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章 学一学管理中馈

琼林宴后紧接着就是清明,一回生二回熟,这一次温氏也没有身孕不用她照顾,孟蝶轻松通过。

刚过清明两天,郑嬷嬷突然造访,露微迎出门:“郑嬷嬷好,快请进。”

“露微姑娘好。”郑嬷嬷十分客气:“二奶奶在屋里呢?”

“在呢?”

郑嬷嬷跟着露微进到里屋:“二奶奶。”

孟蝶:“郑嬷嬷。”

樱儿连忙搬来个杌子,郑嬷嬷谢了坐:“夫人命我来告诉二奶奶一声,明儿早起请了安之后,就到凝萃馆连同大奶奶一起,学一学管理中馈。”

孟蝶一愣,家中吃食采买是大事,她没想到婆婆这么快就让她和大嫂开始学习:“我明儿可要带些什么?”

郑嬷嬷:“我估摸着明儿要先认一认人,府里面都是各管一样的。”

孟蝶:“我知道了。”

露微送走了郑嬷嬷回来问:“二奶奶,明儿既然是认人,我要不要做个册子?直接做个花名册。”

孟蝶:“做吧。不知道大嫂那边是怎么想的。”

杏黄看了一眼外面:“都过了晚饭的时间,这会儿去问恐怕不太方面。”

露微:“那就明儿多带一些纸张。杏黄,你也跟着去,我一个人记不住你也帮忙记一些。”

杏黄:“露微姐姐,你可饶了我吧,我那两笔烂字儿,没的给二奶奶丢人,还是让雪青姐姐去吧。”

雪青噗哧一笑:“这会儿知道叫姐姐了?”

杏黄:“好姐姐,明儿你跟着二奶奶去吧。”

孟蝶扫了一眼扯着雪青袖子撒娇的杏黄:“书到用时方恨少,字到写时方知丑,赶明儿你每天写一篇大字儿。”

“啊?”杏黄瞳孔地震。

露微和雪青毫不客气的笑出声:“该。”

早起请安的路上,孟蝶和温氏碰头,温氏率先说:“昨儿母亲打发人来说,让我们今天到凝萃馆学习管理中馈,你在家里可学过?”

孟蝶:“学过一些。不过我娘家人口少,也没有附过来的族人,管理中馈并不算太难。”

“我在家里也学过一些。”温氏揉了揉太阳穴:“我家里是个大家族,中馈不好管呐。”她拉起孟蝶的手,在她手心中写了个“人”字。

孟蝶了然的与温氏对视一眼,妯娌二人忍不住同时苦笑,侯府这么一大家子,好几房不说,当年陪着老夫人的人也都具在,这一层一层的怕是要费一番手脚。

到了侯夫人这边,温氏和孟蝶终于明白,宁夫人急匆匆让她们学着管家的原因了。

李瑾与太仆寺卿陈大人的次孙陈致宁订婚,婚期就定在明年开春,宁夫人作为主母,陪嫁等等都要细心准备起来了,最少要分一半精神在这上面。

除此之外,二房今年秋回来,过年送年礼的时候自然也有家书,除了二老爷自己的事儿,他还重点提了一件事,他的长子李荟今年十五了,劳烦爹娘大哥大嫂帮他相看相看。

三房那边三老爷和周氏的长女李琰今年也十四了,也需要开始相看人家,宁夫人作为掌家的大伯娘,她自然不可能置身事外。

大房自己这边,除了明年板上钉钉出嫁的李瑾,三子李芃今年也十四了。

勇毅侯府的下一代,彻底长了起来。

在这个一人犯罪,有可能连累全家的时代,联姻就显得格外重要,宁夫人作为侯府的主人之一,她自然不能置身之外。

人的精力又有限度,顾着这一头就很难兼顾另一头,幸亏她还有两个儿媳妇,正好做她的臂膀。

从正房回来迅速吃了早饭,孟蝶带上露微和雪青同温氏汇合后直奔凝萃馆。

凝萃馆在侯爷和侯夫人住的正房后面,说是后面,中间也跟着一条回廊,凝萃馆处于侯府的花园边缘处。

凝萃馆共有上下三层,每层三间房,每一间房都格外宽大,一间抵上两个正常的房间,上面两层是侯府的库房之一,最上面一层堆放着祭祀用的精贵东西,平日里门都关着,偶尔打开窗户通风保养。

中间一层装着绫罗绸缎,珍贵药材,精贵摆件,用的时候随时可以拿出来。

下面一层,正中间的正堂,就是宁夫人平日里办公的地方,东面屋里有一铺炕,冬日里宁夫人就在东屋派差。

西屋里也有一铺炕,平日里给几房太太用的,比如说周氏给下人分发衣服,吴氏给每一房分发香料等等。

孟蝶和温氏到的时候宁夫人还没到,两人坐到椅子上耐心等着。

温氏看了一眼雪青拎着的匣子:“怎么还带了东西?”

