,毒品,枪,尤其是枪,在各色人手中传来传去,每次传递,都承接着一个故事。

多米诺骨牌的游戏要点在于据对的精确,已经有趣的结构和美学上的布局,这部影片充分的反映了这些要素,虽然显得有些工于心计。通篇洋溢着诡异的黑色幽默,古董枪总是在不懂他价值的人手中,声称‘一般不做毒品生意’的毒品销售商实际上却是毒品种植商的幕后老板,而影片的结尾导演又习惯性的幽了一默,汤姆是否把枪丢了呢?定格!这事整场多米诺游戏的最后一张牌,影片的导演亚当·罗斯伯格偏偏不让观众看着他倒下,偏偏让人觉得这样刚刚好,在力度拿捏上,非常的到位。”

“《名利场》什么时候有这么专业的记者了?”亚当看着读完一大段话这在端着杯喝水的蒂娜·布朗有些好奇的问道。无他,这篇报道写的很专业,但是口吻却更像是一个影迷而非一个影评人,这也是亚当确认对方不是一个专业影评人分原因。

“这个家伙是一个电影迷,尤其喜欢cult片,这次来戛纳的采访任务就是这个家伙主动要求的,不过这倒是省了我不少的事儿,别看这里有这么美的海滩,但是要是说道出差可是没有几个人愿意来!”蒂娜·布朗放下水杯,随手合上杂志,身体慵懒的靠在一边亚当的身体上,“而且他这篇报道写的确实不错,这个月给他多发点儿奖金!”

“应该的!”亚当倒不觉的蒂娜·布朗败家什么的,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这年头这样主动要求出差的员工可不多,虽然这里面包含了一些私心,但是也算是任劳任怨了,而且采访工作确实完成的不错,这一期《名利场》戛纳电影节专栏亚当刚刚也看见了,做的很好,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这样的人值得《名利场》为他付出更多。“就只有我们的媒体的嘛?那些影评人怎么说?”

“这有一篇!”蒂娜·布朗顺手拿起了一篇报纸,是《洛杉矶时报》的一篇报道,“《两杆大烟枪——美国少年天才的奇思妙想!》,艾伦·戴维斯,我怎么没听说过这个名字?”

“一个不太知名的影评人吧!”亚当说着耸了耸肩,将最后一块儿三明治送进嘴里,咽下食物后,端起牛奶杯,“请继续!”说着,亚当喝了一口杯中的牛奶。

“影片的个人风格异常浓厚,充分的运用了镜头语言讲述了一个复杂幽默的黑色故事。电影的精彩之处除了叙事结构,还有表演和音乐。影片中没有一个演员是什么大牌,甚至还有很多非专业的演员,但是每个演员的表演都很到位,即使不是很突出,有些地方也有一些小瑕疵,但是并不妨碍人们对他们表演的欣赏。

混混,赌徒,瘾君子,小偷,劫匪,收账,枪杀如果不是知道这是一部电影,我还以为这就是真实的,他们就是这些人。

制作团队大多也都没什么名气,虽然里面不乏经验丰富之辈,但是之前并没有什么特别有名的作品,所有演员都操着浓重的伦敦口音,夹杂着无聊的,有趣的,英式粗话很难想像这些人竟然都是美国人。

慢镜头,近镜头,分镜头,非正常镜头的运用和充满想象力的视觉效果,营造出了一种投资千万美元以上的大片儿感觉,导演亚当·罗斯伯格导演功力的进步也得到了很大的体现。

电影从头到尾都在配合画面播放的非常刺激的音乐,英式摇滚,重金属,朋克,爵士都收录其中,让人的耳朵和眼睛一起陷入了**,然而人们却很容易忽略一个事实,就是这其中很大一部分竟然也是影片的导演亚当·罗斯伯格的作品,正在我们感叹那位美利坚的天才这些年去哪了的时候,亚当·罗斯伯格经过五年的磨砺,带着他的新作重磅回归,希望他的这部作品能够早点儿在北美上映,到时候我一定会去电影院再看一遍的!”

“看起来还不错,至少并不是我们自吹自擂,这部电影还是有人喜欢的。”亚当笑着调侃了一句。“这部电影终于忙完了,我也能轻松几天了,你不是还要在戛纳呆上一段时间吗,我就留在这里陪你好了。”说着,亚当低头在蒂娜·布朗的额头上亲了一口。

“真的吗?你不是还有一部电影在筹备吗,怎么有时间在这里陪我?”虽然很高兴,但是蒂娜·布朗并不想耽误亚当的正事儿,在亚当的女人当中,她算是最女权主义,同时也是最支持亚当的了,额,这么说好像很矛盾,但是管他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