孟蝶:“里面是笔墨纸砚,我昨儿问了郑嬷嬷,她说今儿大概率要先认人,不管府里有没有花名册,笔墨应该都能用上,原本有,我就按照原有的抄录一份,没有就直接做一个。”

温氏:“你这个方法好,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孟蝶:“你要是觉得这个方法好,到时候我给你也抄录一份。”

妯娌两个正在说话,外面传来杂乱的脚步声,两人赶忙起身迎了出去,一看,不单单宁夫人来了,后面还跟着三名小姑娘。

分别是大房的李瑾和李琅,还有三房的李琰,李瑾今年十六岁,李琅今年十二岁,李琰今年十四岁。

宁夫人秉持着一个羊也是放,两个羊也是放的原则,不单单打算教教媳妇,还打算教教府里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姑娘。

“母亲。”

宁夫人点点头:“都是自家人也没那么多规矩,你们都坐下吧。”

孟蝶五人这才依次坐下。

宁夫人:“你们几个里,除了瑾儿给我打过下手外,你们四个都没同我学过,我今儿就从头开始给你们说说府里中馈的安排,先说需要采买的东西,再说人员安排。”

孟蝶几人认真倾听。

宁夫人:“我们府里在京郊有两座大庄子,每座庄子都有良田三千亩,故此我们府里主人吃的粳米、白面,还有下人吃的粟米、荞麦米糙米等都不用购买。”

“还有各种油,时令的蔬菜,甚至冬日里吃的暖窑菜,还有鸡蛋和猪肉也不必购买。”宁夫人喝了一口茶:“府里需要购买的,最大宗共有六样,茶,酒,盐,糖,碳,柴,这六样在每一家都属于大宗。”

“这几样我们府里都有合作多年的商人,每一年只要计算出府里大致的用量,每隔三个月对方就会过来送一次,倒是不用过于费心。剩下的都是一些零碎的东西,等用着了现买就行。”

郑嬷嬷迈步到门口,冲着等候着的管事媳妇们招招手:“都进来吧。”

管事媳妇们鱼贯而入。

孟蝶默默数着,好家伙,单单管事媳妇就有三十多个,孟府里管事媳妇才十二个。

宁夫人:“你们自己介绍自己吧,让大奶奶二奶奶,还有三位姑娘都知道知道,你们是谁,管哪一行。”

“是。”

“母亲,这么多人一时间我怕记不住,有册子么?”孟蝶赶紧开口。

宁夫人喝茶的手一顿:“还真没有,原府里没这么多人,都是这些年一点一点加的,我都记得也就没弄册子。”

孟蝶:“那我这边做个册子?”

“也好。”

雪青连忙打开小匣子,从里面拿出两副笔墨纸砚,郑嬷嬷忙命人搬来一个小矮桌,两个小凳子。

露微手脚麻利的研磨,雪青润笔,两人迅速做好了准备。

宁夫人有些惊讶:“我单知道露微认字儿,雪青也认字?”

孟蝶:“认得几个字,也就能写个名字什么的。”

宁夫人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确定露微和雪青准备好了,这边这些管事媳妇们纷纷开始自报家门。最先开始的自然是总管。

侯府一共有两位总管,一个是经常跟在侯爷身边的夏总管夏蕨,当初给甘州送礼,侯爷就派的他去,可见侯爷对他器重。

他的老婆夏嬷嬷,除开各房主人贴身的丫鬟嬷嬷,总管着后宅中其余所有的丫鬟婆子,但凡有吵架拌嘴的,失职渎职的,或调停或由她直接处理。

侯府的二总管池健,他平日是跟在世子身边的,他的老婆池嬷嬷,明面上算是夏嬷嬷的副手,同样是揽总各处,实际上夏嬷嬷和池嬷嬷也算各有分工。

夏嬷嬷多是盯着厨房,后门等处,池嬷嬷多是盯着花园,姑娘们院子里的婆子丫鬟,两人也算是分工明确,还是儿女亲家呢。

总管之后,就是各个管事媳妇……

露微和雪青奋笔疾书,她俩的书写格式一样,都是先写名字,下面写管哪一行,然后空两行,再写下一个人。

用了小半个时辰,这些管事媳妇才将自己介绍完毕,露微和雪青也将她们的信息写到了册子上。

宁夫人一挥手,这些管事的媳妇们下去:“你们写的我也瞧瞧。”

露微和雪青连忙将自己写的册子捧了上去。

宁夫人从露微手中拿过册子:“好漂亮的字儿,有几分你们家奶奶的风采。”

露微腼腆一笑。

宁夫人:“怎么不是挨着的,空两行?”

露微:“留的空行是为了以后删改用的。”

宁夫人点点头,将手中的册子交给温氏:“你也瞧瞧,我看不错。”说完又把雪青写的册子拿来看了看:“你的字儿也不错。我记得你们屋里还有个叫杏黄的,她会写字么?”

雪青:“回夫人,她也会的,不过也和我一样,只能写一些简单的。”

宁夫人:“简单的也不错了。”

温氏看着人名和人名之间空的那两行,同孟蝶对看一眼,彼此露出个心照不宣的笑容:“母亲,我今儿早晨还同弟妹说呢,她做的册子到时候给我也抄录一份,没想到这么好,我看不如也给几位妹妹也抄录一份。”

宁夫人:“行,到时候也给我一份。”

孟蝶原以为,她和温氏能看看宁夫人怎么处理的家事,学习几天后在亲自上手,没想到第二天直接被赶鸭子上架。

勇肃侯府嫡孙满月,作为从勇肃侯府出来的姑娘,宁夫人必然要去吃酒的。接下来不是这家娶妻,就是那家嫁女,儿孙满月,春日赏花……宁夫人一天天跟赶场似的,完全不得闲。

不单单勇毅侯府开枝散叶儿孙众多且都渐渐长大了,其他府也都是一样的。

宁夫人出去应酬,也不单单只是应酬,也是为了自己这边相看,端看三房的李琰就知道,最近宁夫人出门,她次次都被带着出去,再就是大房这边的李琅。

两个小姑娘今年的衣衫也比其余的姐妹多了几套,姐妹们都知道怎么回事,倒也没有掐尖吃醋的。

还说眼下,孟蝶和温氏坐在凝萃馆中,旁边还坐着李瑾,三人静默了一会儿,最终还是温氏先说:“让她们进来回话吧。”

瑞雪出去招呼众人:“要紧的先回,不急的排在后面。”

第一个进来的是王喜才家的:“大奶奶二奶奶大姑娘,开春了,花园里的亭子水榭之类的,往年都换要换上纱幔。”

温氏挑眉,孟蝶闲闲的喝了一口茶,李瑾抿唇一笑,三人心照不宣。

管家第一天第一宗,这些下人就给她们来了个下马威。

温氏慢条斯理的反问:“帘子幔帐这些,不是五太太在管么?”

“是五太太在管,只是五太太只管买来后怎么挂,幔帐和帘子都是我们采买的。”

温氏:“库房里没有新的了?”

王喜才家的一顿:“大、大概还有几挂吧。”

李瑾皱眉:“大概?”

温氏依旧轻声细语:“去年买了吗?”

“买了买了,京里面年年流行的样子都不同,府里也就年年都要买一些的。”

温氏:“今年流行什么样式的你都知道?”

“知道的,每年只要刚过了年,我当家的就会去京城各大布庄走动,查看今年时兴什么,到季节了买上一批换上就行。”

“不愧是府里的老人。”温氏一笑:“既这么着,亭台水榭,何处挂什么颜色什么样式的,你拟个单子给我们拿来看看。”

王喜才家的一愣。

温氏:“再好的东西放的不是地方,那就还不如不放。”

孟蝶:“大嫂说的是,咱们第一次学着管家,若是家里被我们搞不成样子,我们丢人事小,府里跟着丢人是大。”

李瑾蹙起的眉头舒展开:“大嫂二嫂,我最近正学着颜色搭配呢,我先瞧瞧。”说完转头又看向管事媳妇:“王喜才家的,单子呢?”

“这、这具体哪里挂哪里都是五太太负责。”

温氏不留情的戳破对方:“这不稀奇了么,你们就看着样子随便买,买之前从来不跟五婶对一下么?就这么混买,买回来之后五婶觉得不合适用不上怎么办?”

李瑾率先沉不住气:“你是侯府老人了,就这么办事?平日里在母亲跟前也是这般?”

王喜才家的满脸悻悻然:“是、是我着急了。”

温氏依旧满脸笑盈盈的:“都多大年纪了,还这么急三火四的,这又不是火燎眉毛的事儿,急什么,以后可稳妥一点吧。”

“是。”

王喜才家的臊的满脸通红,赶忙溜了出去。她一离开,田宝媳妇立刻上前:“大奶奶二奶奶大姑娘,过些日子端午了,要同商户那边预定江米粽叶和艾草等物。”

温氏:“有旧例么?”

“有,只是府里今年又添了些人,故此买的东西要比去年多些。”

温氏看看孟蝶,见她没吭声,当下点点头:“登记了,拿牌子领银子去。”

……

一个一个又一个,温氏、孟蝶和李瑾的效率颇高,刚到晌午就没有管事的媳妇来回话了,三人也没离开凝萃馆,而是在这边吃了午饭,确定真的没有事了,三人这才一同往回走。

孟蝶:“册子昨晚就做出来了,大嫂和瑾妹妹要不到我那里坐会儿?顺便拿册子。”

温氏:“也好,我们刚吃了饭,还没吃茶呢,到你那里讨杯茶喝。”

李瑾:“我比较想念二嫂去年做的奶茶,冰冰凉凉又甜甜的。”

孟蝶一笑:“今儿也有奶茶,不过现在天气还不够暖和,里面是没有冰的。”

李瑾:“那也行的。”

温氏也道:“那个奶茶确实好喝,连我们家曦哥儿都喜欢的很。”

孟蝶:“那一会儿我让杏黄多做些,你给曦哥儿带回去一些。”

温氏:“一点就好,上次你不是说这里面放了不少糖,多喝对身体对牙齿都不好么?我只带回去一点,免得曦哥儿瞧见了要多喝。”

“好。”

温氏和孟蝶他们刚走到东跨院,温氏房里的丫鬟琉璃急匆匆跑过来:“大奶奶,小少爷醒了,一直哭闹不止,奶奶快些回去吧。”

孟蝶:“大嫂,我一会儿差人把册子给你送过去。”

“好。”

温氏急匆匆回自己的院子,孟蝶和李瑾慢悠悠的回到栖霞院。

进屋刚一落座,李瑾憋了一路的话,这会儿迫不及待的开始往出倒豆子:“今天真是气死我了。往日里跟着母亲,那些奴才一个个都恭恭敬敬的,一件事恨不得有千百种周全的手段,还以为她们都是好的,结果!”

孟蝶递给李瑾一杯茶:“消消气。”

李瑾狠狠喝了一大口,长出了一口气:“二嫂子,你和大嫂子怎么不发作她?这样的刁奴就应该早早的打发出去,不然早晚是个祸根。”

孟蝶没回,反而将一个书册递到她面前:“册子做好了,你先看看册子。”

“嗯?”

孟蝶摇摇头,从雪青手中拿过册子交给李瑾:“先看册子。”

李瑾不解,迟疑的接过册子打开一瞧,瞪大眼睛:“咦?这后面还多了备注。”

当初说留着删改的地方,这会儿写满了各种各样的备注,比如说这家的儿子在府里哪处当差,那家的女儿在谁的房里……

李瑾越看越震惊:“这、这祖母房里的千层姐姐,竟然就是这王喜才家的女儿?”

孟蝶:“可不是么。”

李瑾:“他们家与小王庄头是亲家,这小王庄头又是谁?”

孟蝶:“我们府里在京郊不是有两座大庄子么?除了两个总管大庄头,里面因为差事不同,还有若干个小庄头,这小王庄头祖上是榨油的,现如今管着庄子那边大豆和芝麻的种植采收以及榨油。我们府里吃的油,都是他在管。他哥哥就是王总庄头。”

李瑾瞬间就蔫了:“就是这些杂七杂八的关系,纵得他们都敢欺主了。”

孟蝶噗哧一笑:“咱们府里还是好的呢。”

李瑾:“怎么说?”

孟蝶压低声音:“祖父和祖母成婚的时候,那会儿大易朝刚建,无论是东西还是人手都短缺的很,祖母当年只带了三家陪房一名丫鬟过来。后来大家日子越来越好,多少人家的陪房是越来越多,咱们祖父没有兄弟,也就没破祖母例的人。”

“等到父亲和母亲成婚,上面没有破例的。”孟蝶和李瑾心照不宣一笑,哪有媳妇越过婆婆的道理?又不是皇家公主,再说皇家公主那也不叫陪房,人家直接开府。

李瑾抿了抿唇:“我记得母亲也是三家陪房一名丫鬟。”

孟蝶:“对,除了郑嬷嬷在府里在母亲跟前当差,剩下的三家陪房说是陪房,实际也都不在府里,管着母亲的陪嫁田地和庄子呢。”

李瑾点点头:“二婶子那边我记得陪房两家丫鬟两名,三婶子那边也一个样儿,四婶子是三家陪房一个丫鬟,五婶子也是两家陪房,两个丫鬟。”

孟蝶:“没错儿,带来的人都不多,基本上都是丫鬟在跟前伺候,陪房论理都应该留在府里当差,咱们府里却都打发出去管着嫁妆,不在府里当差。你说这样省了多少事?”

李瑾:“二嫂子说的是,若是他们都在府里当差,若有不好的,怎么说怎么骂?不看僧面总要看佛面。”

孟蝶:“要不怎么说咱们府里还算是好的。真有那太不成样子的,下个狠心还能打发出去,不用太顾念什么。”

李瑾垂眸:“去岁小姑姑出嫁,我记得跟过去四房,还有四个丫鬟。”

孟蝶点点头。

“带过去这么多人,到一个新的环境生活倒是更能舒服一些。”李瑾自言自语:“不过想要融入进去反而更难了些。”

还有一点李瑾没说,对于当家主母来说,各房的陪房越多,她管家越吃力,还是那句话,不看僧面看佛面。

杏黄:“二奶奶,大姑娘,奶茶做好了。”

“快给我。”李瑾的愁绪一扫而空,接过杏黄手中的杯子,一口咬在芦苇杆上,狠狠吸了一大口。

杏黄:“二嫂,你说怪不怪?上次我喝奶茶没用芦苇吸管,直接喝的,结果总觉得差了点儿什么,明明都是一样的东西,怎么用了吸管就感觉格外好喝呢。”

孟蝶:“里面的一些小料都在杯子的底部,你用吸管喝的是紧挨着小料的底部奶茶,不用吸管,你喝的是杯子上面的奶茶。说不定就是这个差别。”

“有道理。”李瑾有狠狠的喝了一大口:“真想天天喝。”

孟蝶失笑:“过犹不及。”

“好吧。”

孟蝶看向杏黄:“你把册子和奶茶,给大奶奶那边送去一份,二妹妹今天跟母亲出去了,三妹妹和四妹妹那里也送一份,再让樱儿她们几个,给其余三房也送过去一些。”

“是。”

孟蝶这边送了奶茶,晚上请安的时候就得到了大家的感谢。

方氏忍不住说:“前儿我回娘家吃酒,席上有一种新鲜的饮品,说是用茶和果子做的,不少人都说好喝,我倒是觉得不如蝶丫头做的奶茶好喝。”

侯夫人:“这奶茶是好喝,别说是你,我这个年纪了今天也喝了一大杯。”

“原来母亲也爱喝,这下找到根子了。”吴氏掩嘴偷笑:“蝶丫头今儿送奶茶,可巧他四叔也在家,硬是分走了一杯,还说好喝呢。”

温氏噗哧一笑。

侯夫人看向温氏:“莫不是大郎也喜欢?”

温氏:“喜欢,不单单夫君喜欢,曦哥儿也喜欢的很。”

侯夫人乐不可支:“随我了。”转头又对孟蝶说:“下次再多做点,让你祖父也尝尝。”

“诶。”

安安稳稳过了几天,这天,温氏孟蝶李瑾三人往凝萃馆过去的路上,李瑾小声道:“这几天都没生事,看来她们是吃了教训老实了。”

孟蝶直接摇头:“不可能,别看现在没动作,指不定在憋什么大招。”

温氏也道:“没错,我们前几日给她们的不过是没脸罢了,她们欺瞒我们,只要成功一次,拿到的可就是真金白银。”

李瑾思索片刻:“真金白银能有多少?”

温氏:“就以上次亭台水榭帘子幔帐为例,往年府里的开销大概都是在二百两银子左右,先不说商家一定会给他们好处,那些不能用的帘子幔帐,你信不信最后都会跑到他们的手中?到时候他们或自用或偷偷卖出去,又是一笔钱。”

李瑾:“商家给他们好处,为什么?”

温氏抿唇一笑:“府里的管事一职,你道为什么人人争抢,只是为着体面么?”

李瑾愣了愣。

孟蝶:“我们府里一年买多少东西?多少商家想把自己的东西卖进来?如果你是府里的管事,去买府里需要的东西,发现这东西你二嫂子家有,大嫂子家也有,东西品质又差不多,价钱也差不多,你买谁家的?这会儿我给你两杯奶茶,你是不是就买我的?”

李瑾恍然大悟:“还带这样的。”

温氏压低了声音:“要不怎么采买方面的管事历来都争破头呢,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多着呢。这些人,他们的爪子不被打几回,绝对不会吃教训的。”

李瑾点点头。

到了凝萃馆三人坐好,管事的媳妇们陆续进来回话。

周顺才家的一边说一边将拟好的账册呈上去:“府里年年在这个时候买新鲜的荷叶,也会捎带着买一些干荷叶。”

瑞雪接过账册交给温氏,温氏接过来展开看了看,蹙眉。

李瑾:“大嫂?怎么了?”

温氏:“这干荷叶分几成干,新鲜的又分出芽几天的,每一种价格都不一样。”

李瑾看了一眼账册上的记录,只觉得自己的脑袋瓜子嗡嗡的,只道:“价格都同往年差不多,登记了就是。”

温氏没动,捏着账册交给瑞雪:“算一算。”

“是。”瑞雪说着,打开她带过来的小匣子。

露微也带着小匣子,那里是笔墨纸砚大家伙儿都知道,瑞雪带的小匣子这还是第一次打开。里面是一个精巧的算盘。

孟蝶的目光闪了闪,李瑾瞪大眼睛。

温氏身边另外的小丫鬟珊瑚搬来一个板凳,雪青连忙上前,又帮着搬了个炕桌过来。

瑞雪坐在板凳上,账册和算盘全放在炕桌上,然后一手翻着账册,一手噼里啪啦开始打算盘。

温氏看了一眼周顺才家的:“你先等等,下一个。”

本应该轮到朱大家的,她这会儿眼睛看着瑞雪,一时竟是忘了回话。

温氏:“朱大家的,轮到你了。”

“是是是。”朱大家的躬身道:“支取买菌菇的定金。”

温氏:“定金?”

“是,现在天气转暖,下雨之后菌菇都会生长,各大商号都会派底下人到各个村子里收购,收购多少,全看各府给多少定金。不然,若是收的太多了,卖不完留到明年,菌菇就不值钱了。”

温氏翻看册子:“这定金怎么还分了三种?五十两,八十两,一百两?府里往年都是怎么定的?”

“定金给的越多,就说明我们要买的菌菇也就越多,府里往年没有特殊事情的时候,就是最低档五十两的定金。若有几场大席面,就要看具体情况是八十两还是一百两的。”

温氏想了想,看向孟蝶和李瑾:“咱家今年好像没有什么大席面?”李瑾出嫁也是在明年。

孟蝶接过册子想了想:“还是选中档的吧。”

温氏:“怎么?”

孟蝶:“二叔和二婶子今年秋不是回来吗?二叔外放六年,回来之后少不得要走亲访友,甚至家中请宴。菌菇鲜美,气味又不重,颇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文人如何,这是温氏和李瑾的知识盲区,两人听孟蝶这一说,立刻懂了。

温氏拍板:“那就下八十两的定金。”

孟蝶又道:“你去同商号那边说说,我们这次多买的菌菇,不是要加多少量,最好寻一些珍品。”

“二奶奶,我懂了,到时候同那些商家说好。”

“嗯。”

朱大家的连忙下去。

“大奶奶,我这边账目算完了。”瑞雪适时插言。

温氏:“哦?怎么样?”

“我这边算,差了六分银子。”瑞雪看向吴顺才家的:“嫂子,我们两个一起重新算一下?”

吴顺才家的梗住,她是真的没想到,一百多两银子的支出,差六分银子对方都能算出来。

温氏将账册递到吴顺才家的面前:“账目繁杂,你再算一遍,再来支取银子。”

“是。”吴顺才家的悻悻的接过账册,转身。

“等等。”孟蝶拦住吴顺才家的脚步,转头又对温氏和李瑾说:“说道这个新荷叶,我刚刚倒是想起来一首诗。”

李瑾:“什么诗?”

孟蝶:“是一位风流才子写的,有这么几句话,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李瑾噗哧就笑了:“这人可真有意思,不过就是一棵树,他又是摘花换酒钱,又是花前坐,又是花下眠,一树的花竟然有三种用法。”

孟蝶:“是啊!然后我就想到了咱们府里的荷花池,平日里只有夏日赏荷花,多浪费?不如我们也效仿一下这位风流才子,他一花三用,我们也可以一荷多用。”

李瑾眨眨眼。

温氏已经回过味儿来了:“这个好。”

孟蝶一笑:“春煮荷叶夏赏莲,秋熬莲子冬蒸藕,这样多有趣?”

“这个好这个好。”李瑾想了想:“我夏天的时候看好哪一株莲花,做个记号,秋天我就吃那一株莲花结出的莲子。晚上我就去回祖母。”

温氏点点头:“而且还是自家荷塘,干干净净的,不比外面买的强?也不用算那些乱七八糟的帐了,自家荷塘里,要几天新出的荷叶没有?”

李瑾眉开眼笑:“省事又好玩。”

温氏看向吴顺才家的:“以后,荷叶,莲藕,荷花,莲子的采买就去除了吧,都用自家荷塘里面的。”

吴顺才家的人都傻了:“大、大奶奶,府里荷塘……”

孟蝶直接打断对方:“那么大一个荷塘呢,去年我还看花匠要疏叶什么的,这下倒是不用了,吃的时候看着摘取就成,这样既不用疏叶也不用采买了,两下省事。”

吴顺才家的心不甘情不愿躬身:“是。”

吴顺才家的刚一出凝萃馆,这件事就跟一阵风似的吹遍了整座侯府。

“好不了了,好不了了!”

“怎么了怎么了?”

“你知道今儿凝萃馆中发生的事儿不?”

“听了一耳朵,不太真切。”

“哎呦喂,我跟你讲啊。”一名婆子一指兰萱院的方向:“真真是商人家里出来的,那眼睛比刀子还厉,错了一星半点都能看出来,算盘打得呦,厨房那边都能听到,算盘珠子就差没崩我们脸上了。”

“你说那一位,还有另一个呢,说是读书人家出来的贵小姐,结果黏上毛比猴儿都精,就听见她在那边嘚啵嘚,嘚啵嘚,吴顺才家的差事就那么少了一样,你们说,这,这……”

“可不就是,以后这么两个主儿管家,咱们还能有好儿?”

“我看大家赶紧都崩紧了皮寻后路吧。”

孟蝶和温氏都很清楚,今天打了管事们的爪子,他们肯定还得想招儿压一压她们俩,对此,孟蝶和温氏都不太担心,你有你的张良计,我有我的过墙梯,谁怕谁!

从凝萃馆回到院子中,露微忍不住开口:“二奶奶今天怎么说桃花庵歌,这诗针对今天的事儿不太贴切。”

孟蝶:“不贴就不贴,我喜欢就成,横竖那些管家媳妇也不懂,最终解释权在我这儿。”

露微没忍住笑出声。

孟蝶:“笑什么?”

露微赶紧摇摇头:“没什么。”

“你不说我也知道,你是笑我诗词学的不好。”孟蝶浑不在意:“当初我爹就说我不像是他的女儿,反倒像是三叔的女儿,真是的!侄女儿像家叔,有问题吗?”

露微忍笑忍得十分辛苦,还是捧着说了一句:“没问题,二奶奶说得有理。只是呢,将来大奶奶和大姑娘问起,二奶奶要怎么答?”

孟蝶叉了一下腰:“两天前我才同瑾妹妹说过这首诗。”

……

这边欢声笑语,那一边整个侯府里面风起云涌,老一辈们都冷眼看着,侯夫人和宁夫人是想看看温氏和孟蝶到底能不能制服这群管事的,其余几房到底是什么想法那就不得而知了。

管事们的报复来的又快又猛。

“这干笋怎么比去年价格高了这么多?”温氏将账册递给孟蝶。

“回大奶奶,南面今年的梅雨季节提前了,晒笋的时候正赶上连日大雨,好多笋都发了霉,故此今年笋价极贵。”

温氏:“每家商号都这个价格么?”

“是,原本我当家的也觉得贵,想着拖一拖,别的商号运笋过来说不定能便宜一点,没成想,倒是越来越贵了。”

温氏蹙眉。

“既这么着,就不用在那些商户间买了。”孟蝶也没废话,直接下了定论。

朱大家的傻眼,不买了?府里一年要吃多少干笋?你说不买就不买了?主子们想吃,现买不成?

孟蝶扫了一眼朱大家的:“雨水大,想必野菌子会多,朱管事把野菌子好好挑一挑,干笋这件事就先不用管了,我来解决。”

朱大家的一个激灵:“是。”

张贵家的上前,她有些迟疑,还是将册子递了上去,她丈夫已经同别的管事串联好了,她这会儿要是不干,他们家也会被孤立的。

温氏接过册子扫了一眼:“别的东西都与往年的价格差不多,这干贝怎么贵了三分之一?”

“回大奶奶,苏杭那边梅雨季节提前,干贝的晾晒也受到了影响,今年不但价格昂贵了三分之一,品质也大不如前。”

温氏垂眸:“府里现有的干贝还能吃多久?”

“最多三五日。”

温氏:“行,我知道了,其它东西照旧,干贝的事儿我来解决。”

“是。”

今天侯府里面的丫鬟婆子又都凑到一处说嘴,只今日都压低了声音,脸上齐齐隐着笑意,他们都等着看好戏。

办完了其他杂事,温氏和孟蝶各自回房。

多少丫鬟婆子都盯着两院的动向,结果无论是温氏还是孟蝶,吃了午饭后睡了个中觉,一个带孩子一个看书,都跟没事儿人一样,搞得那些婆子们完全摸不到头脑。

到了晚上请安,伺候完侯夫人用晚饭,孟蝶这才抽空道:“祖母,母亲,我这里有件事想回禀。”

侯夫人:“什么事儿?”

孟蝶:“母亲让我和大嫂学着管家,今儿府里的管事说,苏杭一代梅雨季节提前,以至于干笋价格飙升。某一样因为天气原因价格飙升,这种事想必往年也有,倒也不算稀奇,正常来说,就算涨价了,最多不过少买一点就是了。”

宁夫人点点头。

孟蝶:“若是别的东西,我也就此办理了。只是这一次价格飙升的是干笋,我那庄子上出产好多呢,我想着,与其买那些高价干笋,还不如把庄子上的干笋送到府里来。”

吴氏惊讶:“你庄子里有干笋?你庄子不是在京郊吗?”

孟蝶:“四婶子好记性,我的庄子确实是在京郊,只不过里面有两个温泉眼,虽然不成气候做不成温泉汤池,那处土地倒是热的,如今也有一片竹林了。”

侯夫人有些惊喜:“咱们京郊也能种竹子?这可不错。既这么着,何必买外人的高价笋,府里以后的干笋就从你的庄子上拿,外面价钱是多少给你也多少,你看好不好呀!”

孟蝶噗哧就笑了:“祖母这般偏疼我,也不怕外人笑您老偏心。”

侯夫人:“我怎么就偏心了?”

孟蝶:“祖母您想想,外面的干笋都是从江浙一代运过来的,这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的?他们卖笋,肯定是要把这些损耗都算到笋价里面去,我那干笋就在京郊,早晨说要,中午一辆车就给拉到了,都不带耽误下午干活的。”

“祖母心疼我,笋价给外面的三分之一,我都是占便宜呢。”

侯夫人哈哈大笑:“哪能三分之一?总不能让你那些下人白忙活,你多给他们些赏钱,干笋的价格就定在外面的一半儿吧。”

孟蝶:“祖母疼我。”

方氏:“蝶丫头,既然竹林就在郊外,那是不是也有鲜笋?”

孟蝶:“五婶子,您要是喜欢吃鲜笋,鲜笋下来的时候,我就让他们往府里也送一批。”

方氏喜滋滋的:“好,鲜笋和干笋,我更喜欢吃鲜的。”

吴氏也一笑:“我也更喜欢吃鲜的,而且鲜笋吃法更多,这下,我们倒是捡了大便宜。”

周氏也连连点头。

“祖母,母亲,我这里也有一件事儿。”温氏看向孟蝶:“同弟妹的差不多,管事的说今年干贝也受梅雨季节的影响,产量极低,价格飙升不说,品质还不如往年。”

“我不是有一块滩涂么?地方小,产的干贝倒是不够府里用,不过那边出海的渔民极多,家家都有,我想着倒不如让他们在渔民手中直接采买了,这样品质有保障价格也能便宜许多。”

侯夫人:“这个是好,渔民手里的,可比商户手中的品质强太多,以前侯爷有个部下,在江浙一带任职河营协办守备,他们那会儿送的年礼,海物品质总是比买的强上两三成。”

宁夫人看向温氏:“芸丫头,那你打算怎么运过来?”

温氏:“干贝不重,也不占多少地方,我那滩涂每年也有些出产,冬夏两季会来给我送东西,到时候就让他们顺便把干贝带来,不费什么功夫。”

“也好,那就这么办,就按照外头的价格给你。”宁夫人冲着其余几房太太笑笑:“我们还能得到更好品质的东西。”

侯夫人追加了一句:“芸丫头不许推辞,干贝虽不占地方,一路上倒也要好好的经管,你到时候多给他们一些赏钱才是。”

“是。”

周氏眉眼弯弯:“今儿我务必要从大嫂要些好处。”

宁夫人:“怎么?”

周氏:“大嫂你得了这么两个好媳妇儿,还不让我们大家伙儿跟着乐一乐么?难不成你要一个人在被窝里偷笑?”

吴氏和方氏哈哈大笑,纷纷表示,大嫂必须要给好处。

正房这边欢声笑语。

然而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今晚有多少侯府管事夜不能寐,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杏黄:“二奶奶,大奶奶的陪嫁竟然还有滩涂,那可是顶顶的好东西。”

孟蝶看了一眼杏黄:“雪青不是说过么?大嫂的陪嫁有一块青砖。”

杏黄:“青砖代表滩涂?我还以为是建造华丽的庄子呢。”

孟蝶噗哧一笑:“嫁妆中瓦当才代表庄子正房呢,有盐滩的地方都是以青砖代表滩涂,大嫂陪嫁有一块青砖,就表示有一块滩涂。”

杏黄忍不住感叹:“大奶奶的嫁妆可真丰厚啊!”

“那是自然,最富不过盐官家里,就是在勋贵武将家里,那也算是能看的,但是同盐商家一比,不说云泥之别,那也是没配。”

“你就想呗,府里四姑姑出嫁,给了三千压箱银子,人人都说不少呢,我家这种情况给我凑了八千两,大嫂那边直接就是一万两。”

杏黄连连点头,总结成一句话:“大奶奶好有钱。”

在温氏和孟蝶展现不好欺瞒,有钱又有人脉还打了他们的爪子之后,侯府的管事们终于消停了,再不敢轻易糊弄她们。

温氏和孟蝶也不是刻薄人,你们只要不过份,她们也不会事事较真,水至清则无鱼么。彼此都掌握了一个度,每一天议事效率大大上升了一个台阶。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